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旗帜、宗旨、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三个“新”

2021-11-18魏忠明付文清李力

求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国共同体外交

魏忠明 付文清 李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新时代的同时,也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成果天然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不同于以往的特征就在于旗帜新、宗旨新和目标新,它们共同描绘和决定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特点。

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新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新,是因其旗帜而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我国外交的旗帜。在新时代,我国在高举“和平发展”外交大旗的同时,又增添了“合作共赢”的新内容,从而对新时代人类现实实践活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种种创新尝试。

首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旗帜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观诉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奋进的民族,在为自己创造了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抓住了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阶段性目标。进入新时代,如何让中华民族强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世界人民的发展紧密联系,“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因此,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因为它在充分彰显我国大国形象的同时,也在主观上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努力。

其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旗帜是应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当前,逆全球化浪潮正在全球蔓延,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实施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以及2016年以来英国的脱欧公投等,被视为逆全球化力量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西方世界所呈现的逆全球化则引发了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因此,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主观上不仅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也在客观上为化解逆全球化风险提供了可能。

最后,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旗帜是推动实现人类社会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基本指引。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已成为人类社会全球治理的基准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在人类发展的今天,“治理赤字”却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治理赤字”是将财政上的赤字概念运用于全球治理,从而较为形象地描绘出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问题上升而治理能力下降”的欠缺状态。“治理赤字”突出表现为“治理规则不适应形势变化、治理不充分、措施不管用、结果不公平”,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强调争权夺利的国际政治思维与强调协商共赢的全球治理理念不相融”,而化解之道则在于“亟须创新治理理念,吸收全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融合各种治理思想,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具正当性、普适性的新理念”。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呼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强调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國家独自掌握,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他还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展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专题学习讨论,继而提出了全球治理新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家园的憧憬和期待,有利于打造一套符合人类社会包容发展、共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和新规则。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新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新,是因其宗旨而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宗旨,它立足于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具体实际,放眼于当代世界的现状及未来的愿景规划,贯穿于从人类目标的顶层设计到民族国家具体举措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一条由国内提出,到周边扩展再到国际传播的现实路径。

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宗旨立足于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具体实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民族,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既不走穷兵黩武的邪路,也不走称霸世界的歪路,更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主动参与全球化并与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新路,推动中国梦与其他地区、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从而以和平发展模式来超越西方反复出现的国强必霸的传统崛起模式。

其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宗旨放眼于当代世界的现状及未来的愿景规划。世界需要不断的发展,也唯有在不断发展中人类才有可能解决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反思苏联模式并合理借鉴西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塑造我国公民共识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都为其他长期处于发展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激励、一种借鉴和一种榜样。

最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宗旨贯穿于从人类目标的顶层设计到民族国家具体举措的全过程之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宗旨离不开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各个民族国家的贡献。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严重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以本土主义、激进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情绪在全球蔓延。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主要经济体的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加之由于全球化红利在各国间及各国内部未能得到均衡分配而激发的广泛不满情绪,导致全球政治文化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宗旨,在将人类的共同目标与每个民族国家的具体选择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有助于正确应对上述种种困境。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新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新,是因其目标而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着眼于人类未来共同命运走向,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同世界观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同世界观念,自其明确提出后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而源远流长。如果要实现《礼记》中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目标,则必须先要经历“小康社会”这一阶段。因此,我国历代先贤大多强调和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理念、“和衷共济”的协同意识和“兼济天下”的价值旨归,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让“大同社会”的理想目标深入人心,突出表达了对其的孜孜以求。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历史维度上回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目标的演进轨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观念在新时代的当代回响。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扬弃了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世界公民理念。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世界公民理念,或隐或显地贯穿于西方主流文化之中,并成为其独特标志而流布四方。对于西方主流文化的价值观而言,世界公民理念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康德永久和平论的明确提出则为其分水岭。康德之前,传统阶段主要凭借宗教力、军事力构建了一個血缘、地缘的共同体并力图克服民族区域地理边界的障碍,此时的世界公民共同体,虽然真诚但却虚幻而只能仅仅停留于观念的层面上;康德之后,现代阶段则主要依靠文化力、经济力构造了一个商品、资本的共同体并力争将所有民族国家纳入其中,此时的世界公民共同体,虽然真实但却虚伪而只能大量流俗于操作的层面上。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现实维度上回应了西方主流文化终极追求的挑战,是对西方主流文化中世界公民理念的当代扬弃。

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真正共同体理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真正共同体理想,就必须以对自然共同体和虚假共同体的双重扬弃为条件,因为自然共同体是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产物,而虚假共同体则是生产关系高度异化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中,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乃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恩格斯均旗帜鲜明地指出,人类真正共同体与自由个性是互为前提与结果、互为基础与旨归的。前资本主义的自然共同体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而逐渐消解且最终被虚假共同体所取代,而资本主义的虚假共同体则会随着自由个性的形成而逐渐消亡且最后必将被真正共同体所扬弃。但是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却还要走很长的路,毕竟阶级的消灭、自由个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在未来维度上是契合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客观要求的时代担当,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中真正共同体理想的当代唱响。

本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深度学习”专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9262)和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培育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2018SW02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魏忠明系湖北工业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付文清、李力系湖北工业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欣

猜你喜欢

大国共同体外交
爱的共同体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