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域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2021-11-18张恒刘艳丽
张恒 刘艳丽
摘要:在现代经济新常态发展视域下,高校学生可依靠创新创业模式来协助国家实现对经济产业结构的完善和调整,依托现代互联网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双创成本,也是现代高校学生双创过程涉及的重要领域。本文基于对大学生互联网双创教育的含义进行解读,明确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而后总结出具体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解决策略
引言
一、新常态视域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在新常态视域下,中国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近些年大学毕业生整体数量突破新高。伴随劳动力需求不断降低和高校毕业学生不断递增,导致社会出现就业供求矛盾的情况,致使高校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针对高校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问题,创业则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主要力量,是现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一支“生力军”。众所周知,互联网是我国大众创业以及万众创新开展的新型工具,并掀起高校学生双创发展浪潮。近些年,中国高等院校出现大量参与到互联网双创中的“新潮儿”。譬如,某大学一名学生,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自身专业优势,在校创建了“爱普特眼镜店”团队,为学校周边几所大学学生进行验光配镜服务。尽管刚开始生意所获成效较差,然而他的创新团队勇于拼搏,集思广益,推行O2O业务,将线上双创云平台与线下众创空间进行有机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这名同学以及其团队构成了属于自身特有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互联网双创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新常态发展视域下,怎样引导高校学生全面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并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充分激发现代学生双创热情与自信,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双创教育工作需要探讨的主要课题。
二、新常态视域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首先,人才培育定位错误。现如今,高等院校在双创人才培育进程中,没有结合社会市场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要求来对各课程展开合理设计,很多学校利用开设创新管理课程的措施来培育学生双创能力,未能对大学生双创意识与双创能力展开有效培育,也未能根据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由此,在培育双创人才时,因学校缺少对社会市场的借鉴参考,致使双创教育开展成效差强人意,从而对相关技术人员培育质量形成直接影响,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市场与企业发展需求。其次,双创课程系统化不足。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其课程更加倾向于对大学生技术原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育,对其双创能力培育的系统化课程相对较少,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主要运用创新课程或项目的手段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此种设计对一些技术兴趣较高的大学生而言,能够发挥较好培育效果,然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技术兴趣较低的大学生来讲,缺少系统性教学课程会对其综合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产生不利影响,而这也是当前大学双创教育中存有的主要问题之一。最后,创业资源不足。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许多学生均具备创业热情与创业想法,然而因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甚至基本生活都存在困难,创业起步所需资金更是严重短缺,在整合创业资金时存有极大困难。由此,很多学生均选择运用借钱的方式来展开创业,选择白手起家,但这种创业方式风险性较大。另外,大学生在创业团队构建、市场资源整合等方面也缺少专业支持,特别是在面临就业与创业选择时,许多学生因经济压力,最终放弃了创业,只能寻找一份安稳踏实的工作来缓解自身生活压力。
三、新常态视域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技能
在现代网络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创新创业得以成功,现代学生不但需要具有极强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以及高超创业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能够长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毅力。因现代高等院校互联网双创教育整体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针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缺少完善健全的教育体系,导致大学生缺少专业有效的创新创业培训,缺少对创新创业现实需求的全面认识,进而对现代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产生不利影响。在高等院校未来具体发展进程中,需要对即存教育课程体制实行优化,注重技术教育与双创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在培育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当保障学生双创技能,确保大学生创业培育成效和培育质量,为大学生日后更好展开互联网创业奠定扎实基础。
(二)培育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自信
现阶段,在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进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即是创业时间与课程的缺乏,导致现代大学生缺少对自身双创能力的全面了解,从而对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选择形成不利影响。所以,高等院校需要有效提高双创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践力度,以创业方式和创业政策等层面作为入手点展开教育。在现代社会就业环境背景下,高等院校不但需要增强大学生双创项目课程的教育力度,而且还需要提高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以此加快现代社会市场信息化发展转型速度。在现代互联网创新背景下,存有创业难度高以及技术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热情与信心。然而,国家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好发展,则提出相对完善健全的支持性政策。故而,高等院校在现实教育教学进程中,需要注重培育大学生对我国政策的全面了解,使学生树立服务国家发展和建设的良好意识,把自身未来就业与国家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育大学生对双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大学生更好展开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培育学生创新团队协作能力
在大学生实践创业进程中,学生普遍存有团队工作能力欠缺和自身领导能力不佳等问题,许多大学生均觉得自身缺少一定的团队领导力,导致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囊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导致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培育,忽略了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培育,未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但是在创业进程中,大学生必须经历艰险困难的探索过程,要充分发挥出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基于此,学校可引导大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究互联网发展中存有的一系列问题,如此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自身互联网创业环境的进一步了解,而且还可培育学生良好合作意识,提高学生领导能力,为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做好充足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互联网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甚至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直接影响。现代大学生依靠互联网创业不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还拥有宽阔的发展前景。高校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培育基地,要创建起互联网思维,改革双创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励学生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展开创新创业实践,从而真正实现利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呼和满都拉,王雁飞,靳晶晶.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24):86-87.
[2]傅赟.新常態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1):153-155.
作者简介:
张恒,男,1979-09,湖北汉川人,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研究。
刘艳丽,女,汉族,1979-09,湖北汉川人,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
课题/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编号:JXJG-19-5-7);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YJG-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