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青春》的代际叙事与当下视野
——兼谈后疫情时代影视剧创作心态的变化

2021-11-19

影剧新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代际小鱼青春

卢 康

近年来以展现“她力量”的都市女性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这不唯电视剧集的主要观众是女性的原因,还与当下女性在家庭、职场、乃至整个社会中愈趋独立的形象与地位有关。此前的《欢乐颂》系列,而后《三十而已》《流金岁月》等剧的上映,都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正青春》作为2021年开年女性题材都市职场剧,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播出以来的口碑却较为分裂。尽管也有方家在主流媒体进行推崇讨论,但来自网络的差评与非议却不曾间断,豆瓣评分也只有4.4分,诸多网络短评中纷纷冠之以“烂剧”的表述。这样一部从主创、题材、演员都具有优势的剧集,究竟“烂”在何处呢?本文将从《正青春》所受非议的分析入手,试图阐释网络差评的原因,除剧集本身问题之外,是由于该剧对代际叙事突破性的形象化过程中过于追求“差异”,以及后疫情时代影视剧创作心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应和“文化自信”的当下视野,过于极端化的设置正反面对立人物造成的。

一、《正青春》所受的网络非议

概括而言,《正青春》自开播以来受到的网络非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悬浮剧却不考究职业特征。该剧的故事背景板是跨国化妆品集团,其角色绝大部分都是该公司职员,但演员衣着、妆容等的低端化,无疑不符合化妆品销售行业的职业特征;第二,吴谨言饰演的主角章小鱼是傻白甜,演技跳脱、炸裂缺少细腻感,与刘敏涛、殷桃、左小青等高纯熟度演技不搭,拉低了整个剧组演技的分;第三,剧集充斥着“霸道总裁爱上你”“高富帅爱上灰姑娘”等老套桥段,其章小鱼成才之路的剧情设定也不符合外企职场人际常规;第四,剧集在角色性格能力设定、剧情走向等,都无不表现出对海归留学生最大恶意的诋毁等。总之,网络评论几乎纷纷将其看成是2021开年继《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口碑、点击率双高优秀剧集后一次“断崖”式的跌入谷底,并将剧集之烂的总体原因归结为“导演的年龄偏大,无法驾驭拍摄都市职场青春剧”。

笔者认为,故事内容的青春书写,与导演等主创的年龄大小无关,上述几点被纷纷吐槽的差评点,对于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快消品,以及《正青春》作为“伪现实主义的悬浮剧”[1]而言也并非不可接受。这或许与导演等主创团队个人能力有关,但剧集出现上述问题可能的原因还有很多,资金、协作、摄制时间、乃至档期的选择等,每一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比如,剧集演员与档期选择方面,一方面是上映前有《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优秀剧集作为先导,另一方面是剧中有殷桃等实力派一众演员的加盟,这都导致了观众对此剧的期待不同于一般剧集。而这种高期待遇到观剧后的体验不佳,缺点便会被无情地放大,观剧反差与自媒体时代低成本的网络差评便蜂拥而至。这也正是中国影视剧市场逐渐发展成熟的表现之一,即在诸多精品剧的滋养下,观众品味的提高使得各种雷人神剧难以遁形。

而且,从剧作角度而言,《正青春》电视剧的缺陷与短板也是确实存在的,尤其是在人物形象设定的概念化、情节逻辑缺少细节支撑经不起现实推敲、以及故事讲述不够流畅等方面,确实有无可推诿的硬伤。但抛开观剧体验,如果从创作的层面思考这些来自网络的差评,可能恰恰是关于表演、人设两个部分,涉及到该剧的突破与创新。确切而言,剧集对80后、90后相邻代季差别的人生选择呈现,以及结合当下国情对中外企业文化差异方面的思考,尽管在形象化过程中出现了刻板与极端的偏差,但还是有一定的突破与可推崇之处。尤其是剧集创作中体现的当下视野,更可以作为时代的征候文本,对其进行后疫情时代影视剧创作心态变化的分析。

二、“80后青春”与“90后青春”同台的代际叙事

“青年形象”是许多优秀电视剧集都着重表现的对象,如《血色浪漫》中以钟跃民、宁伟为代表的60、70后青年历尽劫难后依然对崇高的追寻;《我无处安放的青春》《奋斗》中80后怀揣情伤渐趋败给现实的过程中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到爱的距离中》中90后郁宁馨的莽撞、泼辣但也不失直率坦荡的形象等。这些角色的塑造都在不同时代以“青年”之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青年形象”,并不凸显清晰明确的代际,而只是在剧中以笼统的“年轻人形象”出现,与之对应的是“老年或非年轻人”。因此,虽然我们可以根据剧集时代背景推断出剧中角色是什么年代的年轻人,但他们身上都有着青年共同的成长特征。即从一开始的跳脱、反叛、冲动,到经历世事劫难,再到回归传统父辈形象,从而完成了一代代年轻人经历的“成长”。只要观看此类年轻人成长情节或桥段较多之后,几乎都可以形成这样的刻板印象,就如同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一样,似乎代际的更替成为人类“长大”的潜意识。

传统的青年,以婚姻或成家为终结。年轻人的冲动、叛逆如初长成还没有佩戴缰绳的野马,一旦步入婚姻,则意味着如俗语所言“套上了缰绳”,意味着开始承担责任,以家的顾虑、牵绊磨砺了年少轻狂,从而渐渐成熟、世故的立身社会。因此,几乎不存在相邻代际的年轻人,一定是社会上只有一批年轻人,步入婚姻但依然年轻的上一代,也不再有年轻人的特征,而成为壮年人群,最少心理上不再年轻。但在当下的时代,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不断突破年龄的上限;传统的婚姻观念,在城市化迁徙、高婚姻成本条件下,渐渐地不再是年轻人最终的选择,很多人选择单身,即使步入婚姻,也未必选择生育;再加上医疗、护肤、美容事业的发展,以及健身、养生理念渐渐不再专属于老年人而成为普遍观念时,“年轻”已经不再是一代人的事情了。我们会发现,在城市的职场中,尤其在快节奏的大都市写字楼里,00后已经登场,90后也还在奔波,80后、70后的脚步也没有停止。但跻身人群之中,以妆容、衣着、体型等外部特征,我们未必分辨得出谁更年轻,在现代竞争体系中,职位高低也更加辨别不出谁的年龄更大。即使可以从生理上看出谁更年轻,但当下的生活理念,也会导致心理上我们都选择“依然年轻”。这恰好是《正青春》剧集的题中之义,无论是80后的林睿、方静,还是90后的章小鱼、凌潇潇,以及设定为70后的舒婉婷,她们都“正青春”。因此,此剧集不是如传统描写年轻人成长的电视剧集一样,以“老年人衬托年轻人”,而是“90后青春与80后青春”的正面遭遇,是相邻两代人“同台”的代际叙事。

“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2],这意味着“形象化”是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影视剧此类以视听见长的艺术形式,更是只能以具体的视听形象来展现现实。以往以“老年对青年”的剧情设定,两类反差很大的人物,通过差异与对比的“形象化”手段有很多,而《正青春》的人物设定,则着意于刻画相邻代际同时都还“正青春”的年轻人,那么在创作层面便遭遇了如何同时且有差别的“形象化”代表不同代际的“青年形象”。传统上“以老年反衬年轻”,可以遵循上述年轻人成长规律的刻板印象,但如此相邻代际的人群,又都以“青春”来定义,如何从角色的形象、性格、叙事等角度来个性化与形象化呢?这比之《三十而已》三位同代但不同生活、职业际遇的主要女性角色设定要难得多,因为职业、家庭、身份,都极易外化而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来,但相同职业、年龄只有相邻代际差别,又必须是“正青春”的人物形象,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塑造呢?以林睿与章小鱼一对师徒来说,她们不但职业经历相同,精明、能干,而且性格也有相似的成分,霸道、有闯劲、极其自我,章小鱼还要在言行上学习林睿的打单能力。因此,网络上差评章小鱼夸张的演技,可能源自于不同代际青春女性个性化塑造的需要。仔细考察之,也能发现章小鱼身上体现出来的夸张,恰是80后与90后的看似相同而实质不同的青春。

在剧集中呈现的林睿是在一个自己几乎被抛弃的单亲家庭长大,而方静现在的家庭则需要她哑口隐忍、独立支撑,这寓意着80后的成长环境与当下现状。出生于大变革时代的开端,贫穷的童年记忆,毕业后即面临城市化的高房价,拥有房子即内化为对完整家庭的渴望。因此,我们总能在林睿的眼神中读出独立奋斗的无奈感,不屑眼神中隐藏不了的缺失感,同样也能在方静的眼神中见出隐忍圆融的失去感,以及自信外表中裹挟着的难言的自卑。但章小鱼不同,她是90后性格养成的代表,就如同她的家庭背景设定一样。多数90后直接面对的并不是贫穷的少年记忆,也不是高房价背景下成家的执念,而是富足、殷实、充满了关爱的独生子女已经城市化后的家庭。因此,90后的奋斗不像80后总是在对抗命运,他们在达成心愿,可以为了爱情换一个城市、工作,可以为了自我的一种甚至是短期的认识而放弃大局,无论站立于何处,眼神中丝毫看不出胆怯,这是深入骨髓的自信,和80后做出来的自信是不同的。因此,面对80后的林睿、方静的精明强干,作为90后的章小鱼所表现出的演技上的“傻”和“作”,可能正是90后完成“正青春”个性化角色与形象塑造的手段。

同样在剧情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80后和90后青春遇事后的“差异化”选择。概括而言可以表述为:80后是冲动之后的理智;90后是理智之后的冲动。前者是疾风暴雨后的归化;后者是权衡利弊后的创新。拿林睿来讲,她也会对关键时刻离职的王磊发脾气,也会因章小鱼离开而怀恨在心,在获得中国区总裁职位后辞职,甚至跟自己的小男朋友一时激情,但这种冲动是“过程”,最后的“结局”却永远是理性的回归。因为她最终还是会替王磊安排好工作,原谅章小鱼,重新留任中国区总裁的职位,以及先和未来婆婆谈妥后,再接受金小贝的求婚。这种冲动与理智的顺序,类似于年轻人的成长,尽管冲动,但最后会收拢到传统中来。方静也同样,不论是处理深陷出轨婚姻中可能的爱情与对未来的放弃,还是使尽手段后的被迫或主动离职,都体现出这种冲动之后的理智。以及温哲,雷霆手段但最终持心公正,勇于追求爱情,最终保持善意的放弃等。这种形象意味着80后展示于人前的是能力、手段与伪装的面具,这些只是习得的技能,而深藏内心深处的却是那颗无法勇敢视人的脆弱内心。但章小鱼、凌潇潇等90后却不同,她们行动就是处处心机、权衡利弊,虽然此二人所用心机道德层次不同,但通世故、熟套路却不分伯仲,充满了自幼看着“宫斗剧”长大的气氛。“过程”看似霸道、不正,但往往使尽手段的“结局”处做出的选择,却并不会归化为传统,而是极具创新、个性或自我本真之心的展现。如章小鱼放弃作为钻石王老五的温哲,突然辞职离开SW公司,以及最后又选择从L&D公司离职,甚至打算放弃职业生涯去留学等,都展现出和80后刚好相反的行为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凌潇潇留下孩子、但丁逃离警察追捕又去自首、以及金小贝对爱情的执着等,都体现于此。

故此,网络上关于表演及剧情差评的原因,可能与80、90后不同青春的个性化表现相关。我们习惯于80后青春的那种刻板套路表现,但将80后、90后同台“正青春”后,在对比殷桃、左小青等饰演的一众较为传统的角色刻画下,或多或少都会对比出吴瑾言等饰演的角色刻画地做作和不符合逻辑,这使得观剧效果打了折扣。但不得不强调的是,这种观剧对比中的不舒服,却是真实反映80后、90后不同青春现实的结果,这也正是该剧集代际叙事的突破之处。

三、当下视野与后疫情时代影视剧创作心态的变化

该剧中另一位90后凌潇潇,家境不如章小鱼,但依然有留学的人生路径选择。一出场便用英文报留学身份与毕业院校信息,其海归名校的强大背景,直接碾压毕业于二本院校的章小鱼。这个桥段,也是遭网络非议的关键点之一,有网友直接声称“该剧主创和留学生有仇,第一次见到黑留学生黑的这么狠的电视剧”。也确实,剧中凌潇潇有海归背景,入行却是走内部渠道——后门、行事上是剽窃营销方案、偷听对手信息、为了升迁不惜牺牲感情、见风使舵不惜背叛团队等恶劣行径层出不穷,反衬出二本土鳖毕业生章小鱼聪明能干、正直坦荡。另一个80后海归温哲,虽然人物形象要好得多,但出场后即利用章小鱼进行欺骗,以及身为高富帅的他,到处晃动着一身肌肉或名牌,却在生意的对赌中输给了自己的中国老师,爱情上也完败看似放荡不羁的但丁。如此剧情,着实难怪网友们觉得抹黑了留学生。

但这样的角色设定,恰好是以当下视野企图迎合或应和国民心态的举措,尤其是经历过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之后,更深刻的体现出国民从“月亮都是国外的圆”,到开始反思中国文化、中国特色、中国的体制优势。不同地域、国家、民族人设形象随着经济、政治等双边关系改变而形成的银幕形象转变,是影视剧与时代互动的表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大陆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必然导致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人设形象的颠覆性变化。比如内地人形象在香港电影中就从“北姑”与“大圈仔”[3]转变到“淡化大陆身份以及进行美化”[4],当然这展现出香港对内地地区“自我优越感的逐渐减退”[5],也反映了从恐惧、抵制到融入同生共死的一个大家庭中,这种变迁在电视剧《荣归》中有很好的表现。同样,在此背景下中国人、中国在美国电影中也产生了“从早期‘黄祸’视觉化中的傅满洲,到逐渐地去主体性与去政治化”[6],从猎奇、反常到平常、正常的中国人形象。

反观《正青春》中的留学生与国内毕业生的形象设定,正反映了现实中关于“海归”与“土鳖”的身份逆转。回首改革开放之初,出国乃至留在国外生活是一种能力和身份的象征,但究竟是留在国外充当“国际农民工”,还是回到国内大展宏图,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已经初露端倪。当下已经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到国内发展,而不是“猫”在国外。甚至近年来,关于海归与国内毕业生文凭的含金量,都悄然发生着逆转。如果说现实中的“出国与回归”逆转还没有那么剧烈的话,那么始于2020年初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却作为转折点,从而确立了这种身份的逆转。

中国政府在新冠爆发后的诸种举措,迅速扭转了疫情,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回首疫情爆发之初,大量民众纷纷出国,之后却一票难求、全副武装回到国内的情形,恰似改革开放之初青年们的争相出国,之后多回国或选择留在国内发展的时代变迁缩影。这种现实的逆转,对文艺创作的心态是有重大影响的,虽然《正青春》中对留学生形象塑造与描述有极端化之嫌,但所“形象化”展现出的正是国民感知中“精英身份”认定的易位,从“海归精英”转变为“本土精英”。

另外,“精英身份”的易位还与对待本土文化的反思有关,因为以毕业身份进行“形象化”展现,还涉及到教育,教育的差异即体现为文化优越性。这也是该剧对中外企业文化带给员工幸福感方面的差别进行探讨的方面。曾几何时,面对国企的臃肿缺乏活力,外企所带来的打破大锅饭、提倡竞争文化被争相推崇,成为国企各种市场改制的突破口之一。比如张嘉译、白百合主演电视剧《浮沉》就对国企、外企文化进行过深度思考。竞争当然是市场经济活力的良性体现之一,但若提倡无度,尤其是如同《正青春》中SW所提倡的内部竞争,则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人伦关系的坍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剧中女性角色都身处外企,但都是以“师徒”这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自诩的。舒婉婷是林睿的师傅,林睿是章小鱼的师傅,无处不在的内部竞争,使得她们之间既需要相互依赖与合作,又必须留有后手防着对方,再加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拆台式竞争,使得员工身处其中必须全身心投入,而无暇拥有工作之外的生活。舒婉婷最终选择辞职陪伴自己从未好好陪过的儿子,方静最终身心俱疲主动选择辞职想仔细思考下将来,林睿也只是白天衣着光鲜、英气逼人,晚上的时间几乎都在买醉,最终获得中国区总裁之后也提出了辞职。舒婉婷对林睿,不管林睿多么信任她,也依然有后手和底牌,林睿对待章小鱼也如出一辙。这种企业文化或许能带来最高的经济利益,但身处其中的员工,久而久之却会背叛人伦,丢失家庭,从而失去了生活本身。

显然,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以“道德伦常”见长的文化积淀,更推崇竞争中的合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这是舒婉婷辞职后依然为林睿铺路,以及章小鱼辞职后林睿伤心哭泣的原因。这不是竞争,而是中国的传统人伦情感。这种情感和关系,又何尝不是一种现代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呢?以此观之,这说明我们对待来源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竞争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改革开放之初一昧地尊崇、吸收,而是开始反思,试图以中国文化对其进行修补,从而提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就如同林睿在获得总裁宝座的辞职感言中所表示的,内部竞争导致员工没有归属感,而外企对中国职员设置的天花板,更是她要努力打破为中国员工争取机会的目标。

中国当下的国情亦复如此。民众都赞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表述,但当某知名企业家提出年轻人“996”工作模式后,却在舆论上遭到了网民的口诛笔伐。同样,“逃离北上广”也是近年来一种流行而普遍的国民心态,甚至为了摆脱各种不断加剧的“内卷”,“躺平”也开始成为社会争相热议的心态。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幸福奋斗,但并不意味用工作代替生活,我们需要竞争保持活力,但绝不是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下的不顾人伦。中国民众在疫情中相携互助、高度自律的表现,无不体现出此种集体主义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剧中林睿的辞职感言便和当下所畅行的“文化自信”提法产生了一种对接的共鸣感,对待西方文化,我们从一种仰视的心态逐渐转为平视,中国不再是那个拼命引进西方从而改造自我的存在了,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接纳外来文化,以本土文化改造之。这种主客体的易位,形象地突出了中国文化,即不管竞争有多么正当,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中国人做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便是该剧所展现出的极强的当下视野。此外,该剧中还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了此种观念:一方面是剧中虽以外企为故事背景板,但几乎没有进行过英文交谈,反倒是外国大老板都说着一口较地道的中文;另外则是最后SW总裁丹尼尔专程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用三顾茅庐的诚恳与改造企业文化的许诺重新请林睿做回了SW中国区总裁。

结语

文艺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之一,它总是能预先感知到时代思潮所发生或即将开始的转变。《正青春》用最敏感的触角刻画出了相邻两代却都青春依然的年轻人不同的思维、行事风格,在影视剧代际叙事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性。当然,在演员言行“形象化”过程中有些用力过猛,致使许多网友无法认可其中略显夸张做作的表演。《正青春》也以最敏感的神经触摸到了近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逐渐高涨的中国本土意识,凸显了“文化自信”宏观统召下的中国选择、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以及中国传统人伦文化对以竞争为核心的西方经济体制可能进行的补充与改进。因而在正反面角色“形象化”过程中,也极端化地展现了海归与本土毕业生,这也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一时难以适应的不适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论其主观想达到的效果如何具有当下视野,以概念的形式妖魔化某一类特定人群,无论如何在文艺创作中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极具大众性的电视剧艺术来说。总之,该剧的编剧陈岚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追求的是一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爽剧”。其理想主义色彩不仅体现在一众“正青春”的女性角色都有了各自的圆满收场,更加体现在其创作心态与当下视野的应和上。至于观剧后是否被“爽”到,从现实效果来看,则是见仁见智之事了。

猜你喜欢

代际小鱼青春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小鱼
小鱼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