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初探
——以《药理学》课程为例
2021-11-19戴晨,潘鑫
戴 晨,潘 鑫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随着互联网+教育思维在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推进,现代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改革浪潮开始产生,在线课程、开放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传统课堂正逐步在被混合式教学和学习模式所取代。基于协作建构学习和批判性反思过程的社区理论模型为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方法和专业工具,并且成为了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领域内的关键教学理论。虽然教育实践工作的形式会发生转变,但学生的社会化和认知发展依然是未来的核心议题,这一理论模型也能指导课程开发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稳步推进,给远程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参考和借鉴。
《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内容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内容涵盖面广,且和多学科知识关联紧密,专业性和技术性较为突出。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时难度较大。传统的课程教学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何充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相结合,改进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模式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理念为基础,以混合式教学为方法,探讨适合高职《药理学》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教学质量改革提升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药学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个班共57人,女生36人,男生21人,平均年龄(19.21±0.94)岁,对照组 1 个班共 61 人,女生 41,男生10人,平均年龄(19.54±0.53)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药理学》为理论学习教材,两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授课时长均为64学时。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任课教师按照授课计划,以多媒体PPT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完成课程学习,最后通过终结性考试,反馈教学成果。
1.2.2 观察组采用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2.2.1 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拓展的主要方式,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应用[1]。教师提前准备好与药理学知识相关的学习内容,然后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录制成为微课、短视频等,或是将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制作成为动画、PPT等,并且把课程相关的课件内容、视频、教案等资源上传至在线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自主性学习。网络平台成为资源应用的主要渠道,教师通过这一渠道公布自主学习教学资源之后,就可以围绕其中的重难点问题依照药理学的不同章节进行讲解,全方位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根据某一种药物的药理特性,合理地确定讨论主题,探究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以及出现此类情况后需要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等。在学生围绕这部分内容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做好点拨和应对,再布置后续的学习任务和测试任务。在整个同步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教学交流,并且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从问题应用到最终的问题解决部分,都可以对学生的认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2.2.2 开放式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开放式课程建设来支持混合式教学,以课前引导预习、课中强化理论知识应用和课后知识重构的方式来建设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按照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课程内容[2]。课程建设由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参与,从初期的网络平台整体设计阶段开始就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药理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内容会被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教师按照课程目标创设线上的学习社区、课前预习项目等,激发学生快速地开展线上学习,并让学生通过探索整合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以持续性的反思对话推动认知的发展。例如具体的教学组织流程可以划分为单元学习、经典案例分析、实验过程和课程活动等模块,每个模块对应的是不同的课程计划。单元学习主要以教学视频、课件为主,解决学习困惑;经典案例分析则是以某些用药不当的错误案例为参考依据进行评估;实验过程的重点在于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的具体方法;课程活动则是完成在线测试、课程作业和常见问题的答疑等。
1.3 教学评价
在学习评价方面,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等,包括情感部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掌握和评估。(1)理论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统一参加期末理论考试,比较两组学生学《药理学》课程期末终结性考核的平均成绩。(2)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采取彭美等修订的[3]评判思维能力量表,共70个条目7个维度,对两组学生分别在课程学习之前和结束学习后进行评价。70个条目中,含反向计分40条,正向计分30条,每个条目由“非常不赞同”至“非常赞同”分6个等级。得分以210分为界,小于210分为负性评判性思维,高于210分者分值越高说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05,有效度为 0.857。 (3)观察组学生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采用兰国帅等[4]修订的探究社区量表,共27个条目3个维度,每个条目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5个等级。量表从社会存在感、教学存在感和认知存在感三个方面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5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百分比表示,其组间差异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采用双侧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药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 (73.45±5.86)分,对照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66.35±7.18)分,两组学生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69,P<0.001)。
2.2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量表比较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见表1。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寻找真相维度观察组得分39.566.52,对照组得分37.294.15,分析能力维度观察组得分42.538.17,对照组得分42.53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
2.3 观察组探究社区量表评价得分比较
观察组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前后的探究社区量表评价得分见表2。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学生在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及认知存在感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混合式学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探究社区量表评价得分比较
3 讨论
由加拿大远程教育学者们共同创建的探究社区模型包含了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的环境动态内容和过程导向教学模型,这一模型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以教育为目的的项目开发要素,并且旨在创造更加深层次和有价值的学习体验,其中认知存在、社会存在和教学存在是其中的三大内涵,三者共同地构成了学习参与者在知识构建层面的理论框架。按照社区理论模型的学习体验,需要遵循几项基本的教育原则(1)强调持续性的探究活动;(2)创设开放式的沟通氛围;(3)建立社区学习成员之间的协同互助关系,相互尊重并彼此负责;(4)设置好专门的课程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然后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管理;(5)确保评价过程和预期的学习过程在结果上保持一致。认知存在对应的是学习实践的思路和想法整合,社会存在对应的是情感表达和开放式的交流过程,而教学存在则是基于教学组织开展的指导与问题处理。三中存在相互交叉重叠,并且让有深度的意义和学习进行“混合设计”。
认知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参与到学习社区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内容的反思和对话来对内容进行建构,这和批判性思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过程能够让他们获取深层次的知识并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学习水平。其中,实践探究模型的出现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让思考和行为之间保持同一。从概念维度角度分析,实践探究的过程运作以日常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且包括引导经验和实践经验两个组成部分。这说明学习经验的生成与认知存在过程密切联系,通过定义学习问题产生“疑问”,再进入学习状态,最后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以确定问题的解决措施。其中,探索阶段可以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换,在整合阶段则将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串联和综合评估。药理学的知识当中本身包含了病理、诊断、生理等多个部分,涵盖了药物的临床应用、处方管理、药品反应、药品作用机制方面的关键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区理论的帮助之下可以让学生专注于本身的学习任务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被要求理解或是掌握的部分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而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难度最大的一部分,需要基于探索来强化学习体验,最终完成问题解决。假设学生已经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知识,那么在通常状态下就会从思考过程当中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5]。
社会存在即学习者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表现出真实的能力,通过展示完善人格的方式来发展信任关系,其中情感反应层面会通过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和交流过程。社会存在说明了信息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并且在探究学习社区当中,这些存在的内容都是“必要的”。社区理论需要认知存在和社会存在的支持,并且最终取决于教学存在的部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以及社会过程的设计都会影响到教学存在部分,然后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价值。以药理学的课程为例,与药物使用相关的课程内容将被合理地设计,然后建立实践序列,利用不同的媒介完成知识联动,然后从总结反思当中寻找药物应用的最佳方式。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学存在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创建课程内容和设置课程方法,确保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会扮演元认知策略的指导者。
本次课程方案的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遵循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旨在创设教学存在感、发挥社会存在感并实现认知存在感。创设教学存在感主要围绕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引导展开,教师在课前介绍用药错误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围绕关键知识点进行串联总结,从真实实践当中编写研究日志并提交至网络平台当中[6]。形成社会存在感的中介作用主要在于建设令人信任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在教师的支持过程当中完成知识层面的思维连接。实现认知存在感则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层次讨论,例如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析药物应用的具体方案,采用实际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等。
从研究结果来看,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教学存在感评分、社会存在感评分与认知存在感评分都有着显著提高的趋势,说明学生可以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以此为基础形成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框架。在课中的案例分析环节,基于学习要点进行药理学知识的分析,秉承批判式的研究学习精神,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过程,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7]。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应该进一步确定课程内容和具体计划,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时间节点和高度结构化的分析策略,持续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反馈指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让学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人格特点。
混合式教学将成为今后课程开展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社区理论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方案以创建教学存在感为基础,关注社会存在感的形成和认知存在感的实现,有助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习效果。对于后续的药理学课程而言,教育者应持续性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并且从战略层面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改善教学环境,将其推广至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