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视与思考中国滑稽艺术的创作创新

2021-11-19尹力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大连艺术咨询中心

杂技与魔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舞台创作人才

◎ 文︱尹力[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大连艺术咨询中心)]

提起中国滑稽艺术的创作创新,我将从四个问题入手审视滑稽艺术的现状,分享我的分析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这门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滑稽艺术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我想我们公认的代表性人物有刘全利、刘全和、刘贤利老师。成为滑稽艺术代表性人物要满足作品数量、作品质量、艺术成就和行业内的影响力等必要条件。我们滑稽艺术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明显缺失,折射出人才匮乏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是创作人才的匮乏。杂技在长期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缺少编剧对剧本进行把关,而且还存在模仿、抄袭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创作人才,加大引进外来人才的力度。二是表演人才面临后继乏人的状况。在滑稽表演中演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演员是依靠自己摸索,缺乏形成共识系统及章法。在训练中,应该考虑添加一些戏剧性的表演,并且建立属于滑稽艺术的行业标准。三是身份观念影响杂技演员的发展。目前,滑稽演员缺乏对自己这个身份的认同感。主要原因是在现在的培养环境中滑稽演员处于劣势。我们的院团和学校应该考虑改善、打通滑稽演员的培养渠道,形成良好的培养氛围。

第二个问题:滑稽艺术中的经典舞台形象有哪些

经典形象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就是一个神秘的厨师形象。几十年来这个形象一直在滑稽舞台上存在,大家一想到厨师就会想到这个节目。反观现在的滑稽作品,经典滑稽形象非常少,同样滑稽节目也很难给观众留下特别的印象。经典形象少是目前滑稽界存在的短板。塑造一个经典形象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经典的舞台形象是一个作品标志。滑稽节目的核心标志是某个经典的滑稽形象及其具有滑稽属性的性格和行为,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打开观众记忆点的钥匙。二是要加强塑造人物的手段,使其形象鲜明、性格突出。三是目前舞台上小丑形象高度雷同,作为意味着快乐、幽默的群体性身份的符号,我们应该着力去塑造这个群体,并寻找小丑的独特性。小丑演员也应该塑造有自身性格的形象。

第三个问题:滑稽作品创作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目前,滑稽艺术的经典代表作品大多是老节目,新的优秀节目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创作没有跟上。谈到创作大概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新时代的审美在快速改变,观众获取快乐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滑稽艺术的创作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审美潮流,不能再拘泥于过去形式。二是文化深度。滑稽创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艺术不仅要反映现实、寄托情感,更要表达思考。现在的滑稽节目特别需要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加强其文化内涵。三是要贴近生活。真正受到观众喜爱的往往是反映生活的作品。好的滑稽作品的底色是通俗、大众的。这必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细节、寻找情趣,然后运用到舞台上。四是情节的逻辑。现在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技巧性,演员本身的表演也很不错,但很难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就是因为故事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缺陷,呈现在舞台上之后显得不紧凑、不生动,细节经不起推敲。因此滑稽也需要有剧本并进行文学性的设计。五是要清楚观众为何而笑。笑是一种本能,没有什么对错,但是笑的内容绝对有高下之分,我们会心一笑或哈哈大笑,方式和质量大不相同。在进行滑稽表演和创作时需要认真地研究笑点的层次以及如何在节目中呈现。六是要改善创作观念,逐渐摆脱传统滑稽表演的套路。要尝试这个时代应该有新的书写方式,以幽默为主导进行创作,加强滑稽作品的创意构思。以一些奇思妙想探索新的杂技创作道路。

最后一个问题:滑稽的创新有哪些可能性

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建议。滑稽的创新,特别是当下的创新,它当然有无数的可能性。我觉得以下六点可以探讨:

第一点要提升剧目的站位。我觉得在大型的杂技剧中都应该有至少一个花季性的场景和节目。在大型剧目里滑稽也作为该剧的一部分,其实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且能够有力地带动滑稽的发展,敦促院团对滑稽的重视。

第二点要引入外部力量。应该引入一些外部的编剧和表演人才,比如可以借鉴现在比较流行的脱口秀等喜剧节目里面涌现出的创作人才;或借鉴这些节目的创作思路和成功经验来适应新的创作环境。

第三点要加强理论研究和评论水平。利用研讨等手段提升滑稽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同时扩大评论的影响力。

第四点应该拓宽滑稽的表演形式。现在是一个跨学科发展的时代,跨界其它艺术形式,滑稽也可以开口说话,也可以创造自己读书的剧目。我们应该探索滑稽发展的新路径。

第五点应该加大引导、扶持的力度,改善发展环境。让院团有条件来发展滑稽,让演员有意愿去表演滑稽,增加社会对滑稽演员的认知度。

第六点是尝试在现有的杂技教育体系中增设滑稽表演专业,探索培养机制,储备一批年轻的滑稽表演人才。

猜你喜欢

舞台创作人才
军迷大舞台
人才云
军迷大舞台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毛遂自荐
创作心得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