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入艺术扣动学生心弦——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
2021-11-19张俊清
张俊清
摘 要:高中数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很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会出现学习困难以及提不起学习兴趣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教学难题,一直是所有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而导入新课是课堂的教学开端,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关键,可以说良好的课堂导入是高效教学的基石。为此,本文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高效开展导入教学,激发和引导学生兴趣展开学习和探究,皆为借助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高效课堂
以往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在课堂多传授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会缩减和节省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成效,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致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畏惧心理,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致和兴趣。而合理应用课堂导入艺术,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跟随教师节奏和教学目标,自主参与到学习之中。那么,如何设计和实施新课导入教学呢?下面提出几种方法,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优化和开展课堂导入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迁移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知识迁移是数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需要或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一些旧知识进行复习或是引用,然后促使学生进行联想和关联,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寻找异同,为学生架起知识桥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新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这种迁移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法很多,比如:复习导入、类比导入等,但无论哪种方法,主要的思想都是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找到新旧知识交接点,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成就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知识复习,从旧知识回顾和引导,将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迁移,实现导入新课的目的。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此导入方法需要做好备课准备,从旧知识出发点进行延伸和拓展,采用一定的策略构建新旧知识体系或是逻辑关系。
比如:教师可以从复习“指数函数”开始,循循善诱地导入新课“对数函数”。如在课堂教学开始,从复习值域、定义域以及周期性开始,然后教师再设计一些简单课堂问题:“同学们,我们除了学习指数函数外,还学过哪些函数?”这样学生能够脱口答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函数的共同点(值域、定义域…),通过这样的复习引导教学,学生对函数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好奇,为什么教师讲新课前,要复习这些函数知识。此时,教师再抛出新课知识“对数函数”,学生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会从心理自发想到,对数函数是不是和之前学过的指数函数等一样,也都有值域、定义域…这样就吸引了学生好奇心,为接下来讲解“对数函数”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类比导入新课
高中数学知识不仅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之间彼此联系性也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时,巧妙利用旧知识,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自学,让学生自发察觉到知识之间的异同,从而进行类比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导入新课目的。
比如:学习“等比数列”新课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过的“等差数列”着手,从“等差数列”概念和算数式来开始新课教学。然后引入“等比数列”知识,让学生对比两者概念之间的异同,然后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等比数列,并试着根据教材中等比数列公式,写出等差与等比数列前10项。这是最典型的类比导入新课方法。当然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也可以不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而是教师在板书上进行提问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回答等差与等比数列简单问题来对两者进行对比,这样是直观地将两者异同之处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是良好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借题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不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是教材课本,无外乎就是课堂教学伊始的“开场白”,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扣动学生心弦,让学生能够参与并提高其学习效率才是主要目的。很多时候教师可以从一点就能连成线来导入新课,抓住一个学生或是部分学生的一个错误,一些知识薄弱点,就能够层层递进、借题发挥,在指导和讲解习题过程中实现新课的导入。
比如:在教学“常见函数的导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函数导数”定义,并针对学生利用定义公式求某点导数错误题为教学起点,先对学生的错误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从解法过程中进行提问“都有什么方法可以解题?你解题的依据是什么?还有哪种方法解题更简单?”通过问题串的质疑和提问,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然后教师再视情况说出“常见函数的导数”新课内容,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和掌握新课知识之后,再次进行解题,从而实现新课导入教学目的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帮助学生实现快速准确解题。
三、故事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或是成年人,都抵挡不了曲折的情境故事。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之前,为学生讲述一个扣动心弦的寓言、哲理或真实故事,都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再讲解与故事有关的新课知识,会让学生带着学习欲望参与学习,并努力想弄清其中的道理,对于培养学生心智,启迪学生思维等,具有一定的帮助,也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常用教學手段。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相关知识之前,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推导公式有一定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讲解和拓展教材中的故事“国王舍罕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西萨·班·达依尔的趣味故事”,故事大致内容在这里不再阐述,但为了不照本宣科进行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故事中的麦粒想象成我们现实生活中的1分钱,然后从奖励极微的1分钱来通过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算出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元?这样不仅可以对教材故事有所创新,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来计算出西萨·班·达依尔能够获得多少元的现金奖励。这样开展故事导入新课教学,既增添了课堂趣味性,又实现了创新教学,可以营造趣味高效的学习环境,便于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四、情境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教育水平和教学设施日益完善的今天,应用情境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不二的选择。对于课堂导入而言,情境教学法也能发挥巨大功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容易理解的一些事物融入其中,从情境中体现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等,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比如:教师借助多媒体以学院篮球赛为主题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小资料,“全校有12个班级参与篮球比赛,比赛过程主要分成:一阶段将12个班级分成4组进行循环赛;二阶段将一阶段胜利的前2组,再分成3组进行循环赛;三阶段是二阶段每组第一名进行3场半决赛和决赛,请问此次篮球赛至少有多少场?”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组合”开展教学,营造学生数学的校园环境和现实问题,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
五、跨学科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随着新课改全面实施和推行,新理念下各学科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拓展方式等均发生了改变,倡导教师不要闭门造车,要以多维度、多融合、多互助的形式开展教学。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时,教师可以跨学科整合知识设计课堂导入策略,实现知识教学多样性、知识学习多融合的策略来契合新课改全新教学理念。如:高中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和应用性为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是与数学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的互助学科。同时,高中学生听惯了数学教师讲解数学知识,偶尔讲解其他学科知识,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新鲜感,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和知识教学多元,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与其他学科知识取长补短。
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知识之前,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互动沟通,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然后让其他教师提供有关知识资料,再进行整合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如“指数函数”知识可以与生物学科细胞分裂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细胞第一次分裂为2个单独细胞、第二次分裂为4个单独细胞……,当进行第N次分裂后,我们发现会存在一个关系式:Y=2N。”,而这个关系式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指数函数”。教师通过将高中数学“指数函数”知识与生物学科“细胞分裂”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指数函数,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实现跨学科导入新课教学。
六、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思考
“导入”不难理解就是引导和指导学生进入学习。在高中数学实践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特点,为新课导入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多样性和多元性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从实际学情和教学需要出发,科学设计和制订导入教学策略,激发和启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积极性,才能实现高效的导入教学目标。为此,需要教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题,注重导入趣味性
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与开展,课堂导入环节也要如此。同时,新课导入艺术在于高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所以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以新课为主导,注重导入直接性
新课导入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开展新课知识教学,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教学时,要将重心放在新课内容的代入和讲解上,切记不能头重脚轻,只顾一味地设计课堂导入方式方法,而占用过多新课知识讲解时间。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新课导入方法,教师都要收放自如,做好有的放矢。比如:复习导入新课时,复习内容要从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进行导入和拓展,一定要从知识迁移和关联入手开展导入教学。再如,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时,情境内容要简短,要以微视频和微课形式导入新课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导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加上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多、逻辑性和关联性强等特点,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制订导入教学策略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有的放矢,遵循学生为主體、新课内容为主导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课导入教学实效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实现高效导入新课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传贵.浅谈新课导入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20(9):259.
[2]吴应松.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浅析[J].读与写,2020,17(1):179.
[3]郑苗苗.巧借导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速读(中旬),202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