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天津会师地
2021-11-18王磊
王磊
天津海河综合改造后,横跨海河两岸的解放桥、大光明桥、北安桥等24座桥梁塑造了天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一桥一景”的众多桥梁中,金汤桥最为与众不同。在1949年解放天津的战役中,金汤桥是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的所在地,并以此成为天津解放、人民获得新生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津门地标 承载厚重
金汤桥始建于1906年,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用于连接海河两岸的建国道和水阁大街,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钢制平转式开启桥。
清朝期间,金汤桥这个地方,仅有一座浮桥,被称之为东浮桥,桥东是天津长芦掣盐厅(俗称盐关厅)所在地,所以也被称为盐关浮桥。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天津有了电车。为了能让电车贯通海河两岸,遂将浮桥改建为一座新式铁桥。桥长76.4米,总宽10.5米,面积802.2平方米。由于坚固无比,故以“金汤”命名,取意“固若金汤”。
1984年,为纪念天津解放和人民解放军东西两线主攻部队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天津市人民政府在金汤桥东修建了天津解放会师纪念碑,碑基4x1米,豆青色水磨石面,基座上方是白色方柱横托,托上悬挂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象征着胜利会师,方柱前后嵌着铜牌,正面镌刻着“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九个大字,背面镌刻文字为:“1949年1月14日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天津守敌发起总攻,我军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东西两面主攻部队历经16小时的激战,于15日1时在金汤桥胜利会师。”1994年,金汤桥天津解放会师纪念地被天津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过近百年使用,桥梁部分构件锈蚀损坏严重。2003年,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中,按照改造规划对金汤桥进行了恢复设计原貌、加固整容的提升改造。同时,在桥头两侧建立了以天津解放“会师”为主题的会师公园。两岸绿地各放置一组由解放军东北部队和华北部队为题材的解放军战士写实雕塑群,重现了当年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的激动场景。东岸公园雕塑描绘了津东方向突击队员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西岸公园雕塑描绘的是东西突击队会师战士们欢庆胜利的兴奋场面。雕塑基座用花岗岩包裹,基座墙面上雕刻着五角星和两支步枪交叉的图案,体现了人民解放军运用武器保卫天津,取得胜利会师,解放全中国的含义。两岸雕塑旁,摆放着当年缴获敌人的两座大炮,炮口遥望相对。大桥两岸还停放着2006年中央军委捐赠的两辆退役十多年的军用坦克,与雕塑群、大炮浑然一体,烘托出解放战争的磅礴气势。2012年,会师公园因具有浓厚的红色革命背景,园林绿植设计精美,并与雕塑、坦克融为一体,兼具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
会师金汤 解放天津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为推进解放战争进程,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在华北地区发起平津战役。同年12月,奉命迅速入关的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野战军将北平、天津、塘沽分割包围,并根据作战计划和实地勘测情况,决定首先攻打天津。
当时,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更是军事战略要地,市区水网交织、地形复杂,周围多为沿海洼地、易守难攻。天津城防工事构筑更是由来已久,特别是1947年,国民党天津市长杜建时大力重筑城防。1948年陈长捷调任天津警备司令后,又积极组织城防增修,构筑钢筋水泥碉堡群。国民党市政当局吹嘘“让天津穿上了盔甲”。同时,为了加强天津的防范力量,陈长捷还调配5个主力师,附以两个护路旅,两个河北保安团,总兵力13万人左右,分别驻守在西北、东北、南部3个防区。同时,划分三道防线,第一线为金汤桥、金钢桥、21号桥以北地区;第二线为海光寺、胜利桥、中正桥以北地区;第三线为胜利桥、中正桥以南地区。核心工事区设在海光寺、墙子河、胜利桥以南地区。同时,还特意在灰堆镇陈兵设防,造成犄角之势,防备解放军从津南突破。陈长捷认为,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及严密的兵力部署,天津至少可以坚守半年。
根据国民党军队守备北部兵力强、南部工事强、中部皆平常的特点,和天津南北长、东西窄,市郊北部开阔,南部多为水网田地的地形情况,按照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天津战役前线指挥部确定了“东西对进(38、39军由西向东,44、45军由东向西)、拦腰斩断(在金汤桥或金钢桥会师)、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作战方针。该方针的要点是首先求得东西贯通,打乱国民党军队防御体系,而后将兵力向两翼扩展,并尽量减少城市破坏。同时,还辅以部分兵力由南向北助攻和以小部分兵力由北向南佯攻。1949年1月14日10时,在扫清国民党守军外围据点后,人民解放军集中5个军、22个师约34万的兵力,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天津守军发起总攻,打响解放天津的战役。
东西对进、突破城垣。经过1个小时的炮火准备,解放军各部队按预订计划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攻击。津西方向,38、39军为第一主攻方向,从和平门、小西营门地区进行突破;津东方向,44、45军为第二主攻方向,从民权门、民族门等地区进行突破;津南方向,担负助攻任务的46军及49军一個师,变助攻为主攻,以尖山、八里台及附近地区为突破口,向敌发起攻击;津北方向,担负牵制任务的4个师,分别向敌阵地发起佯攻。突击战斗异常激烈,突破口都是反复争夺,多次击退敌人反扑。经过16个小时的激战,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打开10个突破口,对市区形成多路穿插分割。
会师金汤桥、活捉陈长捷。突破城防后,东西两面主攻军在纵深穿插中有计划地向金汤桥挺进。1月14日夜间11时许,解放军38军112师335团8连攻占金汤桥,此后国民党守军又夺回桥头,激战持续。15日凌晨,大桥被解放军重新夺回,将红旗插在桥头。在桥东侧38、39军与桥西侧45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东西走廊,完成了“拦腰斩断”的作战目标,将国民党守军南北分离。随后,解放军趁势穿插分割,迅速席卷海河两岸守军。15日上午8时,攻克敌人核心区最坚固支撑点海光寺,10时攻占中原公司,控制了制高点。天津警备司令部就设在中原公司大楼身后,在中共地下党员、陈长捷警卫连长王亚川指引下,战士们冲进司令部院内地下室,活捉了陈长捷,并迫使其下达“立即全部投降”的命令。
解放天津、塘沽。陈长捷被俘的消息传开后,敌人军心迅速瓦解,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大批被俘。15日12时,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天津市政府;又经3小时激战,全歼耀华中学的国民党守军,攻占最后一个据点。市北守军151师虽已发觉解放军主攻意图,但由于佯攻部队牵制无法调动,后被分割包围、陷入绝境,于15日15时不战而降,天津宣告解放。乘敌人军心混乱之际,解放军于1月16日下午迅速向塘沽进逼。塘沽守敌5万余人于17日乘船南逃,解放军歼其后尾3000人,解放塘沽。
精神永续 泽被后世
天津解放不仅创造了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隊的“三种方式”之一——天津方式,同时也为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及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更是接续传承,历久弥新。
服从号令、听党指挥。“东西对进、拦腰斩断”是天津战役前线指挥部根据上级指示和敌我形势制定的明确作战方针,更是实现整个作战方针的关键所在。各参战部队特别是东、西突击集团坚决贯彻上级作战方案,紧紧围绕这一方针制定计划、部署兵力,密切协同、英勇战斗,提早实现作战目标,奠定了整个战役胜利的基础。可以说,听从号令、服从指挥是人民解放军无往不利、决战决胜的重要法宝;同样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辉煌成绩的重要经验。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转化为贯彻落实、推动发展的工作措施,努力让蓝图变为现实,让美好愿景落地落实。
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东西对进、金汤会师”的多个战斗节点上,都上演着解放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突破民权门时,16岁的旗手钟银根高举红旗冲锋在前,火一般耀眼的旗帜吸引了敌人的注意。他在4次中弹、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依然用双手和脸颊撑住旗杆,让红旗始终高高挺立在民权门的城墙上,最终壮烈牺牲。可以说,实现会师的战役进程就是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敢于牺牲,用血与火书写的英雄篇章。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我们仍然需要不断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拼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攻坚克难、决战决胜。人民解放军包围天津前夕,国民党守军曾多次重修工事,加固城防。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曾以为凭借坚固的工事和严密的兵力守备,至少可以坚守半年。事实上,国民党守军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天津防线,仅29小时就被人民解放军攻破。特别是在突破城防的战斗中,担任东西突破任务的部队排除困难、勇往直前,运用日臻完善的攻坚战术,与敌军反复争夺突破口,仅用数小时就在东、西、南十个进攻地段中,成功突破九个。夺取金汤桥的战斗同样异常激烈,敌军据守碉堡火力点顽抗,经过两次反复,最终被我军攻占,胜利完成会师目标。据此,天津战役创造了解放战争中城市攻坚的典范。迈进新时代,奋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样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勇于知难而进,以不惧艰难险阻的攻坚姿态攻克一个个难关,努力实现强国道路上的“金汤会师”。
百年金汤桥,承载着天津的风雨沧桑、兴衰荣辱;会师金汤桥,见证了天津解放、重获新生的历史时刻。新时代的金汤桥,不仅映射着天津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更是眺望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责任编辑: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