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去哪儿了

2021-11-19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张芳芳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玩沙诺诺小桶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张芳芳

玩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一方小天地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释放天性。玩沙初期,孩子们挖地道、寻宝,以挖沙、装沙为主。到了小班下学期,孩子们对玩沙游戏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他们开始尝试在与同伴的交往和互动中获取经验。

图1.挖坑做锅

※ 案例描述

图2.水不见了

情景一:水不见了

海沙池里,诺诺对小雅说:“我们一起来‘做饭’吧。”“好呀!”小雅满口答应。只见诺诺在沙池里挖了一个坑,边挖边说:“我先把‘锅’做好。”“那我来准备‘饭菜’。”小雅边说边在一旁忙活着备菜、备饭。“做饭要往锅里加水,我去接水。”小雅提着小桶跑到水管那接了小半桶水,跑回来倒进“锅”里,水在“锅”里开心地转着圈,很快就装满了。小雅开心地叫着:“可以做饭了。”可是沙坑里的水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不一会儿就都不见了!小雅有点不敢相信地看了看“锅”里,转身又去接水往里倒。这时,诺诺站起来指着旁边的土堆,说:“小雅,这些沙子和那边的土是不一样的,你看那边的土就能存水。”诺诺想给她解释一下,可小雅并没有回应,而是到旁边重新挖了一个坑,又去接了半桶水倒了进去,结果水还是转瞬即逝。

小雅把我拉到她的“锅”旁,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这里面不存水啊?”我想了想,没有直接告诉她,而是说:“老师也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可以吗?”小雅想了一下,很认真地问:“老师,是不是我接的水少啊?我再多接一些试试吧。”这次小雅接了满满一桶水,吃力地提过去倒进“锅”里,可倒下去之后还是很快就没了,她转身又继续接水倒水。

这时诺诺走过来了,拿着小铲子在小雅的“锅”里一直往下挖,想要找到水,可挖了半天也没挖到,说道:“水都没了,一点儿也没有了。”小雅这时又往里面倒了一满桶水,眼看又要没了,诺诺着急地说:“哎呀,没了,没了,又没了。”小雅失望地坐到了沙池边,托着腮思考着。

图3 做稀饭

图4 水变没了

情景分析

小雅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当她遇到“水没有了”这个问题时,想通过“接水—倒水—接水”来寻找答案。她不停地转变思路、探索尝试,想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说明这个孩子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比较灵活。

情景二:熬稀饭

试验失败的小雅这次改变了方法,她把小桶当做“锅”,把沙子装进小桶里去接水,这次的水没有消失。小雅特别兴奋地说:“哈哈,终于可以‘做饭’了。”她拿着小铲子在小桶里不停地搅拌,边搅边往桶里一点点地放沙子。她问道:“老师,你饿不饿?我在熬稀饭呢,等会儿请你喝!”我摸了摸肚子对她说:“我太饿了,喝稀饭吃不饱,你蒸米饭给我吃好不好?”“米饭里面不能有这么多水啊!”我补充说。小雅点点头,开始往小桶里一点一点放沙子。这时诺诺递给她一满碗沙子,说:“你多放点沙子水就没了。”小雅一股脑将碗里的沙子全倒了进去,还是有水,她继续往桶里放沙子,眼看小桶里面沙子都快满了,还是有水。小雅说:“是不是因为这些沙子是湿的,所以桶里面的水就不会消失了。”诺诺提议说:“小雅,我们去拿一些干沙子再试一试吧!”结果,水真的变没了。

情景分析

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小雅改变策略——把“锅”从沙池转变到小桶,终于可以做饭了。老师以接受她吃饭的邀请参与进来,促使她继续开始研究水如何消失这个问题,在同伴的提示下她发现了干湿沙子的区别,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

※ 案例回应

1.教师参与游戏,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寻求老师帮助,想知道“水没了”的原因,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和幼儿一起寻找原因,推动幼儿积极思考、想办法。通过多放水的方法尝试失败后,孩子们最后在小桶里“做饭”成功;老师想吃“米饭”的提议,推进了幼儿发现了干沙和湿沙的区别,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了沙的特性,发展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提供多种辅助材料,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如沙、水、手绢、鹅卵石和海绵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验证。

3.发挥同伴的作用,在互助中习得经验

本案例中,当小雅多次遇到问题时,诺诺都给予她提示。最后也因为诺诺的提示,小雅才发现了干湿沙子的区别,可见小班幼儿也具有自主探索的能力,能在与同伴的交往和互动中获取更多的经验。

猜你喜欢

玩沙诺诺小桶
量出8升水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联想:明天去哪玩
STARSIDE ECONOMY
趣拍沙滩照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小桶装水
谔谔与诺诺
猫追老鼠
慧星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