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步步质疑,提升思维品质
2021-11-19赖广祥
赖广祥
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已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日前,笔者就情境任务型作文开了一节思维训练课。
一、情境设疑1
师: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平时吃葡萄,有好有坏的话,你会从好的开始吃,还是从坏的开始吃?你还想到哪些吃法?
二、情境设疑2
师:很多种吃法,你最欣赏哪一种?你最欣赏的这种吃法里面,蕴含着你对人生和生活什么样的思考?
三、情境设疑3
师:能不能指出对立观点缺陷所在?能不能借助否定对方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呢?
四、情境设疑4
师:总结一下,从一开始看到一串葡萄,到现在我们形成这样的结论,我们能从中吸收到哪些对你的认识走向深刻有帮助的方法呢?
五、情境设疑5
师:大家想一想,你的这种吃法会得到当今社会或历史长河中哪些人的认可?能用你的人生态度去解释,或者是去分析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吗?
师:我们前后桌同一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你们的观点存在怎样的历史或现实意义?
本课例的设计,旨在培养语文思维能力,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1.本课例的第一、二个情境设疑环节,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特点表现在:思维起点和过程灵活;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
“葡萄有多少种吃法?”这个情境设问,瞬间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在各种交流中,有效克服了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固执性,俗称“认死理”的弊端。
事实上,课堂的反应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提出的吃法有很多,这些吃法甚至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设。可见,有质量的设问是能极大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甚至这种灵活性同时还表现为一定的思维的敏捷性。
目前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常常表现出思维的狭隘性,往往是凭借有限的知识和个别经验去思考问题,通常只看到一点而不及其余。而课堂的互相启发虽然不见得能使每一位同学立刻学会全面看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思维的狭隘性。
2.本课例的第三、四个情境设疑环节,有利于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力求从事物的联系与矛盾上理解事物的本质,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和深入,克服和减少思维的片面性。
为避免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思维的随意性,绕开主观自负或随波逐流的误区。我设置了“指出与你相对立的吃法的缺陷所在,借否定他的吃法来进一步印证自己的吃法是有合理意义的”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对思维的逻辑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学生现场写作情况看,审视对立方的葡萄吃法的优劣,必然要进行积极思考,這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比较分析就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失之片面。
3.本课例的第五个情境设疑环节,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良好品质,它不仅表现为善于实事求是地判断是非正误,也表现在能缜密分析和检查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多数同学的思维被打开了,多了真实的观点表达(虽然有些观点过于自我、利己)和恰如其分的分析,少了很多人云亦云的弊病,就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