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与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策略及其意义

2021-11-19张春岭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张春岭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自信,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古诗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通过课上课下的学习,对古诗文的美学价值、思想价值进行解读,使学生对古诗文文化价值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切入口,唤醒学生对中华船头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文化自信意思是立德树人的一项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中古诗文   策略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四个自信”的理论,在文化自信的理论体系中对中国文化作出重要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可以唤起学生对既往传统的回望。而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美深隐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高中阶段吹响“文化自信”的号角,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在中学阶段就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那么在高中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呢?

一、在对古诗文的诵读中,体会古诗文的内蕴之美。中学的阶段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展开。先说课内,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环节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我们首先利用的早上的晨读时间,结合教学的进度,对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进行指导和训练。首先播放著名播音员朗诵的课文中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读音修正,模仿这些播音员的诵读;接着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并且在情感的指引下,把握诵轻、重音和处理诵读的节奏。课上,一定让让课堂传来琅琅读书声。给足学生课上诵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程度的成果,提升学生课堂诵读的参与度,课上诵读展示一般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每节课选取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本小组诵读,诵读完成以后,其它小组的学生可以对诵读同学的诵读进行点评。通过以上的诵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音韵之美和节奏之美。课下如何让学生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呢?我们的做法是组建与古诗文有关的学生社团,将对古诗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定期的开展诵读活动。

二、利用古诗文的诗文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在诵读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古诗文的鉴赏活动。活动的内容包括古诗词写作、古诗文的朗诵比赛等。在社团活动中开设校本课程《诗词格律》,给学生系统讲解诗词的韵律要求,为学生的诗词写作打下基础。为了扩大古诗词教学的受众,在寒暑假期间,我们布置了阅读经典古诗文的阅读作业,比如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篇目,在篇目下面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做鉴赏性质的阅读,通过这种鉴赏性质的阅读,这种鉴赏性质的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鉴赏的主动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篇目,所以写出的鉴赏文字真切而有一定的深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择的古代诗文一定是自己喜欢的篇目,这样学生写出的鉴赏文字有深度,有感情。理解体会的也深入。通过这种课外的鉴赏,扩大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范围,增强了学生的对古诗文的认识深度,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

三、开设古诗词写作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写作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艺术之美。学生阅读古诗文,鉴赏古代诗文,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知道学生学习写作古诗文,根据实际情况,将古诗词写作作为重点,具体做法如下:

开设古诗词写作校本课程,課时设计为十八学时,课程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诗词写作概论,简要介绍诗词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第二部分,讲解诗词的基本格式及其韵律基本常识,第三部分知道学生按照《中华新韵》创作古代诗词。

在校本课开设期间,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时写作的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线上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等平台,展示自己的写作的古代诗词作品,实现线上的交流和探讨。线下部分,则编辑学生写作的诗词作品集、进行作品的橱窗展示,进行作品评奖等。这样以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和悠久,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四、利用好课堂,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课题研究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没人每个学期设计一节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从人教版教材中选题,设计完整的教学设计,教育设计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到鉴赏体会,设计完整的任务群落,整体完成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在班级完成课程实践,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去听课,听课完成后进行评课,评课围绕着文化自信意识培养这个关键点展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这个关键点上下功夫,调整教学设计。通过不断的磨课,形成了很多节有质量的古诗文教学课。有的老师课程还获得了市级优质课程奖。

五、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效果和意义。以古诗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地了解和真切的体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我们中华文化有了自信意识,这种意识也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给每个学生以正能量的影响,使他们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进而养成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正确认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个人认识到学生的自己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其它的方面的优秀之处,从而对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体制制度等也就有了自信。这种自信意识的建立,就对西方的各种文化渗透筑起了“防护墙”。有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有了文化自信意识,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未来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结合,将自身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是自己成为这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共享。

(二)正确认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重要内容。在中学阶段,让学生爱自己的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才可以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才可以辨识西方的腐朽没落的文化,才可以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功能。我们要树立增强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着力促进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具体呈现,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更好地宣传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样看来中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这样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