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物理课堂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1-11-19李宪华
李宪华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物理课程在中学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物理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物理课程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将个人的教学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情况导致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下降。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物理课堂优化策略,以期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优化策略
高中是学生养成各项基础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在这一时期的物理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既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物理课程知识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物理成绩提升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理论灌输+题海训练”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由此可见,高中教师创新物理课程形式,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很多概念、定义或者定律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些抽象性的物理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物理课程知识理解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设计视听化的物理课程语言,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的物理课程知识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以笔者的物理教学活动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行星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鉴于开普勒三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这节课程中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开普勒定律”的理论知识,而是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描述了开普勒定律的形成背景,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结合许多学科的发展方向,体会科学发展的历程方面和角度。最后,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行星运动的知识,避免知识概念的模糊,我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行星运动的清晰轨迹,让学生观看中国“嫦娥一号”发射的壮观场面和动画设计卫星绕月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定律的概念、知识、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方式,使学生在直观的视听化教学语言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物理抽象思维,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兴趣是学生开展物理知识学习的主要动机,高中物理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我们在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话题上,创新课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以笔者的教学活动为例,在指导学生开展“平抛运动”的相关实验时,将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篮球游戏”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我组织了三个教学活动:活动1:让学生同时抱着不同的篮球,并尝试投入目标篮筐中;活动2:组织学生把同一物体抱在较高的身体高度上,并尝试投入目标篮筐中;活动3: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用相同质量的篮球投入远近距离不同的篮筐中。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体现了物理课程知识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跃跃欲试。在谈到活动的体会时,我总是注重在教学内容上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感受实践活动,并对“力与运动”的概念知识形成个人的理解,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三、创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理解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注重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很少花时间优化教学方法。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地听,难以提升高中物理课程质量。针对这种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微课视频,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教授学生物理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教师在制作物理课程微视频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微课教学视频的长度,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打点计时器测量车速”部分时,为学生制作了長度为5分钟的微课视频,并以动画的形式将实验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微课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微课教学视频也能够完善实验课程内容的不足,从而使得物理实验活动更为完善,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把控物理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物理学概念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抽象和升华而得出的物理结论。教师应重视物理概念的中介作用,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控。物理概念是全面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物理概念获取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的物理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反之,当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很混乱且模棱两可时,就很难对物理问题和现象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归纳,更谈不上对物理知识的准确运用。
在解释物理概念时,笔者经常采用类比、论证、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如:在讲“电磁感应”时,笔者会引导学生着重学习电磁感应产生的原理和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磁感应”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推导,得出“涡流”,等等。在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笔者将继续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扩展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上述方法,笔者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加强了物理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投入,鼓励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和深度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素养。
五、推进物理概论,培养学生学识素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其他适当的条件进行教学,让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掌握新知识。物理理论的认知需要科学的方法思考,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使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评价问题,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其逐步形成学科意识,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定性、定量等角度掌握科学推理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以“运动的描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物体运动的视频,使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运动思维状态,让其更顺畅地理解质点和位移的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后,对其学习状态展开进一步的引导,进而让学生能够吃透速度和加速的内容和意义。笔者还会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模型、逻辑推理以及抽象概括,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开展物理实验,发展学生探究素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验证,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进行验证。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多种物理实验演示方法,如:替代法、假设法、计算法、极限法等。这些实验演示方法的有效应用要求学生设计出有意义的实验方案,提出科学的实验假设,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在对学生进行实验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头脑风暴等方式,積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探究素养。
例如:在“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论证中,笔者先是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动手能力,将其分为不同小组展开实验探究。在实验之前,笔者要求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然后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进行实验方案的合理设计,通过实验论证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进而让学生通过模拟匀速圆周运动来自己探索出实验结论。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错误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小组内讨论内外向心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进一步落实物理基础合作能力。
七、融合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物理兴趣
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物理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基本素质培养是训练其探究意识,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故事,以“力与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牛顿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从而诱发其思考牛顿定律的视频,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牛顿定律的初步认识,了解牛顿定律的来源,然后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牛顿的第一二三定律,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笔者还会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模型、逻辑推理以及抽象概括,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贯彻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高中物理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应用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通过微课堂、多媒体、小组合作、做实验、讲故事、说概念等方式,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接受物理知识提供有力抓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官柳金.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高考,2021(08):87-88.
[2]孙志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J].新智慧,2021(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