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情未了,三日仍不绝
2021-11-19郭树君
郭树君
一、目前山区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偏远山区的中学,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外出务工的较多,心有愧意往往在金钱上满足孩子,然而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教导,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染,衍生种种的坏习惯。大部分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以上种种致使德育效果甚微。
二、利用语文课堂结束语进行德育的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下有些学生心理脆弱、自私狭隘等问题频频出现,学校的班会课普遍形式单一、无趣乏味,并且班主任身兼多职,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准备每一节班会课,所以利用班会课进行德育效果甚微。
高中语文课堂不应只是担负传播知识的责任,还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科文化素质。
三、提升课堂结束语有效价值的途径
当德育变成说教,学生就不会买账。针对此类情况,我认为课堂结语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凝练性原则才能很好地提升课堂结语的有效价值。
1.重视课前预设,重视学生参与。
教师应该在课前对课堂结语进行巧妙预设,这样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顺势而设。比如,在我们上人教版必修四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课前,可以根据内容预设结语:先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最后教师引出结語。这样,通过课前预设凝练简洁,概括性强的结束语,达到升华情感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参与进来,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
2.巧用演唱,加深学生切身感受。
通过表演的形式,让课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印象更深,感受更真切。比如我们在上《鸿门宴》前,让学生演练樊哙闯营帐、项庄舞剑这些角色,当我们上完课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配上音乐、图景,力求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学生表演完,让其他同学进行评点,最后教师总评。这样的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意蕴丰富,又给学生以启迪、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情感生成,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3.集体朗诵、合唱,顺延拓展课堂。
只要方法运用得当,触动学生的情愫,那么我们的德育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上完岳飞的《满江红》,让学生联想我们抗战时期的英雄等,最后可以集体朗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由课堂顺延到课外,通过集体朗诵,句句含情,声声动人,师生合作,情感共鸣,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