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脊柱侧弯,中医正骨助一臂之力
——访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杭柏亚

2021-11-19李靖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筋骨正骨脊椎

李靖

中医正骨可抗脊柱侧弯

接受了来访,杭教授介绍说:所谓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大约在10~15岁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期间发生的原因不明、脊柱向侧方弯曲大于10度的脊柱畸形。脊柱侧弯不易发觉,但发展却非常快,一般一年里弯曲就能增加6~10度。

治疗脊柱侧弯的最佳时机是骨骼成熟前。大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孩子,早期都能通过非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并限制侧弯发展,越早处理预后越好。

中医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归属于“龟背”等范畴,认为多因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加之外邪侵入,致使机体筋骨不荣、动静不调,引发诸症。

中医正骨又称“整骨”,是一种通过整复骨骼、关节、筋脉来治疗骨折、关节脱位及损伤等的传统手法。目前,正骨的适用范围也有所扩展,颈肩腰腿痛、脊柱侧弯、脊柱曲度异常、长短腿、高低肩等也可通过正骨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多属于筋骨病变。“筋”是中医骨伤的概念,包括韧带、肌肉、肌腱等,还包括一些软骨。筋骨关节如果偏离正常轨道,其相互的位置关系就会处于失代偿状态,引发一系列症状。这种情况可采用正骨手法,把错位或者微错位的筋骨复位,进而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效果。

中医正骨遵循理筋和正骨协调配合的理念。理筋为正骨治疗之基,正骨必先松筋。理筋得当,可使骨骼平整、排列有序;正骨有效,可使筋平柔软。因此,在正骨操作前,一般会先采用一些放松、牵伸等手法,以及中药热敷熏蒸、针刺、拔罐、高频电火花等方法,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即“正骨必先松筋”,然后通过手法把异常轨道的筋骨调理顺畅。只有筋柔骨正,方能达到改善局部症状,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正骨通常依据影像学和触诊结果,针对侧弯的部位予不同的调整手法,如颈胸部侧弯予脊椎斜扳法、胸椎扳法,腰部侧弯则在摇动后予腰椎斜扳法等。国内目前影响较大的是脊柱微调手法体系,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最小的力、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害达到最好的效果。此外,中医正骨还强调整体观念,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将脊柱与脏腑经络联系起来,还会注重整个脊柱的平衡,特别是筋、骨和肉,相当于把脊柱、骨盆和周围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正骨对于轻中度脊柱侧弯,在畸形矫正、控制发展、脊柱稳定及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正骨手法、力度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Cobb角等因素来灵活掌握,并可随病情转变及时调整,痛苦轻、受环境限制小,因而易被患者接受,完全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中助一臂之力。

杭教授介绍,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或不良姿势导致的侧弯,早期使用正骨手法配合一种或多种疗法,一般3~5次可有效降低Cobb角5~10度。

“矫枉过直”不可取

杭教授接着说: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脊柱平衡,控制畸形发展,而非逆转侧弯,把脊柱完全变直。诊疗中常常会遇见一些家长追求矫正得越直越好,这是不对的。通常在安全的前提下,矫正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一味要求提高矫正率,那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将大为提高。另外也可能会让家长和孩子陷入焦虑等不良情绪中。

杭教授建议家长:要认识到,特发性脊椎侧弯会一辈子跟随患者,因此,患者应学会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脊椎的压力,维持脊椎侧弯的稳定,不让侧弯对身体造成过大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和侧弯和平共处,保证生活质量。

杭教授提醒大家:正骨操作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若操作不当,不仅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伤害。以颈椎正骨为例,如果手段不规范,颈椎偏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偏移后的颈椎可能压迫到周围神经及血管,影响到大脑的供氧过程,出现头晕、头疼、呕吐,甚至昏厥、休克、截瘫等。所以,正骨一定要找专业医生。

正骨前,医生除了要触摸判断正骨的位置、韧带松紧度、有无酸胀痛、活动度等,还要通过望闻问切来综合评估病情。X线、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是制定正骨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排除一些正骨治疗的禁忌证。规范的正骨治疗原则上应做到“无诊断不动手,没片子不正骨”,这样就算出现一些损伤,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抗弯,正骨不可单打独斗

正骨虽然能够改善脊柱的错位状态,但是维持不了稳定。也就是正骨刚开始时可能比之前确实要好,但过两天后可能又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因此,脊柱侧弯正骨治疗后,综合治疗措施不可少:一是Cobb角20度以上,在正骨完成之后仍然要佩戴支具,以维持正骨的状态,佩戴支具的时间需遵医嘱;二是需要配合一些康复功能锻炼,使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状态进一步改善。如体操训练、呼吸训练等;三是遵医嘱定期复查X光,观察脊柱侧弯的度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杭教授推荐:对于脊柱侧弯的孩子,平时要多游泳,游泳是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中有效的锻炼方法。游泳时可卸载脊柱的负荷,在温暖的水中放松脊柱凸侧周围的肌肉,改善软骨组织和骨结构的血液供应。同时,水中阻力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灵活性,进而建立胳膊、腿部、脊柱的整体平衡。此外,一些有利于脊柱两侧平衡的锻炼,如单双杠、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也比较适合。

杭教授特别提醒,脊柱侧弯或有侧弯家族史的孩子应尽量避免单侧发力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等。

猜你喜欢

筋骨正骨脊椎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筋骨 道德 温度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正骨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