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021-11-19洪旭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9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洪旭婷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耗竭、低成就感以及去个性化等方面,它不仅影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且对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特点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职业倦怠。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必须要正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探索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压力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它困扰着教师,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不少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危害教师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现象,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努力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应得到重视。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和具体表现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人们压力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是一个受社会、学校、家长期望极高的职业,他们的压力相对来说也更大,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更深。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职业倦怠的界定

197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他认为,职业倦怠用于特指那些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工作者,因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在我国,刘维良在《教师心理卫生》一书中提到,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詹承烈则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可见,职业倦怠是一个多维度的定义。

2.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教师职业倦怠只是众多职业倦怠中的一种,主要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它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中伴随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金本能在《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谈到,教师职业倦怠是因为教师在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下,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持续的疲劳无法宣泄所导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消极倦怠的极端表现。通过对现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分析,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绊脚石”,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必须认识职业倦怠问题,积极应对和预防职业倦怠。可见,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是从工作压力和生理症状、心理方面等来界定的,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1.情感耗竭

(1)容易激动、恐慌、灰心丧气,乃至心灰意冷

一部分教师,由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当面对学生以及工作的时候,无法平静地处理事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本次问卷调查有效人数为81人),72.85%的教师经常感觉自己的感情在工作中耗尽了。可见,这一比例是非常大的,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都表现出情绪耗竭的倾向。

(2)身体状况容易出现问题,呈现亚健康状况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会对教师的身体产生直接的伤害,而是危害教师的心理,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调查发现,极大部分的教师身体状态都存在问题。教师由于经常要在讲台上讲课,对于嗓子的过度消耗,很多教师都有嗓子疼、咽喉炎等问题,使得教师感到非常疲劳,加上教师工作繁忙,教师工作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使得身体出现了零零碎碎的问题,呈现亚健康状态。

2.低成就感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有挫败感

当前,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看教师所教的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教师的教学等全面发展,评价手段单一。学生的成绩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学校的“唯分数论”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教师的神经,加之社会、家长对于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使得有些教师经常在工作中有挫败感。通过问卷调查后,分析如下图可看出,教师在工作中的挫败感所占比例之高,对于教师影响之大。

(2)感觉从事的教育教学无实质意义,乏味无聊

当一个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必然会对教学工作失去热情,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加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感觉从事的教育教学无实质意义。

3.去个性化

所谓去个性化,是指个体用消极、冷漠、过度疏远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他们倾向于把工作对象看作是无生命物体,而不是完整的人,并表现出一种消极、没有人情味的工作心态。研究发现,有较强职业倦怠感的教师与身边的同事关系紧张,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一部分有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经常会与周围的同事抱怨学生的情况,听不进同事的意见。同时,把这种情绪带回家中,导致家人关系紧张。究其原因,是由于职业倦怠使信心丢失,自我调控能力减弱,把工作和生活的情绪混在一起。

由于教师自身的性格影响,有些教师本身性格较为文静,平时生活中规中矩,很少参加同事聚会以及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甚至有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刻意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沟通。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等了解,教師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从职业特点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分析。

(一)职业特点因素

1.教师工作单调枯燥、重复和繁琐

首先,教师职业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此以往,教师一直重复着一样的教学工作,一本教材也许一教就是几十年,容易使教师产生厌倦感。其次,如果教师身兼班主任的职位,还要处理很多日常琐事。当一个班的“家长代理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教师的真实工作生活反映,是切切实实存在的现象,日复一日,使教师筋疲力尽,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具有挑战性,面对学生和事物复杂多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变革,从传统的粉笔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学会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来授课。这对于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也是一个隐形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每年或者每个学期,教师都会接触到各色各样的学生,学生问题出现不尽人意时,对于教师也是一次次的挑战。因此,容易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二)教师个人因素

1.心理素质不高

通过了解发现,教师的心理素质高低对于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心理素质好、性格活泼开朗的教师,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热情大方,较少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素质差,性格文静、内向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承受不了工作中的打击。

2.自身的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完成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学会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学习更多的先进知识,但是,由于教师的年龄、时间、自身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无法适应工作,无法与时俱进,在工作上面,“心有力而力不足”,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

(三)学校因素

1.学校考评制度过于偏重学生的分数,缺乏对教师的全面考核

當今时代,尽管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逐渐推行,但评估体制相对滞后。有的学校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是看教师是否能够尊重、保护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仍然是唯分数论。学生成绩好,班级纪律好,教师才有资格评优秀。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得不与学生一样,依旧在升学压力下超负荷运行,背上肩负着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其次,调查发现,部分民办学校存在教师末位淘汰制,如果教师所教班级成绩太差,就可能面临被辞退的可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的顾虑。

2.教师与同事以及领导人际关系不够融洽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心情愉悦,生活和工作愉快,部分教师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无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认为与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以致于上级和下级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班主任,如果无法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无法进行良好的合作,就会使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

(四)社会因素

1.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教师长期带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现今社会,独生子女众多,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继而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2.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带来的压力

一些民办学校的教师,不仅非编制,而且课时长、琐事多,工资低福利少。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5.68%的教师尤其是民办以及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偏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微薄的工资不能划上等号,使得教师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容易加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三、缓解和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成因,缓解和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主要从教师个人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分析。

(一)教师个人方面

1.丰富文化生活和体育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想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作用。教师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学会劳逸结合,适当放松,主动参加一些对身体和心理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升华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有更好的生活情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当中。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给自己充电,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观摩他人的优质课堂,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另外,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接触新知识。教师只有拓宽知识面、多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加强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完善考评制度,从多角度评价教师

学校应该开设教师发展性、合理性的评价机制。评判一个教师不应唯分数论,应从多角度分析看待、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全面提高和发展的情况、教师是否关爱学生、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来考量。一个学校只有创造良好、轻松的气氛给教师工作,教师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感情,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行业。

2.举办各类活动,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学校可以多举办节目,比如,在教师节、元旦节、国庆节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并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沟通交流,从而使得学校人际关系融洽,教师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工作。

(三)社会方面

1.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形成对教师的合理期望

社会、学校、家长应对教师形成合理的期望,不要把教师“神化”,给予教师更多的尊重,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教学,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合力。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加强教师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尊重教师、了解教师的良好习惯。

2.提高教师待遇

当出现教育问题时,要全面客观地对待,切实维护教师的合理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运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教师的合法权益。其次,相关部门要把提高教师经济待遇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赋予教师更多的福利和补贴。待遇提高了,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就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多角度改善,让教师职业倦怠得到更有效的缓解。而教师个人与教师职业的统一,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心爱护学生、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勇于承担教育使命,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能力,努力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朱立明.教师心理健康面面观[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3]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金本能.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杜民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9):25.

[6]顾建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中小学校长,2013(5):15.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