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党史国史育新人
2021-11-18陈荣琼
陈荣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享受着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受着由此而来的各种负面因素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史国史的宣传教育,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从小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显得犹为迫切。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成为学生接受德育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适时地、灵活地渗透爱国爱党信念是身处一线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党史国史;课堂;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实践性、技能性、创新性为一体的课程,在各类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受学生的喜欢。信息技术学科依照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学科特点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未来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小学生把国家、人民、民族裝在心中,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有责任担当的人。这充分说明道德的养成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爱国爱党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扎根,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培养接班人。信息技术学科比较偏重技术和操作,如果生硬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情绪,怎样在信息技术常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从德育基地、教学设计、德育资源加工、德育常态化四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打造德育基地
狭义的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课堂是育人主战场,很多育人活动就发生在课堂上,课堂就是一个高效可行的德育小基地。小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可塑性较大,因此,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所有的学科都应该参与进来,朝着同一方向使劲。
在我国建党立国的红色文化中就蕴藏着大量的符合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素材,如人文主义、民主精神、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党的历史波澜壮阔,其中的革命传统、历史事件、革命理念等是塑造未成年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国史党史,启动课堂这辆“小火车”,踏上落实学科德育工作的捷径。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怀,在课堂渗透党史和国史知识,这就使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有了落脚点,同时,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学有深度,学生的生命有温度。党史国史以学科课堂为基地,常态化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师生之间的开展友好互动,将会极大提升课堂德育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二、教学设计渗透德育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起到多种作用:不但可以理顺教学,给学生以动力,同时只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就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案例一:
设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插入一些特定主题的实事要闻图片,对照片做适当的装饰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以插入2019年国庆庆典图片为例,当学生在网络上挑选庆典图片时,一组组正面、正能量的图片纷纷进入他们的眼帘。一个个方阵从天安门前走过,徒步方队、装备方队,仪仗队动作整齐划一,战士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枚枚导弹直指苍穹;习近平主席乘坐车牌号为2019的车,紧跟它后面的是一辆车辆号为1949的车;中央电视台用5G技术全程拍摄,向全球传播庆典盛况。同学们的心情慢慢激动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被激发出来。当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如何用恰当的文字对图片进行描述时,本课爱国德育渗透的育人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案例二:
设计《制作个性化日历》一课时,让学生围绕某一位革命人士的生日来制作日历,教师提供了《感动中国的100位革命先烈》名单,让学生自行挑选并查阅革命先烈的事迹,在学习任务中渗透红色文化,利用中国近现革命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课通过三个任务来完成教学。任务一:制作个人日历;任务二:革命先烈名字在对应日期中用中文备注出来,如刘志丹、邓中夏、方志敏等。任务三:在备注栏以小故事的描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为了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学生就要查阅资料,与同伴交流,产生思想碰撞。教师避免生硬的说教,学生很自然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对革命先烈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不同的内容渗透德育,用温和的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的艰难历程,珍惜今时今日拥有的幸福生活,感恩祖国,热爱中国、尊重不同职业的人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作品设计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品最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我们只有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通过立德来立人、树人。
进行思想教育除了考虑主题,还要考虑作品呈现形式,让学生设计什么类型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电脑操作技能大致有:电脑绘画、电子贺卡、PPT多媒体、动画、编程、和人工智能。有了这些技能做支撑,作品设计渗透德育时,形式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注意设计任务的可选择性、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一:在掌握了电脑绘画技能之后,提供江门红色村红色文化图文素材,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拼接、剪切、复制、鼠绘等方式,以“江门红色村的红色故事”为主题,制作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案例二:学习多媒体制作过程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四人共同完成一份《传承革命精神》电子小报制作。革命精神分别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大庆精神,小组任一项进行创作。经过两个星期的制作期,再全班进行作品评选。在此过程中,学生搜索、阅读红色文化资料,加工、润饰和修改各类材料,编辑设计作品,自然地接受了党史教育,同时也弘扬宣传了革命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德育双重目的。
四、德育资源提炼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为师者必须先学生一步,学好党史国史,把党史、新国史作系统了解。把这方面的专题理解好、理解透,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党史、新国史有正确充分的认识,从而提升个人德育工作和管理能力。
我们的德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因此,在“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基础上,德育内容要实现各学段合理衔接,必须对一系列的党史国史材料进行分类、提炼和加工,让它们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出场。
以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为例,到目前为至,党史共经历了9个阶段,笔者提取了抗战阶段细化后做如下分类:发生时间、人物生平、感人事件、历史意义,然后与学科内容进行融合衔接,与不同学段对接。内容对接:1.发生时间对接编程,可以采取选择题竞赛形式呈现;2.事件对接电脑绘画和游戏编程,把英雄人物感天动地的故事融入编程游戏活动或绘画中;3.人物生平对接演讲PPT、绘画、海报、文字编辑等。
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党史国史,风格活泼,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党史国史,从而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工作正常有序,有活力,后劲足。
五、德育常态化
把党史国史宣传教育常态化,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构建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挖掘党史国史教育素材并融合到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培养。
学校分科较多,有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等学科。在教育党史国史基础上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单独依赖某一门学科,多学科参与才会形成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所有学科都不能是一个模式,要依据各自学科特点开展才能有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德育教学应该分科化,达到德育工作常态化的育人目的。
综上所述,党史国史在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革命理念、历史事件、革命传统等是塑造新时代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同时要进行正确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思考、感悟过程中辨明是非,开拓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