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州生态工程实施前后草地生态足迹变化及产业发展建议

2021-11-20珍,郭

青海草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赤字足迹盈余

魏 珍,郭 婧

(1.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1;2.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0;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1)

海南州是青海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地理位置显著,农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天然草地退化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因此,海南州采取行之有效的生态工程建设,成为维持全州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此外,在海南州境内实施生态工程能够有效提高天然草地植被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改善天然草地群落结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总体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生态足迹的核算,结合牧区的实际情况对草地生态足迹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海南州2005年和201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海南州生态工程实施前后草地生态足迹变化分析。提出降低生态足迹,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建议。对海南州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解决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实现民生持续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之南,境内平均海拔3 200 m[2]。境内地形四周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5 305 m,最低海拔2 168 m。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3.7 ℃~6.1 ℃。年平均降水量422.7 mm。牧草生长期在100~180 d之间[3]。海南州主要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牧草地面积360×104hm2。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5.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5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 545元和10 426元,分别增长8.9%和9.2%。农牧业方面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经营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着力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和旅游环境改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俗风情游等新业态,接待旅游人数778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20.7亿元,增长25%。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主要是用来计算一定的人口和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所必需的生物生产空间。它从需求上计算生态足迹,从生态供给上计算生态承载力,并通过两者比较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4,5]。其计算公式如下:

(1)

(2)

公式(1)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hm2);N为人口总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hm2/人);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rj为均衡因子;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j=1,2,3,4,5,6;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公式(2)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hm2);N为人口总数;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2.2 数据来源

本文计算所需要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海南州统计年鉴(2005年)》和《海南州统计年鉴(2017年)》;在计算生物资源账户生态足迹时,采用FAO在1993年公布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产量因子取中国的平均值,耕地、林地、草地的产量因子分别为1.66、0.91、0.19;均衡因子的选取采用Wackernagel等的研究成果;耕地、林地、草地的均衡因子分别为2.8、1.1、0.5[6]。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南州及各县域草地生态足迹

根据《海南州统计年鉴》(2005年、2017年)数据,利用生态足迹计算公式,结合海南州实际情况,在忽略化石燃料用地、水域及建筑用地对其影响的前提下,计算得出海南州生态足迹计算中所需要生物资源账户。生物资源账户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和林产品等几大类,各大类再划分细类。在计算的过程中,将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等归于草地类型。生产面积折算用的是采用FAO于1993年公布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为了更准确的计算海南州的生态足迹,把一些农产品再次进行细化,以便能取得更加切近实际的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结合3种土地利用类型均衡因子的值,将3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汇总得到海南州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如表1、表2:

表1 2005年海南州及各县人均生态足迹结果(公顷/人)

表2 2017年海南州及各县人均生态足迹结果(公顷/人)

3.2 海南州及各县生态承载力

计算生态承载力除了相应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以外,还需要进行计算各类土地的产量因子。耕地、林地、草地分别为1.66、0.91、0.19,在计算生态承载力的时候按照国际惯例,还要减去12%维持生物多样性要保护的土地。

通过海南州及各县生态工程实施(2005年、2017年)中3类土地类型的总生态承载力对比(表3、表4 、图1),得出:生态工程实施十几年间,海南州及各县总的生态承载力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整体来看,全州的总生态承载力从2005年的178.69×104hm2上升到了2017年的260.05×104hm2。分县域来看,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以及贵南县的总生态承载力在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共和县增加最高,达到90.79×104hm2,而兴海县的总生态承载力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25.11×104hm2。这表明随着海南州生态工程的实施,总的生态承载力增加,总体生态环境有向着良好可持续状态发展。

表3 2005年海南州及各县各土地类型总生态承载力变化

表4 2017年海南州及各县各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变化

3.3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分析

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则表现为生态赤字,表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则表现为生态盈余,表明系统处于可持续的状态,是安全的。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计算海南州生态系统的生态盈余/赤字情况[7]。

图1 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总生态承载力变化

从表5、表6结果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实施前后(2005年、2011年)海南州及各县3种土地类型生态赤字/盈余变化:2005年海南州总的生态盈余为13.2061×104hm2,人均生态盈余0.3184 公顷/人,而2017年海南州总的生态盈余为16.3163×104hm2,人均生态盈余0.3454 公顷/人。相比较十几年间,生态系统向生态盈余状态发展,总体增加3.11×104hm2,人均生态盈余增加0.027 公顷/人。各县来看,除同德县出现的生态赤字以外,其余各县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按照生态盈余的优良状态排列,2017年依次是兴海县>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同德县。共和县在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人口较多、地域辽阔、畜牧业经济比重较大,和其它县相比更容易出现生态赤字状况,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而同德县生态赤字较严重,主要是因为草地人均供给面积远远低于生态需求面积。

表5 2005年海南州及各县各土地类型生态赤字/盈余变化

表6 2017年海南州及各县各土地类型生态赤字/盈余变化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状态与海南州近年来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大力治理情况相符。其中,3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中耕地、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盈余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以上的分析计算中得出:在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海南州的生态环境逐渐向着生态盈余状态发展,且目前整体生态环境系统处于可持续的状态,是较安全的。各县域除了同德县处于生态略赤字外,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表明生态工程的实施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对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为防止海南州整体生态环境退化,出现生态赤字情况,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谋求发展,形成绿色化的发展格局、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才能维持海南州可持续发展状态。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草地资源保护 防治草地沙化

草业是海南州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首先,在全面调查规划草地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型草地载畜量、放牧强度等定量标准,结合家畜的营养需要和草地产草量情况,进行草地评价,合理调减草场载畜量,为管理部门管理草地资源,制定草场利用、保护和建设方案提供依据。尤其是人均生态赤字较严重的同德县,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放牧标准,科学管理,减轻赤字情况。其次,综合分析研究草地退化、沙化趋势,定期发布载畜量预警信息,指导畜牧业生产活动,严格禁止超载过牧。

4.2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促进畜牧业协调发展

天然草地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资源的利用是有限度的,尤其是青海牧区地处高寒,草地生态脆弱,一旦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难以恢复。因此,要使退化、沙化后的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到原有的生力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就必须要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通过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实行以草定畜、增草增畜、减草减畜、适草适畜,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和模式,确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加强草场的合理利用,做到草畜平衡,减少资源浪费;建立和完善并严格执行草地管理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严重退化、沙化草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落实责任制,遏制草地生态恶化;同时,加快草场改良、建设步伐,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和植被覆盖度,恢复草地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屏障作用,促进退化、沙化草地趋势逆转,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改变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畜牧业高效、持续、协调发展。

4.3 建立健全项目后续管理机制

要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后续管理机制,将项目实施管理、建设管护、后期管理等生态保护责任纳入州、县、乡年度目标考核中,实行严格考核,真正将项目建设管理责任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长期发挥效益。如黑土滩治理工程实施后,后期的管理十分重要,三分种七分养,强化后期养护是项目发挥其功效的重要保障。治理后的草地必须要在建植当年生长期、每年的返青期严格禁牧,适度合理利用,杜绝过度放牧和利用。害鼠是治理后草地二次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必须在治理前后开展防控,应连续防控3~4年。应将这些具体的管护措施和任务纳入到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中。

4.4 在三江源三期工程中建设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州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三期工程中以解决海南州高寒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之间的矛盾为目标,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紧密结合海南州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沿黄河流域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 “三大”产业经济带,分区布局生态畜牧业及城镇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本着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8],考虑衍生产业发展和草牧业建设,建设种植、养殖、加工和营销为一体的循环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产业示范州。

猜你喜欢

赤字足迹盈余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红色足迹
中国足迹
互信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