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高考诗歌题的解题思路

2021-11-19禹成正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诗眼答题意境

禹成正

自从新的高考模式出现以来,各个地方所出高考诗歌赏析题可谓五花八门,教师努力教,学生努力学,还是失分率很高。并且出卷专家更是挖空心思避免重题,避免常见的诗歌,这更让语文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笔者从教时间不长,也对此困惑不已,现将自己的体会向专家学者请教。

许多教师都在谈如何把握诗歌鉴赏的实战技巧,比如看标题猜题意,看作者知人论世等,这些方法有用,但往往具体操作起来很难把握。对此笔者着重从学生解题的困惑着手。学生做诗歌题难以下手的问题主要有:1.对诗歌内容把握不好,有时甚至根本不懂诗的意思;2.对作者一无所知,有时就是知道也难以洞悉作者写此诗的情绪情感;3.对诗歌的意象、意境、诗眼分辨不清;4.对于诗歌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模糊不清;5.往往似乎有言却不知如何言述。

一、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诗歌内容是解答诗歌题目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平时必须要让学生吃透诗歌题的所有信息。要把诗歌中能理解的东西加以提炼,应对做题,比如题目、作者及朝代,或者小序。另外注释尤为重要。

二、把握诗歌传达出的情感

诗歌传达出的情感不外乎大的方面——爱国主义,其中往往寄予着失意之痛,小的方面主要有人生的寥落、怡情山水、修身养性之类。那么做题时就要分清是那类情感。

此外把握重量级诗人常有的情感。比如苏轼的乐观旷达,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悲愤豪迈,唐代文人的积极入世的仕宦精神,南宋文人的爱国情怀,等等。

三、积累詩歌的意象,把握意境、诗眼等关键信息

什么是意象?古人以为意是人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诗词贵在含蓄美,所以人内在的抽象的心意往往要借助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象成了意的寄托物。此时的象就变成了“意象”。有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读者只有领悟了,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传达的意味,既能领悟诗歌的艺术之美,又能比较好地解题。

四、对于诗歌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模糊不清,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针对此种情况,应该强化学生对基本艺术技巧的记诵,明确诗歌艺术技巧的类型。写作手法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题型中,常考的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用典、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对比、衬托 、渲染 、烘托、象征、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第二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积累基本到位了,诗歌解读也差不多了,但是诗歌题还是得分不高。为什么呢?其实学生在答题时,很多时候依然出现有感觉却难以下手,或者不少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答得不很到位,这就要规范学生答题,我在这里给大家一种建议,那就是:不引文不答题。

猜你喜欢

诗眼答题意境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