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单摆振动的周期》教学设计
2021-11-18屈建妮
屈建妮
摘要:单摆作为简谐运动的具体实例,教学过程设计得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单摆;简谐运动;单摆周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单摆,理解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及做简谐运动的条件。(2知道单摆周期的决定因素,掌握单摆振动周期公式并能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探究及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2)通过对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从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到惠更斯的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之路的艰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难点: 设计探究影响单摆周期因素的方法与步骤,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三、教具
三个单摆(两个摆长相同,质量不同;两个摆长不同,质量相等;)秒表,铁架台,刻度尺,磁铁。
四、教学方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五、教学设计思路
1.重视实验:本节课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探究设计解决的方法途径、再通过实验探求规律。
2. 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设问,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设问启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什么是简谐运动?弹簧振子的振动特点是什么?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常常见到钟表店里摆钟摆锤的振动,这种振动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二)新课教学
1.单摆:展示单摆并介绍其构成,实际的单摆要求绳子轻而长,小球要小而重。
提问:单摆的平衡位置在哪及是如何摆动的?
①单摆的平衡位置:O点就是单摆的平衡位置。
②单摆的摆动:演示单摆摆动过程
现象:摆球沿着以平衡位置O为中点的一段圆弧做往复运动。
问题:单摆摆动所需要的回复力由谁来提供?
摆球受到的重力和悬线拉力,在單摆振动时,要使单摆振动,还要提供摆球沿圆弧运动的向心力。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G1=mgsinθ是沿摆球运动方向的力,这个力提供了使摆球振动的回复力,也可说是沿运动方向的合力提供了摆球摆动的回复力。F=G1=mgsinθ
问题:单摆的动是简谐运动吗?(引导学生推理论证)
在偏角很小时,sinθ≈
单摆的回复力为(其中x表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L表示单摆的摆长,负号表示回复力F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
对确定的单摆,可以用一个常数表示,上式可以写成:
总结:在偏角很小的情况下,单摆所受的回复力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单摆做简谐运动。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当α<10° 时,单摆的摆动是简谐运动。
③实验验证:用装有墨水的注射器演示振动图象。
现象: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总结: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单摆振动的图象符合简谐运动的图象,即单摆做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
(1)实验探究
问题: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振幅、摆球质量、摆长、重力加速度及空气阻力有关。
设计实验:(小球小而重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摆长约为1m,使振幅A1=7cm,测量单摆的周期T1;改变振幅为A2=5cm,测量单摆的周期T1′。
②摆长约为1m,使摆球质量为m,测单摆的周期T2;换用质量为2m的摆球,测单摆的周期T2′。
③摆长约为1m,使用一定的质量的摆球,测单摆的周期T3;摆长减小约为0.60m时,使用质量相同的摆球,测单摆的周期T3′。
④单摆的摆球用铁球(质量为m),测单摆的周期T4;在摆球的平衡位置下方放一块磁铁,测单摆的周期T4′。(实验结果分析、比较)
结论:单摆摆动的周期与单摆的振幅无关,与单摆的摆长、重力加速度有关。
(2)周期公式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研究了单摆的摆动,定量得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跟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跟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跟振幅、摆球的质量无关。
单摆周期的这种与振幅无关的性质,叫做等时性。
3.课堂练习
(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测当地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有两个单摆,甲摆振动了18次的同时,乙摆振动了6次,则甲乙两个摆的摆长之比是多少?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探究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只有在θ<10°时单摆振动才是简谐运动。
单摆振动周期:
课后作业:1.课后习题 2.设计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顾建中《力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新课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