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探索
2021-11-18张珊珊
张珊珊
摘要: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随着素质教育推行以及国家“减负”口号的提出,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语文作业不同于数理化等作业,只需要做题就行,语文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因此课后作业要更加科学化、多元化、层次化、科学化.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137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自主学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课后作业设计模式十分陈旧、落后,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课后作业,并且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活动,对课后作业也缺乏有效的评价,导致课后作业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摒弃这种落后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方式,采用科学、多元的课后作业设计策略和布置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后作业的乐趣.
一、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但是如果不合理的课后作业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起到相反的效果.目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作业量过多,过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片面地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也疲于应付,渐渐地对作业厌烦和排斥.其次,作业布置方式单一,以教师布置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束缚,语文是一门相对开放和个性化的学科,而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大权在握,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最后,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同时缺乏实践性作业.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着智力以及能力上的差异,而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并没有体现,导致学生的发展更加不均衡.
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1、增加课后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到每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科课外作业的设计,不能够太困难也不能太简单,要综合全部因素来设计.学科课外作业太困难,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科课外作業太简单,会达不到巩固知识、锻炼学生思维的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一块奶酪》这一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次、梯度的课后作业.首先,我根据学生之间能力层次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针对A类学生,我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生词和新句,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可,而对文章的内涵及深意则不必考究;针对B类学生,我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探究文章内容,了解蚂蚁队长前后思想的变化;针对C类学生,我更多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探究作业,让学生搜集与“蚂蚁”相关的知识,了解蚂蚁团结、勤劳的品质,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2.设计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死记硬背这不仅是智力的大敌,而且也是道德的大敌。”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曾经有个报道说,有一位文章的作者在做一道高考试卷的阅读题时,竟然只得了一半的分数,这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弊端。从小学开始,教师就教学生答题的能力,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及多样性。因此,教师要注重设计开发性的作业。
例如,作业形式的设计多样,可以设计创编型作业、画面型作业、手工型作业、表演型作业、辩论型作业。在学习《司马光》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来进行改编或者续写,完善相关的情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语言来描绘这一景色。此外,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之中,还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和质疑的空间。
3、增强课后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当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参与很少,评价内容也更加注重知识层面,还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思维以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因此教师要增强课后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4.重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总而言之,课后作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拓展延伸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和开发作业设计的科学方式,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宏伟.浅谈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43.
[2]杜立杰.关于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点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