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降散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1例

2021-11-19丰鹏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平卧腹水难治性

丰鹏丽 张 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 (北京, 1001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因“腹部膨隆3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3年4月3日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腹胀,确诊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腹水,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予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腹水消退,腹胀减轻。近1年腹胀严重导致行动困难。1年前和3个月前分别住院予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腹胀改善不明显,平素口服螺内酯、呋塞米各40 mg bid。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腹胀加重,入院症见:腹胀,不能平卧,平卧时出现喘憋,伴两胁胀痛,时有咳嗽痰多,偶见血丝,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尚可,眠差,大便3~4次/d,黏滞不畅,质软不成形,小便量少。既往饮酒史30余年,银屑病史20余年。查体:肝病面容,贫血貌,神清,精神疲惫,周身多处暗红色皮疹,上覆白色鳞屑。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蛙状腹,脐突出,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舌淡红,苔少薄白,脉沉弦细。辅助检查:Hgb 64 g/L,PLT 73×109/L,Alb 24.6 g/L,Cr 141.4 μmol/L,腹部CT提示肝硬化大量腹水,脾大。西医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大量腹水、脾功能亢进、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中医诊断:臌胀病(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

2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体重63 kg,予补充白蛋白及利尿治疗,但大剂量口服联合静脉利尿剂效果欠佳,且并发肾功能不全(肾前性),住院期间腹水引流治疗后又迅速复发,考虑患者为难治性腹水,利尿剂不敏感,且利尿会加重肾功能不全,进而加重水钠潴留。

入院辨证: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治以补脾益肾、温阳利水,方用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猪苓、茯苓各15 g,泽泻、茵陈、泽兰各12 g,炒白术、炒山药各30 g,桂枝6 g,生地黄、山茱萸、丹皮、炒栀子各9 g,黑附片5 g。治疗6 d腹胀未改善,体重增至67 kg。4月9日查房:患者腹胀明显,下肢浮肿,面部、手臂皮肤干燥,大便两日未解,无矢气,小便量少,纳食量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略感搏指有力,辨证:气机失调、湿热内郁证,治以升降气机、利水化湿,清热散郁,方用升降散加减,处方:蝉蜕6 g,僵蚕、姜黄、酒大黄各10 g,北沙参15 g。4月10日患者开始排便,矢气。12日自觉腹胀减轻,可平卧。13日腹胀明显减轻,下午出现低热,皮疹颜色转为淡红,结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不考虑细菌病毒感染。14日于原方基础上加茯苓30 g,苏子、生甘草各10 g助中焦输布水液,复肺脏宣降之功,辅以清热解毒。16日体重由最重时68 kg下降至62 kg,17日体温恢复正常。19日出院时腹水减半,腹胀明显减轻。出院后继服升降散加减半月,复诊时腹水基本控制,血Cr恢复正常,周身皮疹明显改善。2年后随访,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利尿剂,腹水未再复发,日常活动不受限(自诉在家负责买菜做饭)。

3 诊疗思路

本案患者长期饮酒,湿热酒毒内蕴中焦,阻滞气机,故两胁胀痛,日久各脏腑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同时血行不畅,溢出脉外,共致津液积聚于腹中,腹胀不能平卧。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查房时两日未解大便,无矢气,小便量少,纳眠差。湿热酒毒郁结于内,故大便不成形,黏滞不爽,脉沉弦却博指有力。肺失宣降,又血热煎灼肺阴,灼伤肺络,故时有咳嗽痰多,偶见血丝。血瘀日久溢于脉外,脉管失于充盈,血不能荣养皮肤,故见贫血貌,面部、手臂皮肤干燥,脉细。病久脾虚及肾,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故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四诊合参,辨为气机失调、湿热内郁证,治以升降气机、利水化湿,清热散郁,方用升降散加减。

4 讨论

4.1 中西医结合探讨难治性腹水病机 西医认为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始动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及低蛋白血症在腹水的形成中也发挥作用[1]。到肝硬化晚期难治性腹水阶段,腹水的发生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有关,此时,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及淋巴回流量增加均相当严重,大量血浆不参加有效血循环,肾脏血流动力学出现严重障碍,引起过度水钠潴留,形成难治性腹水[2]。

中医理论中广义的水泛指津液。《灵枢·痈疽》中言:“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为血”,即言血水同源,二者均来源于中焦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脉中的血渗出脉外化为津液, 而津液进入脉中, 与营气相合, 变化为血。因此血液运行障碍会引起水液代谢异常,即仲景所言:“血不利则为水”,这与西医认为的门静脉血回流受阻,致水分漏入腹腔的机制不谋而合。《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中指出气滞、血瘀、水停是形成臌胀的基本病理因素[3]。血水同源,而气为血之帅,正是气的推动才保证了血与水的正常运行。气与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推动水液输布代谢,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气与血的关系则表现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仁斋直指方·血荣气卫论》曰:“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于血调,其气犹可以导达,病原于气,区区调血,又何加焉,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气机运动失常,则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而这些病理产物又会进一步阻滞气机。可见气滞、血瘀、水停三者相互为因,然究其实质,是因脏腑气机失调,致蓄水与瘀血相互影响,形成水肿病中水与血互为因果的恶性病理循环,从而加重肿势[4]。

4.2 气机与升降散 气机的运行是一个有机、不可割裂的整体,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极而降、降极而升,出入运动亦如此,构成一个循环流转的太极圆运动[5]。血与水依赖于气的太极圆运动,输布运行至全身各处,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升降散全方共六味药,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现代应用一般只取前四味。僵蚕,味咸、辛,性微温,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蝉蜕,味咸、甘,性寒,其气清虚,其体轻浮,其性善蜕,其声清响,善散风热,发痘疹,退目翳。二者皆为升浮之品,走气分,升阳中之阳。姜黄,味辛而苦,气温色黄,降也,善下气破血,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大黄,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可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擅将浊阴,推陈致新。二者合用,既走气分,又入血分,降阴中之浊阴。正如杨粟山所云:“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升降散原为治疗温病专方,病机总属三焦火郁、气机失畅。然究其组方,苦辛并用,升降同施,以调畅气机为根本,升清降浊、调气和血。

患者入院前期治以补脾益肾、温阳利水,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此病虽属虚实夹杂,但四诊合参,目前阶段仍以邪实为主,因实致虚,治疗方面应以驱邪为主。患者气滞、血瘀、水停同时存在,三者之间息息相关,单纯利水不能有效减轻腹水,需先调气,方可行水化瘀。升降散可复气机升降,服升降散1 d后患者开始解大便,矢气,5 d后出现发热,说明气机开始运转,升降逐渐恢复,内郁湿热之邪开散。气动则水行,积聚于腹腔的水液运至周身,溢于脉外的津液随气机运动进入脉管,故腹胀减轻。重新进入脉管的津液化血运行,血脉充盈,故皮疹颜色转至淡红,周身皮肤干燥明显改善。出院半月后患者血Cr恢复至正常,这也提示了肾有效血容量不足改善,肾功能不全纠正。患者入院体重63 kg,严重腹胀不能平卧及下地活动,出院体重62 kg,虽仅减少1 kg,但腹水减半,腹胀明显减轻,可平卧,可下地活动。这也间接提示体内津液重新分布。

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一味利尿会加重有效血容量不足,进一步导致水钠潴留,正如前文所述,肝硬化晚期难治性腹水阶段,其腹水发生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有关,因此恢复有效血容量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关键。本案为难治性腹水,升降散治疗显效,推测与其调畅气血达到津液重新分布,改善有效循环血量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平卧腹水难治性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慢病规范管理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吲哚布芬片在难治性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平卧菊三七叶中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哪些疾病易与肝硬化腹水混淆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