APP下载

用好党史红色资源,提高思政育人效能

2021-11-20王红军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思政

文∣王红军

自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广大高中思政教师积极响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红色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对红色资源内涵理解不准确、选取红色资源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不利于党史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要真正发挥发挥党史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应遵循科学性、思想性、地域性和发展性等基本原则。

一、正本清源——确保党史红色资源运用的科学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科学精神”核心素养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高中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党史红色资源要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一方面要实事求是,确保课堂选用的红色资源可靠准确,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另一方面,面对不同类型的红色资源,思政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科学地选择典型性红色资源,并且准确阐释其精神内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坚持正确的党史观,选取真实可信的红色资源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党史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是落实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载体,只有科学地运用红色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因此,思政教师选取红色资源素材时,务必做到有理有据、有典可查,保障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不能为了佐证某个结论或者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歪曲史实,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

例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师在讲授“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党带领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艰难探索的理解,展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困难,努力开拓的进取精神,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反映史实的电影、电视剧等资料,提高学生课堂的关注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更便于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但是,在选取相关党史红色资源的同时,思政教师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在选用红色党史视频资料时,不能道听途说,不选择所谓野史、“戏说”,不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不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而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甄别相关影视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实际,确保党史红色资源素材准确可靠,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精准阐释资源内涵,契合课堂教学具体要求

党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和积累下来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各时期的优秀历史文化,引领着时代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但受到教学目标、内容安排、课堂时长等因素制约,能被运用到思政课上的党史红色资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思政教师精准把握其精神内涵,结合课堂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典型的党史红色资源加以运用,真正发挥党史红色资源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二、方向引领——彰显党史红色资源运用的思想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为此,教师在运用党史红色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时一定注意正确的方向引领,彰显思想性原则。一方面要注重资源的价值导向、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凸显思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围绕课程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1.注重红色资源价值引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思政课坚持以引领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作为学科育人的根本价值标准。因此,党史红色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必须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价值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师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价值观引导融于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如讲解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第二框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教师可以提供下列表格(表1),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思考。

表1: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归纳表

学生列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在学生自觉接受先进党员事迹教育的同时,教师提出设问“虽然不同时期,优秀党员的事迹有所不同,但是你能发现他们共同的特质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你有何启示?”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时期优秀党员们的精神实质,从而理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以优秀党员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为榜样,提高道德认知,端正价值取向,自觉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使命。

2.围绕学科课程目标,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课程目标”做出如下规定: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思政课教学应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发掘和选用适合高中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党史红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以政治认同素养为例。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师在讲解“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在课堂上朗诵了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节选),并设计课堂活动——“跨越时空的回答”,并提出情境问题:“方志敏烈士在文章中写道‘朋友,我相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这岂是我们的自欺自誉吗?’运用所学知识,你会如何回答方志敏烈士的提问?”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发言,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中教师以典型的人物事迹、炽热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主动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激起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发挥了党史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三、因地制宜——重视党史红色资源运用的地域性

党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开发利用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不同地区的党史红色资源存在着差异,因此,党史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笔者所在的花都区,地处广州市北部,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改革开放之风气,留存着丰富多样的党史红色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党史红色资源应重视地域性,做到因地制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对家乡的亲切感,促进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有机结合。

花都区的党史红色资源比较丰富,既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也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纪念地,还有革命烈士墓和相关设施等(见表2)。

表2:广州市花都区革命遗址目录

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本地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如澎湃、阮啸仙参与创建的花县九湖乡农民协会,曾担任南海县第一任中共县委书记的陈道周,徐向前元帅参与创立的红四师成立遗址等。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网络时代信息的更迭,一些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容易被淡化或遗忘。因此,思政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本区域范围内的党史红色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现场参观、研学考察等,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切实讲好红色英雄故事,传承红色革命遗志,以红色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立足家乡的需要、祖国的发展,树立赤忱报国的理想信念,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四、同频共振——坚持党史红色资源运用的发展性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育以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运用党史红色资源,坚持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和发展,并且反映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党史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传承是基础,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传承和发展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党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发展历程的最好见证。党史红色资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代的进步中历久弥新。这要求思政教师在运用党史红色资源时,既要继承红色资源所体现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也要做到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如讲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二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展示了革命先烈刘绥华(1903—1938)的光荣事迹。当学生为身边革命前辈大无畏的英勇事迹而感动时,教师又列举了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等党员群体,最后提出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进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再只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抛头颅、洒热血,而是要坚持励精图治、实干兴邦,帮助学生感悟不同时代条件下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内涵,引导青年学生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曾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青年党员要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同频共振。”总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坚持正本清源、方向引领、因地制宜和同频共振等原则,有利于教师在思政课中科学运用党史红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教师应在青少年学生中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