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摄影创作研究
2021-11-18刘从蓉
刘从蓉
摘要:斯蒂格利茨作为一位十九到二十世纪为不同风格起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摄影家,相比于对传统的全盘吸收,他更多的是关注摄影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每个前进的步伐都离不开对既有风格的扬弃与反思。
关键词:尝试;摄影理念;表达方式
伴随着摄影术的发明,摄影不仅作为记录的工具更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摄影创作也呈现多向发展。从现代摄影到当代摄影并非是一次简单彻底的割裂,美国现代摄影之父斯蒂格利茨的“把摄影当作艺术”﹑“艺术的目的在于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摄影理念,及他开拓性的摄影艺术实践在今天仍具意义。
斯蒂格利茨作为一位十九到二十世纪为不同风格起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摄影家,他的摄影艺术创作前后跨越五十余年,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在摄影艺术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接触摄影开始,不断尝试新题材,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他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摄影艺术创作和表达极具开拓性。
一、早期的教育生活背景
1864年阿尔佛雷德·斯蒂格利茨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一个事业兴旺的德裔犹太家庭。6岁时随全家移居纽约,在那里先后就读纽约公立的小学﹑中学和市立大学。在曼哈顿可以望见中央公园的住所里,爱好艺术的父母几乎每个周末的下午,都用来招待当时纽约著名的作家﹑画家﹑演员和艺术赞助者,他们风趣而激烈的讨论深深地吸引着他。斯蒂格利茨常常被鼓励参与讨论,这些成长时的生活经历,与他此后一生中投入并为之献身的摄影与现代艺术的推介不无关系。
斯蒂格利茨1883年进入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以期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橱窗里刚刚上市的单片透镜相机吸引了他,他买下了相机,这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在家中,他用一块毛毡遮起一处空间,充当临时的暗室,反复的尝试这种新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大艺术限度。不久他转投摄影科学家赫尔曼·威廉·沃格尔学习摄影化学,并开始从事摄影创作,此后在欧洲的游历拍摄更使他坚信自己真正的才能在于摄影艺术。留学期间他不仅进行了大量的摄影实践,也曾经研究诸如光化学这样的技术专题。在柏林他结交了许多画家朋友,为了撰写艺术理论文章,他曾查阅过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资料。丰厚的艺术修养和经验知识有利于他在一次次审视中更新摄影理念,发掘新的表现方式,为他摄影艺术追求打下基础。
二、摄影创作经历
斯蒂格利茨摄影艺术创作时间正处于新旧观念剧烈交替的转型时期,他在摄影艺术创作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作了大量的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
19世纪80年代留学期间,斯蒂格利茨经常游走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地 ,寻找创作题材,全力投入摄影的创作和研究,并开始投寄摄影作品参加比赛。1887年他的摄影作品《闲聊天》在英国著名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主持的《业余摄影师杂志》主办的伦敦“假日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闲聊天》是他到意大利时拍摄的,画面表现了聚集在取水场上的主妇﹑姑娘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面,爱默生称赞这幅作品是自发的毫无人为做作的精品。1890年秋天,斯蒂格利茨完成学业回到纽约,这一时期他不断地拍摄出大胆的实践性作品。感受到技术快速进步给摄影创作带来的新的可能,他最先手持便携式相机走向纽约街头,拍摄那些常见的事物并挖掘其内涵,表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多种视觉效果。夜景﹑雨景﹑雾景﹑雪景这些对大型相机而言难于表现的景色都被他收入镜头。在此后近25年的时间里,斯蒂格利茨用摄影作为媒介,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记录了纽约的变迁,他用一系列风格不同的照片完成了他和这个新兴城市的对话。
二十世纪初斯蒂格利茨开始由对摄影的关注转变到对摄影本质的反思。他彻底抛弃了对底版的人为加工,以不对照片做任何加工的直接印放的照片,来呈现现实生活。摄影的焦点转向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将镜头直接对准了要反映的事物。1907年他在横渡大西洋的旅途中拍摄的《统舱》,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相对柔和﹑随意分布的人物姿态各异,与机械僵硬的金属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光影的无限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记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本完成了对摄影主题的转换,表现出他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思考,对现代摄影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
1917年斯蒂格利茨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乔治亚·奥基芙,作为摄影家的斯蒂格利茨当然不会忘记以摄影来记录他们的爱情。爱的鼓舞激发了创作力的释放,他以密集的视线包围着奥基芙,拍摄她的肖像﹑身体局部到裸体,前后共完成了三百多张作品。受到身边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启发,特别是奥基芙的鼓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轻松快乐,并伴有前卫性试验的艺术风格。他开始尝试发掘美国的田园风景题材,周围的农场、风光、天空和他与亲朋在一起的生活都被他收入镜头,特别是他表现云彩的摄影作品每年都有相当大的变化。在他的镜头中,天空中变化莫测的云彩已不是自然现象简单的再现,而是摄影家不同情绪的写照。晚年的斯蒂格利茨不能四处拍照时,住在纽约曼迪逊大街一座大厦的17层,在那里继续拍摄纽约,表现他热爱的摄影艺术。
三、艺术特点与风格
斯蒂格利茨是一位极具旺盛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摄影家。从最初自然主义摄影对画意的追求,到逐步认识到摄影自身的表现特性后,将镜头直接对准要反映的事物,他更多的是关注于摄影观念和表现方式的创新,每个前进的步伐都离不开对既有风格的扬弃与反思。风格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他用一生的摄影艺术创作,挖掘和认识摄影艺术的本质规律。力图证明摄影可以超越原有的限制,摄影实践成为他思考的道具和超越的手段。早年于欧美各地的摄影创作和其他艺術活动的经历,使他得以从纵横两个方面审视摄影艺术的演进与发展,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使他在一次次审视中发掘新的表现内容。相比于对传统的全盘吸收,他更多的是关注摄影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安娜·H·霍伊.陈立群,侯剑梅和刘芳译.摄影圣典[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2]敦以和何积惠.世界摄影艺术图典[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顾铮.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论20世纪现代摄影实践[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