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高专“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2021-11-18姜力嘉张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项目式

姜力嘉 张英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路由交换技术”课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相关局域网组网技术,基于企业局域网配置项目,让学生扮演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岗位角色,对学生进行网络项目设计、搭建、配置的实训,让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工作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路由交换;项目式;理实结合

1.课程概述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是重庆电信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计划课时64课,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32课时用于理论教学,32课时用于实践教学。路由交换技术课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相关局域网组网技术,基于企业局域网配置项目,让学生扮演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岗位角色,对学生进行网络项目设计、搭建、配置的实训,让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工作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职业素养。从而为今后从事网络设计、组建、配置、维护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内容与项目设置

项目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来达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目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项目的选取[1]。本课程共设计了四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又设置了若干能力训练子项目。

工作项目一:认识设备及设备访问。学习内容:1.认识交换机、路由器2.Console口硬件连接及仿真终端配置 3.eNSP软件的应用4.CLI调试基础5.Telnet登录设备。能力训练子项目:子项目一 通过Console口访问设备;子项目二 eNSP安装与使用;子项目三 网络设备搭建与连线;子项目四 配置Telnet登陆设备。

工作项目二:交换机典型园区应用实践。学习内容:1.交换机基础配置2.利用交換机构建简单网络3.交换机Vlan配置4.生成树协议5.链路聚合。能力训练子项目:子项目一 配置交换机构建简单网络;子项目二VLAN配置应用;子项目三 生成树配置应用;子项目四 链路聚合配置应用。

工作项目三:路由器应用实践。学习内容:1.IP编址、地址规划2.静态路由3.Vlan间路由4.RIP配置5.OSPF配置。能力训练子项目:子项目一 IP地址规划(VLSM);子项目二 静态路由;子项目三 单臂路由;子项目四 三层交换机VLAN间路由;子项目五 RIP应用;子项目六 OSPF应用。

工作项目四:路由器交换高级应用实践。学习内容:1.网络地址转换NAT 2.访问控制列表ACL 3.DHCP 4.VRRP 。能力训练子项目:实验一 NAT的配置应用;实验二ACL的配置应用;实验三DHCP的配置应用;实验四VRRP的配置应用。

3.教学设计

3.1教学方法与过程

项目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反转课堂相结合。为了实现让学生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去学,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程紧密结合每个能力训练子项目的能力训练目标,设置实际中的项目情景,根据项目特点分小组进行网络项目方案的讨论,制定出可行方案后,让学生通过对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项目。在项目成功完成后,让某个小组的某学生担任老师的角色,讲述自己的网络方案,进行项目演示及讲解,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提问,学生演示完成后,进行项目要点总结,其他小组学生点评。

3.2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在该“教”、“学”、“做”的项目式教学中的学习过程分为感知、模仿、独立操作、内化四个环节。

感知:教师先选择一个能体现路由交换网络部署工作过程的实际项目,针对该项目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技术要点分析和基于项目实现过程的操作示范,让学生感受实际问题是如何基于工作过程来解决的。

模仿:模仿教师演示过程,自己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进行路由交换网络配置实现。

独立操作:为了让其能够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将设置一个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后,独立操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及完成该类项目所遵循的操作过程、配置命令。

内化:学生在掌握了实际项目中具体问题解决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完成了实训项目后,需要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总结技术要点和配置经验,让其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并开始思考路由交换网络的优化问题,能够在整体解决方案中去寻找创新点。

3.3课程环境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实现项目化教学,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做为支撑。本校设有华为ICT实训室两个,有数套完整的路由交换设备及80余台电脑。其中包括华为交换机S3700、S5700,路由器AR2220若干,能够供学生用真实设备进行路由交换技术学习,可以搭建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项目实践。另外,每台电脑部署有华为模拟器eNSP,方便学生课上、课下独立进行项目模拟实践。

3.4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20%)。考核学生基本综合素质,以学生考勤、检查作业、课堂提问为主。

终结性评价:期末成绩(40%)主要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项目考核。

综合评价:中期成绩(10%)+实验成绩(30%)。考核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考核方式为课堂测试、实验报告、设计分享、组织管理等。

【参考文献】

【1】王衍.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01

【2】刘颖、原变青、袁礼.基于《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4

【3】邱洋、王华.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6

作者简介:

姜力嘉,女,汉族,1992年4月出生,重庆市永川区人,现就职于重庆电信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类、通信技术类,本科。 单位所在地:重庆市大足区,邮编:400900。

张英,女,汉族,1986年12月出生,甘肃省定西市人,现就职于重庆电信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类,本科。 单位所在地:重庆市大足区,邮编:400900。

猜你喜欢

项目式
项目式实践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教学改革思考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摄影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单片机》项目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的探究
机械设计专业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项目式教学体系改革
EAP视角下国际合作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以“项目式”阅读品味传统节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