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建设探析
2021-11-18王超
摘 要: 在回顾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背景、共享现状、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类总结了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平台功能和人员角色等方面的特点,详细归纳了高校采用的资源整合、基金支持、考核激励、有偿使用和队伍建设等支持平台建设的配套机制,从而为其他高校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
仪器设备作为现代科学开展研究的重要平台,是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高校最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1]。《“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搭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仪器设备高效利用,对于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平台建设回顾
第一,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校仪器设备规模的急速扩大,一些使用管理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后续使用效益考核政策没有跟上,设备管理员主动性不够,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二是没有信息公开机制,开放共享信息互通不足,开放共享需求无法正常对接设备管理方[2]。三是重复购置造成购置经费浪费与维护经费紧张现象同时并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放共享日益成为高校科技资源优化的努力方向。
第二,共享现状。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发了开放共享信息平台[3],进行了大量配套机制的创新和实践。主要有:结合当前高校资源整合优化提升效益的趋势,建立校级测试中心或共享服务中心,将通用性仪器设备收归学校统一集中管理;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等专项经费,通过补贴奖励等不同形式来激励开放共享;设立专门编制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增强仪器设备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在考核标准里强调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等。
第三,建设意义。一是可以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社会服务,减少科技资源重复建设和进一步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二是可以通过有偿服务收入机制,彻底解决仪器设备长期存在的维修维护和功能开发经费的来源问题。三是掌握旧的仪器设备的第一手运行使用数据,为管理部门组织购置新的大型仪器设备提供更有力的决策依据[4]。
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第一,模式特点。一是建设模式分段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顺应学校仪器设备建设管理需要成立校级测试中心,从机构上完成学校层面的配置;第二阶段是整合优化分散在各学科平台的仪器设备和人员,从体系上搭建校院两级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充学校分析测试力量;第三阶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网络虚拟信息平台,从时间、空间上进一步实现集中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统一的开放共享。二是管理模式形式多样。一种模式是分别建立了数个校级共享服务中心、多个院级共享服务中心以及多样化的专业实验室[5];另一种模式是全面统合成立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为全校提供统一的分析测试服务。
第二,平臺功能。各高校信息平台的功能,常见的有设备公开、预约使用、登记管理、缴费收付、实时监控、申报申请、仪器申购、网上培训八个功能。校内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平台浏览空余预约时段进行预约。进入平台的设备,由联网的控制器控制电源。用户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刷卡使用、下机刷卡来实现身份验证和预约信息验证后的使用控制功能。通过软件平台后台设置的按时收费标准,关联校园一卡通管理平台,实现费用核算及计时收费功能。
第三,人员角色。信息平台一般有实验室主管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使用人员三类角色。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拥有平台的最高管理权限,具体负责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账户权限审核、设备开放信息核准、设备使用信息统计分析和各类通知公告发布。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维护平台中其名下的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预约信息等相关信息等。设备使用人员的账号由师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管理员负责审核。
信息平台配套机制
第一,资源整合。有些高校成立校级测试中心,将通用性仪器设备资源统一收归学校管理使用,从实体上对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在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全面推行了仪器设备学校统一管理、所在学院或实验室日常管理的模式,从网络空间上实现了仪器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二,经费支持。经费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激励机制的最有效手段。高校为了更有力地推动开放共享工作,下拨专项经费设立开放共享基金,用于测试费用、维护费用等相关经费的补贴和工作突出人员的奖励。高校相应出台了开放共享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基金来源、资助范围、程序流程以及基金用途,建立了开放共享基金的长期工作机制,为开放共享工作提供了长期的良好支持条件。
第三,考核激励。一方面,高校实施定期考核机制,监督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顺利实施。使用和运行情况不佳的单位,学校将追究责任。另一方面,高校实施绩效激励机制,引导提升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绩效激励综合考虑设备机时、人才培养、支撑课题、发表论文和对外服务等多个指标,全面科学地评价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第四,有偿使用。高校普遍对仪器设备的测试服务进行收费,不仅可以提供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经费,而且也是对分析测试工作量的认可。此外,高校一般实行差异化收费,课题组内免费使用,院内或校内低价使用,校外高价使用。一方面,设备购置经费一般是由学校、学院或课题组进行自筹;另一方面,设备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课题组的科研需求。高校一般先将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然后再按照学校、学院、课题组三方的大型仪器有偿服务收入分配比例进行分配。
第五,队伍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开放共享体系的运转水平。有效提升队伍专业素质的途径可以有多种,如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建设,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来提升,通过吸引有兴趣的在读优秀研究生加入管理队伍来充实等[6]。
本文系学校党建思想政治与行政管理研究项目“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A0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2]刘扬,黄朝华,吴炎,等.高校信息化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67-270.
[3]廖琪,钱俊臻,严薇,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263-266.
[4]何征.关于高校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30-232.
[5]张琳霞,周宜君,胡吉成,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措施与成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135-138.
[6]王超,孙学文,毛荣.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259-262.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处、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