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2021-11-20周斌
周 斌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7700)
在临床当中肝脏的占位性病变主要指的是广义方面的肝脏肿瘤,其中可以分为良性占位以及恶性占位病变,其中良性占位性病变较为常见的几种疾病主要为肝囊肿、肝血管瘤等几种;而恶行占位性病变当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疾病主要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以及肝转移瘤等等[1]。这些肿瘤组织的来源和其病理性的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预后的差异性也较大,但是在临床当中会经常性的出现类似的症状以及特征[2]。因此对于该疾病采用有效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具有较大的贡献,但是普通的CT 平扫在诊断的中的局限性较大,而增强扫描是普通的CT 平扫的补充,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本实验将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当中采用64 层螺旋CT 多期增强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总共选取例数为56 例。其中病灶共有72 处。其中对照组当中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最小32 岁,年龄最大72 岁,平均(46.5±2.1)岁。病灶平均直径为(8.5±1.2)cm,其中有单发病灶患者21 例,多发病灶者7 例。观察组当中男女比例为19:9,年龄最小33 岁,年龄最大74 岁,平均(45.6±3.2)岁。病灶平均直径为(7.6±1.3)cm,其中有单发病灶患者25 例,多发病灶者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实验使用飞利浦CT 机,其中造影剂则选择碘佛醇,使用的剂量为300mgI/ml。对患者进行扫描的范围主要包含肝、胆、胰、脾。其中CT 表现则可以和胆管癌以及血管瘤鉴别。扫描所需要设置的参数为:其中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机架的转速设置为0.5s/r,准直器的宽度设置为0.5mm×64,螺距设置为1.0,视野设置为460mm、矩阵应当设置为512×512,其中层厚和层间隔各设置为10mm。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CT 平扫的方式进行检查,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进行平扫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CT 双期或者三期动态进行增强扫描,早进行扫描之前采用高压注射器从患者的肘前进行静脉注入造影剂85ml,进行注射的速率则为3.0~3.5ml/s,在扫描的时候其中主要包含动脉、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各延迟(25~30 秒)、(65~70 秒)、(180)秒[4]。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将针对患者的肝脏内变化进行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并作出详细的记录。在阅片上,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共同检验,针对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病灶显示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诉求和表现,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对比进行t 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χ2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对照组采用CT 平扫的检出率为50%,和病理诊断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观察组患者CT 多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92.9%,与病理检验诊断肝癌13(46.4%)、肝转移5(17.9%)、肝血管癌8(28.5%)、其他占位性病变2(7.1%)。如表1 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对比(例,%)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对肝病患者进行检查的主要手段为CT 扫描,在对患者进行CT 扫描的过程当中,肝脏的实质表现是一种较为均匀的组织密度影,从CT 值的表现上看,在55~75HU。就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肝占位病变则有不同的表现,如单发多发或者圆形、类圆形以及规则形状。也有很少的患者出现了病灶高于肝实质密度,并有血肿或者钙化灶表现[5]。在进行CT 平扫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患者的病灶情况以及肝组织密度来进行诊辨别,在平扫的时候,肝占位性病变的CT 值的差异较小,因此进行鉴别的能力较差。在对患者进行CT 平扫的时候只有肝囊肿能够进行确切的诊断,而对于肝血管瘤则无法进行准确诊断,其他的占位性也比较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情况,因此CT 平扫在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过程当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肝脏属于一种双重血供器官[6],其中肝动脉占20%值25%,门静脉则占据75%值80%,
在对患者进行CT 多期增强扫描的时候,患者的肝组织在三个时相的表现均具有一定的区别,即肝动脉期肝动脉会出现显著的增强,而肝实质则没有明显的对比增强,门静脉期肝实质对比会有明显的增强,并且其密度较为均匀一致,在延迟期肝实质密度会逐渐的下降,我们需要利用该特点,并结合肝占位的病变情况,血供和血供来源。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可以分析正常肝组织和病灶之间的差异,同时,可以对病灶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更好地去分析肝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常见的肝占位性病变CT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1、肝囊肿:肝囊肿在进行平扫的时候一般会呈现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均匀低密度影,CT 值则是0 至18HU,进行增强扫描各期并没有强化。2、肝血管瘤:平扫一般呈现为均匀地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的边缘结节状强化,其密度和同层面的主动脉密度很相似,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和肝细胞癌动脉期增强鉴别,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或逐渐的向着中心进行扩张,在延迟期进行扫描扫描会逐渐的进行填充,进而呈现出快进慢出的特征[7]。3、原发性肝细胞癌:单发多见,病灶的形态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大多数都为低密度,其内能够见到更低密度灶。因为肝细胞癌有90%到94%为肝动脉供血,同时大多数的供血都较为丰富,因此在动脉期会有显著的强化并呈现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则为低密度,会呈现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最后肝转移瘤,该疾病一般较为常见,其平扫影响一般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低密度影,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时候能够见到病灶比出现强化。肾癌出现转移,主要是在肝动脉和门静脉,与此同时,会出现不规则表现,并呈现出混杂密度的病灶。由此我们认为,肝转移肿瘤的多扫描表现和原发肿瘤性质之间具有相关性。
怎样将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是当前临床当中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当中,对照组采用CT 平扫的检出率为50%,和病理诊断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CT 多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92.9%,与病理检验诊断结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足以说明CT多期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有研究表示,在肝占位性病变当中采用CT 多期扫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误诊情况,从而将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次实验和该结论基本相同,这主要是因为螺旋CT 具有扫描速度较高、容积量较大以及时间控制准确等优点。和常规的CT 相比之下,螺旋CT 能够在注入造影剂之后的某个阶段进行扫描,常见的如动脉期、门脉期或者延迟期,通过一系列扫描可以进一步显示肝脏的血管解剖结构。除此之外,CT 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反馈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情况。其中动脉期扫描可以对血供丰富的肿瘤情况作出详细分析,而门脉期扫描可以对血供缺乏的肿瘤患者进行疾病确诊。由此我们认为CT 多期扫描对于临床疾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医师对内脏病灶的性质鉴别,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采64 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在肝占位性病变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有效的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病灶误诊的发生率,能够增强肿瘤的信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