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21-11-20张娟臧舒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医护心肌梗死心血管

张娟 臧舒婷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是急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多以剧烈胸痛以及心电图、心肌酶学异常改变为临床特征,如控制不及时,很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并且病变常累及全身各脏器,病死率较高[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抢救十分关键,因此对于医护双方的要求较高,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和护理工作融为一体,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疾病转归[2]。本研究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3],患者一般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排出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系统疾病以及肝肾等脏器严重异常者。

根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患者74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45~79岁,平均59.07±7.32岁;Killip分级:Ⅰ级30例,Ⅱ级23例,Ⅲ级16例和Ⅳ级5例。2020年4—12月收治的患者74例为观察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44~80岁,平均59.13±7.37岁;Killip分级:Ⅰ级29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和Ⅳ级6例。两组患者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立即行预检分诊、送急救室、建立静脉通路、体格检查、抽血化验等急诊流程,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严重情况,积极配合医生开展相应的救治工作,并遵医嘱给予吸氧、用药、心电监护等对症护理。

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医护一体化小组:每组由1~2名医生和4~6名护理人员组成,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以及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共同制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工作制度、护理方案、急救流程和人员岗位分工等,然后对所有医护一体化小组成员进行规范化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演练,使所有成员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以及治疗、护理方案等内容,同时明确各自职责,并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程度。

(2)抢救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120救护车内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病情状况以及已采取的抢救措施,医护一体化小组成员初步进行临床和护理诊断,共同制订抢救方案并提前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一体化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及初步病情评估,迅速转移患者进入抢救室,立即按照责任分工,1名护士负责体格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护,1名护士负责静脉采血和实验室检查,1名护士负责各种通道管理和静脉给药,1名护士负责抢救操作和护理文书记录,1名护士负责与家属的沟通、心理辅导以及协调工作,医生明确诊断后行止痛、静脉溶栓、控制心力衰竭等药物治疗,同时做好院内转运以及心脏介入等手术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抢救治疗的连续性[4]。

(3)医护一体化的管理:科主任和护士长定期组织医护一体化小组成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医疗和护理方案、急救流程和措施等进行讨论以及经验分享,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5]。

1.3 评价指标

(1)急救相关时间评价:记录两组患者预检分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以及急诊抢救时间。

(2)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情况。

(3)护理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在离开急诊科前均采用自制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抢救流程、护患沟通、服务态度以及总体评价4项内容,每项记分标准均为不满意(0分)、一般(1分)、满意(2分)、非常满意(3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

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min)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抢救流程、护患沟通、服务态度以及总体评价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发病,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危重病症,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实施急救措施,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6]。急诊科护理工作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完成预检分诊、病情观察、抢救护理操作等工作,还应具备较为丰富诊疗相关知识,与医生共同参与制订疾病的抢救方案[7]。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医护之间的关系非传统的共同合作关系,而是以整体医疗和护理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分工、信息交换以及相互协作,以实现医护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拓展了护理服务内涵,近年来在临床多种危急重症疾病的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8-9]。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回飞、曹小红等研究结果相符[10-11],二者均发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能够缩短抢救各流程的时间,本研究也说明了该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特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医护抢救方案,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特点,迅速完成对患者的预检分诊、静脉采血等操作,以尽快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为急诊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郎云丽等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2],其认为医护一体化模式可减少急性胸痛患者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也进一步提示了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配合临床治疗,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灌注,有效控制心肌缺血范围,维持心脏功能,进而避免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对抢救流程、护患沟通、服务态度以及总体评价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健全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机制,因此急诊抢救工作更容易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进而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较为满意,可明显缩短急诊抢救时间,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医护心肌梗死心血管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