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

2021-11-19蒋欢平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问题意识课堂

蒋欢平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对探究知识、主动思考、深入分析、课堂生成、能力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养成、学生数学思维激发,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关键词:课堂;问题意识;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列入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经常提醒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主要是要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不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逐步促使他们形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和谐氛围营造,鼓励敢问

创设安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如果发现学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或怕说错或根本无疑可问,那就很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首要是改变课堂氛围,营造宽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消除学生的担忧,使学生敢问,一起探索一起研究,让学生真正参與到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1.营造氛围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有趣数学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数学,通过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2.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每个学生是活的个体,是个体就有差异,由于对事物认识的不同,所以提出的问题也就有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幼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保持学生乐问敢问的良好环境。

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会问

会问为什么,并通过独立思考、观察发现和动手操作,从而找得到问题的答案。还有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善于把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数学背景中,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基于经验提问

重视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习小数乘法估算时,水彩颜料17.60元/盒,橡皮3.50元/块,笔记本5.50元/本,晓红准备买1块橡皮和1本笔记本,还想买5盒水彩颜料,带多少钱去合适?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质疑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怎么算方便?带的钱应该比实际价格多些吧?通过生活的经验,提出估大来解决问题更合适。

2.基于困惑提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可以诱发学生在困惑中产生问题。课堂中总会设立师生对垒环节,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随便报一个数,老师就可以马上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几轮下来,学生对老师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学生带着满腔疑惑,为什么能作出快速判断,有何妙招,有什么快速判断的方法呢?有困惑有探究新知的内驱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基于矛盾提问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不断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小数乘法,出示一道综合算式8×(0.4+12.5)×5要求学生用简便运算。不少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理解不清,受影响出现这样的错误:8×0.4+12.5×5=102通过按运算顺序验证发现,8×(0.4+12.5)×5应该等于516。两种算法结果不同,按照顺序做的是正确答案。不少学生会问:乘法分配律为什么不适用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举例、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某个可以发散延伸的知识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质疑问难指导,培养善问

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生成“提问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

1.质疑课题,有目标

出示教学课题,在课题中往往能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能清晰的知道学习目标,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学习《可能性》,学生从课题中质疑,是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还有事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等探究问题。

2.质疑解法,促能力

学习中,大家各抒己见。此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让不同想法在课堂中存在,更要鼓励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老师的方法和学生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对,方法优化,敢于提出异议,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3.质疑教材,拓外延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基础之上,有时需要质疑教材,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把数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例如,在学习了“认钟表”以后,我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疑问吗”,结果学生的问题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钟面上一定要有12个数?”“为什么同一时刻我们这里的时间和别的国家不一样?”......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进行更积极的探索。但其中也有许多“空白”需要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来丰富和补充。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创造问题情境,有效指导学生质疑问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问题意识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