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18巴拉吉尼玛
巴拉吉尼玛
摘要:将赏识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鉴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帮助小学体育教师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赏识教育模式,从而使赏识教育的教学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086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赏识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能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分析
在赏识教育模式下,教师对所有学生都会做到一视同仁,理解学生在学习效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些许进步,从而给学生送去鼓励与赞扬。这样一来,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避免过于关注自身劣势,从而陷入自卑情绪当中。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为其今后的学业发展和性格完善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开展赏识教育,师生之间基于一种相互尊重的状态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更加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尤其当遇到某些学习难题时,学生会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及时扫清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促进身心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差异化的激励,体现教学的科学性
在跳绳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接受程度较慢,与此同时在跳绳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差错,与班级其他同学差一大截。此时,老师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观看学生的跳绳过程,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跳绳活动。相比批评的方式,利用言语激励和一对一指导,能够缩小班级学生整体的跳绳差异,增加学生跳绳自信。而对于跳绳较好的学生,老师可额外增加目标,并运用适当的言语进行鼓励,防止学生骄傲,使得学生能够继续进步。若对于接受程度居中的学生,老师也不可忽略,应对其增加训练,让此部分学生增加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然后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跳绳,提升自身跳绳能力。这样全方位的实时差异化激励,不仅能够使得教学涉及到整个班级学生,还能够深刻体现出教学的科学性,然后让体育跳绳教学不断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激發运动信心
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发现受教育者自身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面对体育能力弱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小学阶段,常常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至于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运动量较少,对于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时候就要对这类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所有的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层次化的运动内容,将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区分开来,引导学生在不同难度层次的项目中不断突破自我,积累自信,为学生的自主运动奠定心理基础。
(三)以教师评价为主导,提升学生责任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应当对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表现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从而不断的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学生体育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在体育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互动中不断地完善和补足。不同的体育游戏所产生的教育价值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觉游戏的深刻内涵,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的同时,落实德育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接力跑”的游戏活动中,有的同学为了让同伴尽快拿到接力棒,在摔倒后也会马上站起来继续努力,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加油!好样的,大家都应该学习你身上的团队精神。”当学生为了赢得比赛认证研究战略和人员分配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说:“团队精神是赢得比赛的法宝,只有充分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才能够最大化个人的价值,取得最终的胜利。”当学生因为比赛失利而懊恼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了就够了,相信团队的力量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四)应用体态赞赏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态赞赏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仔细地观察学生进行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及时保障通过肢体语言动作来进行鼓励信号的传达。通过这种无声的赞赏行为,能有效保障获得更多的鼓励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高水平地完成项目内容,教师则应积极应用这种体态赞赏法,可以主动向学生微笑,并竖起大拇指,或者给学生一个大大的拥抱等。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愿意主动进行体育练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基于对赏识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赏识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小学生以一种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实现体育知识水平、心理健康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英.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62-63.
[2]金珊丹.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27):167-168.
[3]徐鹏.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0(28):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