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效果探究

2021-11-20杨华军修丽莉张颖铮郑樱桃谢雪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效贴脑性康复训练

杨华军,修丽莉,张颖铮,郑樱桃,杨 勇,谢雪榕⋆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 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是一种非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1]。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肌无力、平衡及协调障碍、姿势异常等,部分患儿可出现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尿失禁、便秘等情况[2],从而可导致其日常生活活动明显受限。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出现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会严重影响脑性瘫痪患儿的站立及步行能力[3]。临床上应积极地对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进行治疗。近年来,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法在神经康复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4]。本文对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 例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用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将2018 年8 月至2020 年7 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 例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儿。肌内效贴组30 例患儿中有男12 例,女18 例;其中有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 例,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2 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21 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1 例。对照组30 例患儿中有男14 例,女16 例;其中有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 例,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3 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19 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1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病情符合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诊断标准;2)患侧下肢肌力分级≥3 级,且无严重的肌腱挛缩;3)站立平衡分级在1 级以上;4)年龄为2.5 ~8 岁。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治疗;2)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3)中途退出本研究。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是:1)对患儿的患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臀肌等肌群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以增强其上述肌群的肌力,提高其膝关节的稳定性。2)对患儿的小脑顶核区进行电刺激,以促进其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其脑部的血流供应及脑组织的营养状况,促进其脑发育。在此基础上,为肌内效贴组患儿采用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肌内效贴的贴法。让患儿坐于椅子上,小腿自然下垂。取一条“Y”型肌内效贴,沿患儿股四头肌向下贴扎至髌骨上缘处,使肌内效贴分别沿左右将其髌骨包裹住。取一条“I”型肌内效贴,从膝盖外侧髌骨小头处,沿髌骨下缘向斜上方贴扎(沿股四头肌内侧向上)。再取一条“I”型肌内效贴,从膝关节内侧下方,沿髌骨下缘向对侧斜上方贴扎(沿股四头肌外侧向上)。每隔1 ~2 d更换1 次肌内效贴,每周贴扎6 d,连续贴扎3 个月。2)引导并协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引导并协助患儿进行Bobath 运动训练,以改善其肌张力,减轻其姿势异常,促进其生长发育。引导患儿使用梯背架、训练阶梯进行膝关节屈伸控制、单膝负重、重心转移等训练,以提高其膝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每天训练2 ~3 h,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3 个月。为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康复训练法(使用安慰贴)进行治疗,训练方法同上。

2.2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膝关节过伸角度。使用关节量角器测量患儿的膝关节过伸角度,方法是: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应用关节量角器测量其膝关节过伸角度,轴心为股骨外侧髁至膝关节,将固定臂固定于其股骨中部,活动臂固定于其腓骨处。嘱患儿屈伸膝关节,然后测量其膝关节过伸角度。2)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站立、行走、跑跳等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的上述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患儿的GMFM 评分越高,表示其上述运动功能越好。

2.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儿的GMFM 评分、膝关节过伸角度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前,肌内效贴组患儿的GMFM 评分、膝关节过伸角度分别为(46.32±5.63)分、(15.31±2.10)°,对照组患儿的GMFM 评分、膝关节过伸角度分别为(43.72±6.11) 分、(14.89±4.11) °;两 组 患 儿的GMFM 评分、膝关节过伸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内效贴组患儿的GMFM评分、膝关节过伸角度分别为(62.41±6.58)分、(9.71±3.22)°,对照组患儿的GMFM 评分、膝关节过伸角度分别为(54.13±5.86)分、(12.37±2.35)°;两组患儿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膝关节过伸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效贴组患儿的GMFM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膝关节过伸角度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 评分和膝关节过伸角度的对比(± s )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 评分和膝关节过伸角度的对比(± s )

组别 GMFM 评分(分) 膝关节过伸角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肌内效贴组(n=30)46.32±5.63 62.41±6.58 15.31±2.10 9.71±3.22对照组(n=30) 43.72±6.11 54.13±5.86 14.89±4.11 12.37±2.35 P 值 >0.05 <0.05 >0.05 <0.05

4 讨论

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最常见的运动障碍。脑性瘫痪患儿出现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可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5-6]。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膝过伸、膝关节塌陷、膝关节僵直步态等[7-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膝关节过伸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效贴组患儿的GMFM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膝关节过伸角度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相比,用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疗效更为显著。肌内效贴主要是由医用亚克力胶、防水弹力贴布、离型材料组成,其透气性较好,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不易引起过敏,近年来在康复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10]。有研究指出,肌内效贴在缓解疼痛、抑制痉挛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大量的研究证实,其在改善关节活动度、纠正姿势异常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治疗作用时间较长,且安全性较高。相关的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可刺激皮肤感受器,增强本体感觉功能[11-13]。在使用肌内效贴辅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时,其多样化的颜色及贴扎方式的趣味性较容易引起患儿的兴趣,从而易被患儿所接受。笔者认为,用肌内效贴辅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可增强患儿膝关节的感觉输入,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提高患儿膝关节的稳定性,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善其步态,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用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所致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膝关节运动控制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效贴脑性康复训练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