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科学活动交流分享的思考

2021-12-28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花交流科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沈 霞 冯 越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能通过与变化多、功能多、低结构的材料互动探究,在观察、比较、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教师在分享交流环节通过师幼交流、幼儿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梳理经验、积累方法。笔者通过自己的日常实践,梳理了科学活动交流分享的策略和方法。

科学活动交流分享时出现的常见问题

㈠泛泛说

分享交流开始了,教师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玩的?”恬恬说:“我今天玩了科学区,观察了小金鱼。”小鱼儿说:“我和图图一起搭建了一个弹珠轨道。”孩子们依次讲述自己参加的区域和游戏内容,过程中老师以“嗯”“不错”等进行回应。

㈡结果说

在“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多以“这个瓶子沉下去”“那个瓶子浮上来”等语言描述物体沉浮状态,具体是什么样的瓶子沉、什么样的瓶子浮、沉下去和浮上来的状态有何区别都没有讲清楚,下面倾听的幼儿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㈢单一说

楚楚介绍自己的探究小游戏,师幼进行互动。

教师问:“小花在水里开放了吗?”

楚楚说:“开了开了,我还发现有的小花开得慢,有的小花开得快。”

教师又问:“哪朵小花开得快?哪朵小花开得慢?”

楚楚说:“宣纸做得小花一下子就开了,卡纸做得小花过了很长时间才开。”

教师再问:“哦,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交流过程中,只有老师和楚楚进行单一互动,其他小朋友只是听众,没有参与进来。

㈣挫败说

科学区,一名小男孩用纸牌进行垒高游戏,随着楼房搭建的高度增加,作品就会倒塌。但是小男孩一直在坚持,倒了再继续垒高,一直到游戏结束。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简单地以层数的高低来进行评价——我发现你一早就来幼儿园,怎么才搭了3层,下次可要加油哦。教师不但没有发现该幼儿坚持的优点,还从另一个角度否定了该幼儿的坚持与努力。

科学活动交流的价值定位与问题剖析

问题1:重交流形式,轻分享深度

教师对如何进行交流分享不太了解,尤其是对交流分享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升和经验积累的认识不够,只从表面上简单地与幼儿交流,如:今天开心吗?今天到哪里玩的?教师对于游戏中幼儿的新点子和困惑不予回应和互动,以大家轮流说结束交流分享。

问题2:重游戏结果,轻探究过程

在交流分享时,幼儿介绍科学探究的发现只是呈现了最后的探究结果,而过程是怎样的、是否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等活动的精华所在、能够呈现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过程以及探究方法的部分却总是被忽略。

问题3:重师幼互动,轻幼幼互动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法和过程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关注、支持以及引导梳理和提升。在楚楚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新游戏时,本来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但由于只有师幼单一互动,没有引起大家的互动,导致其他幼儿失去兴趣。

问题4:重游戏结果,轻关键经验

教师不清楚小男孩垒高的具体过程,就简单地以层数的高低来判断幼儿的“能”与“不能”,而该幼儿所显露出来的“坚持”却没被教师所捕捉到。类似情况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教师未近距离与幼儿接触、倾听幼儿,不太清楚幼儿具体在玩什么、怎么玩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其中的亮点。

科学活动中交流分享的策略

游戏后的交流分享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规则意识以及推进游戏的发展和提升幼儿游戏能力水平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可以促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㈠观察游戏现场,捕捉有效资源

要想让交流分享环节发挥丰富幼儿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游戏能力水平提升的价值和功能,游戏现场中教师的专业观察非常必要。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探究兴趣、探究过程、探究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观察。在“垒高”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是否与环境发生互动?如何用纸牌进行垒高?是否有改变纸牌的形状?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在观察的同时也可以用照片或视频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和方法。

㈡多向联动互动,多元主体分享

在交流分享时,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交流分享,可以是教师发起,幼儿集体参与话题讨论,也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抛接球,一个幼儿提出问题或说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可以说:“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呀?”教师也可以反问:“你们听明白了吗?他刚才说了什么?”教师通过转嫁问题,引发更多幼儿参与交流,促进幼儿获得经验、解决问题。

㈢捕捉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宜内容

交流内容要来源于现场观察的内容,符合当下幼儿的探究兴趣以及发展需要。

1.聊解决方法

在科学活动中,不同幼儿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教师要及时捕捉探究活动过程中幼儿间的差异,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拓展幼儿的思维。如在“纸杯电话”活动中,对于如何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纸杯上,幼儿有的将雪花片系在一头,有的借助回形针,还有的在绳子的一头打一个结。

2.解问题困惑

在探究活动中,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有的幼儿在遇到问题后能坚持继续探究、多次尝试来解决问题,有的幼儿则向同伴寻求帮助,有的幼儿在尝试后放弃探究。

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交流资源。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可以把问题抛出来,既可以让幼儿梳理共享方法经验,也可以让幼儿集思广益,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3.话学习品质

教师要关注幼儿学习品质、操作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及时给予交流和反馈。如上述案例中,幼儿在垒高活动中,虽然纸牌高楼一直倒塌,但是幼儿没有放弃,这就是坚持、毅力等优良品质的体现。

㈣结合交流内容,择取适宜方式

1.表征记录呈现

中、大班幼儿处于表象思维、直觉思维阶段,可以用简单的图标记录实验的过程。在交流时,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当时游戏探究的情景,从而较完整、流畅地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当讲述有遗漏时,根据自己所画的图标,幼儿能迅速回忆并及时调整;在区域交流分享时,借助于表征记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游戏,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发同伴间的互动。

2.视频照片回放

采用视频或照片回放的形式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幼儿游戏的具体场景。当幼儿开始介绍自己的游戏操作过程时,教师可以展示该幼儿游戏时的关键照片,便于其他幼儿观看和了解——将语言讲述与照片播放两种方式结合来进行交流分享,可以展示幼儿经验并丰富其他幼儿的游戏经验。

㈤交流分享过程,开放问题互动

交流分享中,教师要引发其他幼儿的参与,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与幼儿进行互动。

“他说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㈥启发思维品质,拓展游戏深度

当就某一游戏交流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到区域中试一试,并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深入交流讨论,启发他们的思维。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旋转小花”中,有幼儿将小花在空白的板上进行滑动,教师及时引导:“我们还可以怎么玩呢?”

虫虫说:“我们可以在底板上设计迷宫。”

祎祎说:“还可以设计障碍物。”

图图说:“我们可以在上面画仙人掌,小花不能碰到仙人掌,旋转的时候要绕过它。”

小鱼儿说:“还可以设计马路和人行道。”

幼儿的思维被进一步激发,在下一次的游戏时根据讨论的内容自主设计了迷宫和障碍物,将游戏进行了拓展延伸。

分享交流内容来源于幼儿的游戏现场,又促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分享交流”环节考验着教师的观察水平、专业水平。有深度的分享交流可以帮助幼儿逐步积累经验、学会迁移和运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猜你喜欢

小花交流科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无名的小花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