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与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关系初探

2021-11-19路萧菡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学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通过引进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和基础教育条件而产生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重任,事关全民音乐素养和未来社会发展。借鉴和内化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对于现阶段加快音乐教学的普及化、多边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音乐课堂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来源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在引进和研究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当代中国教育国情现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的一套有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音乐教学模式的音乐教学体系。新体系综合三大国际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理念,归纳总结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思想,得出“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育使人更美好”的新体系教育思想。

二、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育理念及特点

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在进行教学展演时强调“育人为本”、“以用为本”、“实践为本”,主张歌唱体验为先、情感体验为先、表达体验为先,学生在进行表演时要以情感人、以关动人,使教学展演成为实现“育人为本”理念的途径之一,将立德树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

1、“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也就是说,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它应该是面向所以人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定位是面向普通学校全体学生的大众化素质音乐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广大学生对音乐的教育期望和生活需求。这种教育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还能让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体验音乐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新体系教育理念的最终目标。

2、以音乐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实践活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传统音乐课上单一的教唱或聆听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只有将音乐与亲身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

情感体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是情感教学的最佳体现,情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音乐唤起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自主情感体验是其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在新体系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每节课、每部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情感体验,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情感体验。学生在音乐课上,自发的唱、跳、听是音乐体验的最佳手段。音乐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长时间地抓住學生,是审美的重要路径。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审美体验为导向。

4、以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为主要目标

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主要是从知识性教育转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音乐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而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满足人对音乐的精神需要。素质型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5、以掌握系统音乐经验为基本教学内容

新体系教学内容是感性化的,而非知识化。新体系注重情感体验,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是唤起人的情感共鸣,强调音乐教育是人对艺术的感性体验和创造。通过音乐课堂上的歌唱、欣赏、即兴、表演等教学内容,全面构建学生的感知音乐体验系统,产生音乐感知体验、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表演技巧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感性理解和感性表达。

6、以感性音乐活动为主要教学过程

音乐的本质特征是情感艺术,艺术思维的特征是感性。要想获得感性的音乐体验,就必须把各种感性的音乐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过程。音乐的感性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学生用感性思维进行音乐活动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而不是用理性思维对音乐进行概念分析。感性音乐经验思维方法与感性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进行音乐活动思维与实践最适用的选择。

三、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关系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调人文教育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内涵。弘扬本土文化,重视人民的早期音乐教育,是柯达伊教学法的宗旨。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方法以身体为乐器,将节奏、即兴和创造力融入课堂。自20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播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的不同,三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但在内容和方法上又有联系。

(一)新体系与国际三大教学体系的相同之处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通过引进三种国际体系,结合音乐文化和我国教育国情而形成的。

首先,新体系和国际三大体系的教育定位都是大众化的普通音乐教育,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他们的教学对象都是面向大众的。一切基于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的音乐教育,培养的都不是音乐专业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二,从教育目的来看,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注重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四大教育体系都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特点,选择合理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实施合理教学的重要性。

其三,从教学内容上看,四个教育体系都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感性思维模式和个性表现形式,根据音乐的艺术性,强调艺术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淡化知识化和技能化的教学。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获得不同的音乐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体验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其四,在教学目标上,四大体系都强调感性经验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基础。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四大系统的思维方式是感性多于非理性的。四大体系都强调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感性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直观的理性解释。这是因为音乐本身属于感性思维的范畴,音乐审美要通过情感体验获得。

(二)国际三大教学法的传播与应用

近年来,以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伊三位音乐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法,被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有识之士广泛使用和传播。它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各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平台,搭建了不同文化间互利融合的桥梁。学校教育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儿童对音樂的反应能力反映了生理和心理的智能需求。原创音乐、节奏、歌唱游戏和视唱练耳教学都是三种教学方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儿童的听觉、运动觉和视觉随着认知、学习、分析、理解、记忆和人格的发展,对声音有一系列的动态识别和理性感知。

因此,这三种主要教学方法的传播和推广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如学校教育、非政府组织、社会培训等,形成了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局面。当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方法进入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音乐课堂时,教师的教育观念、认知和观念需要评估情况,内外兼容。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避免随波逐流、套用套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方法的“本土化”研究

在智能引导、多方位资源互动的今天,音乐教学方法既要具有时代特征,又不能失去传统的传承。三种主流音乐教学方法的本土化并不是盲目的追求。相反,它是以一种理性和开放的心态被引入和应用的,这可以使其正常的良性和危险循环。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总结,为丰富中国音乐教学方法,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养。学习和内化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对于加快现阶段音乐教学的包容性、多边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三种主流音乐教学方法的本土化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延续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提升各民族的文化力量,增强国家软实力。

(四)“本土化”课程走入音乐课堂

在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总会发现一些令人难忘的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学生对民歌、戏曲、民族器乐等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在演奏京剧唱段时也没有欣赏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适当调整过程、方法和理念。。例如,教师展示京剧的基本体位和动作,如兰花掌、跑圆、丁字步站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再将京剧唱段与体态律动相结合,使动作和声音的感觉“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注意力和创造性。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将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与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实践相融合,进而通过有效的本土化研究,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激发民族精神,使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形成爱民族,爱祖国的美好品质。

结语

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音乐教学方法的适时创新,不仅要保护本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与话语权,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因此,博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之所长,融合我国音乐教学方法发展实际,实现音乐教学方法理念的本土化愿景,为我国培养有创造意识的人才提供现实依据,仍然为当前我国教育工作重中之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秉承携手未来、多边合力、互惠共赢的音乐教育理念,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J].中国音乐教育,2006(05):24-26.

[2]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J].人民音乐,2013,68-71,68-71

[3]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4,O1

[4]刘凯.浅论“新体系”音乐教学法指导之下的雅克·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方法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的应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2

[5]路萧菡.音乐课程标准视域下美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发展与实施建议[J].中国文艺家,2021(08):129-130.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音乐教学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