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型构建

2021-11-18孔丹任党利边淑莉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模型

孔丹 任党利?边淑莉

摘 要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角色开始由书籍的收藏者和保管者向为师生提供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和知识挖掘的中心转变,空间再造逐渐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焦点。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实例,对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中的先进经验进行阐述,之后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新图书馆空间功能问卷调查分析,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草堂新馆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并据此得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块和占用比例模型,以及新型空间各子单元占比,以期为之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字化  空间再造  模型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10.007

The Model Constriction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Kong Dan, Ren Dangli, Bian Shuli

Abstract In digital age, the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es has begun to change from being a collector and custodian of books to a center that provides cooperation, discussion, communic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mining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space re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ew focus of th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academic librar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by studying examples of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ie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space function of the new library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and optimized its spatial layout. Based on this, the academic 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 module and occupancy scale model, as well as new spaces were obtaine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sub-un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academic libraries.

KeywordsAcademic library. Digital. Space reconstruction. Model.

0 引言

大数据时代,随着更多的学术资源进行网络化和数据化的改造,越开越多的学术研究者们逐渐习惯于数字化阅读,通过实时检索查阅资料。处于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更是数字化技术的高频使用者和直接受益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渴望参与和深入学科研究,获取可以访问图书馆内所有内容、技术和场所的权限,从图书馆和信息专家那里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希望图书馆提供能够合作的研究空间,将学术研究和社交活动融入进学习生活中。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巨大变化,使图书馆纸质资源需求骤减,而对数字学术、个性化服务需求激增,直接导致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感”日渐减弱,必然造成借阅空间的压缩和学习、研讨空间的扩展,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布局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高校较早关注图书馆的空间再规划和改造。Stewart认为高校图书馆空间演化趋向于多用途,图书馆建筑正在演变成校园、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的中心[1]。Bailin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自组织,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空间需求”[2]。Cha和Kim认为大学图书馆物理空间越来越重要,充分了解学生空间使用习惯与需求,可以促进空间的有效設计和规划,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空间[3]。Beard和Jill等认为,一个好的图书馆设计除了要考虑到自身发展需要外,还应借鉴其他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以创新、灵活和敏捷的方式来规划图书馆空间布局[4]。Jochumsen等提出图书馆灵感空间、学习空间、会议空间和表演空间的四空间模型[5]。

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改造和服务模式转型方面紧跟国外潮流,近两年 “空间再造”“空间服务”逐渐成为其服务转型的新焦点。任树怀认为在规划与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时,必须认真思考馆舍空间、硬件配置、资源建设、软件配置、服务质量评价等问题[6]。肖珑探索了图书馆空间发展趋势和布局规划[7]。杨辉和张勇认为目前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布局、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服务评价和考核体系关注不够[8]。王素芳等提出了包括“实体空间”“信息控制”“服务效果”三个层面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9]。赵苹从打造空间设施环境、构建资源服务体系、推广宣传技术平台、激发读者参与四个维度,对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质量给出建议[10]。

目前,在服务模式的转型方面国内学者关注较多,而对于空间改造各功能区域所占比重方面研究匮乏。如何在图书馆现有建筑空间内实现传统借阅空间和新型空间的合理布局?新型空间在图书馆整体布局中占比多少,应包含哪些基本单元,各单元之间又该如何配比?这些思考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影响因素

一个有条理的相同大小的壁橱,可以存放更多东西,也更有用。同样,一个合理的图书馆空间也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调整改善,成为让用户感觉舒适便利的物理场所。数字化时代,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新角色——向研究型图书馆转变。研究型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创建和共享场所,在将不同的个人或团体聚集起来进行探索、互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有合理的空间布局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激发用户发现、保存、分享知识的潜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封闭布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各类载体与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读书与娱乐休闲的有机结合,各类服务模式的有机结合,由单一空间向多元化空间转变,实现人与书、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等方面的平衡。

1.1 人与书的平衡

进入数字时代,由于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的日益泛在化,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中心地位有所削弱,师生对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的职能需求日益增强,致使部分用户做出了“纸书已死”的论断,认为图书馆只需提供电子资源即可,这样就可将所有的藏书区域改造为学习、研究、休闲空间,以改变当前新型空间匮乏的状况。然而,共青团中央2019年度一项“你为什么还在看纸质书”的问卷调查显示[11],有94.7%的网友仍然习惯于使用纸质书籍进行阅读,其中七成的受访者为在校学生,说明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读书不再局限于书籍这一单一载体,但是纸质图书仍是主流的阅读方式。一边是读者对新型空间的急剧需求,一边是读者对纸质图书的钟爱如故,如何调整藏书区域和读者可用空间的比例,实现“书的海洋+人的殿堂”两者的完美平衡,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首要问题和难题。

1.2 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平衡

纸质资源一经购买,便可成为长久馆藏资源供用户使用,但占用物理空间大,用户受时空限制,必须到图书馆内阅读或借还;电子资源则不受时空限制,可同时供多位用户使用,传递迅速,检索方便快捷,且占用物理空间小,节约了图书馆馆舍空间,但是维护成本较高。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各具特点,在进行空间再造前,应充分调研读者阅读爱好,确定哪些纸质资源必须坚持订购,哪些可转化为电子资源,哪些电子资源属于重复建设,可停止购买。在平衡好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关系后,再相应地进行空间改造。

1.3 现有空间与未来空间的平衡

考虑到图书馆的社会典范作用,以及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图书馆的空间规划需注重其可持续性,至少能满足未来五年的发展变化[12]。当前,随着科技进步,大众的阅读方式和行为习惯会不断受到数字化阅读的冲击与改变,空间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空间分区应灵活,具备开放性、随意性和自主性,伴随图书馆的发展随机调整,既能满足当前的功能要求,又可为未来的发展留出弹性改造余地。因此,在实施改造之初,就应广泛吸纳校园团体的参与,了解科研团队和研究機构对图书馆的期望与需求,充分考虑家具和设备的存储空间,使空间能随着用户需求不断进化。

1.4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

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停留时间最为长久的地方,图书馆内的环境氛围成为影响他们在图书馆内体验是否舒适的关键,因此其内部设计应以人为本,用户需求至上,努力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给学生有一个家的感觉。研究表明人脑从外界接收的信息当中,有大约80%是通过视觉而获取的[13],因此现代室内的设计需要引入视觉心理学的元素,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视觉特性,研究基于视觉心理学下的图书馆空间设计,才能有助于创造出更具美感的和谐的图书馆空间。在图书馆设计中需要应用到视觉心理学的各个特性,如可以通过空间的局限性规划空间,通过色彩对环境的影响、光对环境的影响,明暗对比、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营造更有品质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同时,图书馆空间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动线组织合理,并充分考虑人体工学和行为科学,标识清晰明确,不仅动、静功能分区隔离,而且交流讨论空间中的设备兼具易操作性与兼容性,电源插头和无线网络宜安全又随处可得。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例

2.1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空间划分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成立于1947年,新馆建成于2007年,2008年与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合并,图书馆总面积50 894平方米,具体空间划分如表1所示[14]。2009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图书馆建筑奖,2011年被学生评选为校园最佳图书馆(校园共有图书馆24座)。东亚图书馆在外观上与校园建筑环境相适应,整体设计处处体现着其文化价值观。基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保理念,图书馆在设计上巧妙构思,尽最大可能地引入自然光线,实现艺术灯光控制。本着成为一座满足21世纪学术需要的研究型图书馆的理念,东亚图书馆不仅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还将功能需求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为图书馆未来几十年发展预留了适当的增长空间。

由于藏书空间测算面积包含部分读者阅读区域和自习区域,所以实际藏书空间小于表中数字,用户空间大于表中数字。由表1中的功能划分,可以看出国外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趋势在于用户空间功能多样,除了常规阅读区域和自习区域设置,新增参考咨询空间、多媒体空间、教师研究空间、团体学习空间、人文研究空间等,面积也在不断增大;随着用户空间的增大,藏书空间在逐步压缩。

2.2 澳门大学图书馆空间布局

随着澳门大学新的发展规划,2014年澳门大学图书馆搬迁至新址,新馆共有1间礼堂、2间展览室,33间小组讨论室、26间私人学习室及多种自习区域,共计提供座位3000个,另配备207台台式电脑和35台笔记本电脑,供读者学习和休闲使用[15]。新馆大楼共分五层,藏书空间按照学科分类均匀分布于二、三、四层,且围绕每一学科主题图书室,均设置相应的自习空间和小组讨论空间,便于学科交流。同时将人性化服务渗透进藏书区域设计细节,运用色彩来降低馆藏分类的识别成本,即让区域色彩与馆藏主题产生某种关系,使读者看到某颜色,能自然联想到其是该主题的馆藏。比如绿色区域放置科学和医学馆藏,是基于现代科学是为了让人类过上更美好更绿色的生活,而医学中的中草药大多为绿色考虑;多数商业管理用书封面为蓝色,所以商务馆藏区域采用蓝色标识。特色馆藏、参考咨询服务则位于一楼,突显其重要地位的同时,也方便读者查阅、咨询。顶楼主要放置读者不太使用的资源和服务,如年代久远的图书和期刊。工作人员的空间则由封闭转为开放,除提供常规的流通服务,还设置有参考咨询服务、多媒体服务、IT服务、新闻资料服务,这一布局也揭示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位划分趋势,未来图书馆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为用户学习、科研提供咨询服务,进而深入到用户研究过程中去。

2.3 上海大学图书馆空间改造

上海大学图书馆校本部馆于2000年竣工,建筑面积约38 000平米[16]。图书馆每年用于图书和期刊纸质本订购的预算为总经费的30%,自2001至2010年,十年间增加了九十万册藏书,占用书架3750个,但每年真正处于流通状态的藏品只有10%。一边是大量书架空间被流通率极低的藏书占用,一边是学生对图书馆自习空间和交流空间的渴望。上海大学图书馆在意识到内部空间划分面临的挑战后,开始进行改革。

上海大学图书馆自2007年开始重视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并重策略,到2011年开始逐步减少纸质资源收藏量,实行“一份副本”政策,淘汰过多和过时的副本,并启动“高密度存储工程”试点,重新定义内部空间:整合阅览室和流通室的藏书,增加流通藏书;采用一站式服务管理;增设学习空间[17]。“一份副本”政策大大提高了馆藏质量,使得新书副本率由4.5下降到1.1,剔除过期藏品和多余副本,实现藏书总量零增长,从而释放内部空间。“高密度存储工程”灵感源自美国的高密度设施,55万册图书按尺寸大小紧密摆放上架,读者可在工作日借阅,工作人员根据图书条码取书,这种存放方式比开架存放容量提升了两倍。2014年又通过整合流通和阅览藏书,重新定义空间,为流通环节增加了藏书20万册,被剔除的20万册藏书采取高密度保存。经过一年多的调整,2015年将节省出来的空间重新设计布局,开放学习空间,并设立一站式服务。上海大学图书馆通过一系列的空间改革措施,为图书馆新增座位1400个,以及自习空间14间,同时为未来新的馆藏预留出了足够的书架空间,使图书馆的空间始终保持“大小适中”状态,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

2.4 国内外其他高校图书馆改造案例

杜克大学图书馆在空间改造之初,充分倾听使用者心声,并引入校园其他部门参与,改造后的用户空间新增了总服务台、咨询室、自习室、展览室、多媒体项目工作室、多功能会议室、演示与活动室、个人工作坊、博士生研究室、录音棚、休闲区、画廊等[18]。Sasaki建筑与环境设计事务所建筑师布莱恩·欧文,在为图书馆空间设计进行调研过程中发现,尽管图书馆雇佣兼职学生工作者的比例与学校规模没有显著关系,但是大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生工作者是馆内正式员工的1到1.5倍,而且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越来越多向数字服务、研究服务倾斜[19]。为了支持学术研究,许多图书馆开始设立研究中心吸引学术团队或者编程人员加入。用户对建立人文中心或多媒体中心以提供技术支持的呼声最高,达30%。对于图书馆提供职业规划与发展服务的期望,也已达到8%左右。

北京大学图书馆为确保本校跻身世界一流名校,将自身职能更新为集学习支持、研究支持、教学支持、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自2015年开始实施改造項目[20],涉及古籍图书馆建设,东楼翻新,西楼重建三部分。东楼翻新工程将更换水、电、暖气和空调系统,重新配置内部空间,增加个人独立学习空间,并为团队研究、协作学习、综合服务自助设备提供空间。西楼重建则将比之前面积增加38 929平米,地上五层除开架图书区外主要为用户空间,地下四层为高密度藏书区。改造后的西楼和东楼联合,总面积与老图书馆面积相比将增加78%。

3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型区域比例

纵观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近年来的空间再造案例,既有对图书馆原有建筑空间的内部调整,也有对新建图书馆空间的规划布局,不论何种再造,适当缩减藏书空间,不断扩大用户空间,是所有图书馆的一致选择。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案例,可以看出数字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趋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馆藏空间分为图书、期刊区域。图书区域按照书籍流通比率筛选入库,高借阅率书籍纳入开放书架,低借阅率书籍纳入密集书库,实行高密度存储。针对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还可设立特色馆藏。期刊区域可根据时效,分为现刊与过刊。纸本过刊不再装订,密集化保存逐渐成为趋势。

(2)用户空间分为自习空间、信息共享区域、咨询区域、休闲区域。自习区域除专门的自习空间,还包含常规阅览座位。信息共享区域也可称作学习共享空间或数字学术空间,由研讨间(分为单纯讨论空间和多媒体讨论空间)、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各类会议室、培训教室等组成。咨询区域可分为总服务台、信息咨询台、学科服务区、检索服务区、文印服务区。休闲区域包括咖啡角、展览室、音乐视听室、朗读亭等娱乐休闲空间。

(3)员工空间包括行政办公区域、文献资源建设部、流阅部、信息技术部、活动室等。

(4)公共空间包括出入口、电梯间、楼梯间、自助设备空间(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大屏展示、饮水区、洗手间等。

其中,美国天普大学图书馆在分析大部分实施空间再造的美国高校图书馆改造数据后,认为上述四种空间在高校图书馆由传统服务向新型服务转移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21],其变化趋势在于藏书空间由改造前的50%~60%下降到15%~25%,而用户空间由原来的25%~35%上升到50%~65%。

近年来,随着对服务交付的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始逐渐预留合作场所,以引入合作伙伴,完善图书馆在学术研究、技术实施、学科建设及出版等方面的服务。合作空间的职责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咨询、技术以助于研究,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处于起步阶段,用户对图书馆这方面的服务需求暂时较低,在空间模型的建立中,可以把这部分空间并入用户空间,提前预留出场所,用于为用户提供其它服务,待时机成熟时,再行引入合作伙伴。因此,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趋势和国内实际发展情况,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模块和占用比例分别为:藏书空间(15%~25%),用户空间(55%~75%),员工空间(10%~20%),公共空间(5%)。

扩充用户空间,满足用户对信息共享区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咨询区域、休闲区域开展新服务,是时代赋予图书馆不断拓展新功能的发展方向。图书馆中新型空间的设立,是空间改造中的亮点,代表着图书馆的创新成果。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草堂新馆空间改造设计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草堂新馆共分五层,总计41 035平米。在前期投入大量时间、人力成本用以研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经验,并对雁塔图书馆老馆进行改造,在获得充足经验和良好反馈后,认为草堂新馆空间布局应尽力压缩藏、借、阅空间比例,采取以密集为主的藏书模式,同时为满足未来15~20年藏书需求,将密集书库也放至承载力最强的一楼,满载藏书负荷可达150~200万册。

规划之初,为增加用户空间区域,空间采用灵活分区和动静分离原则,具備开放性、灵活性、随意性与自主性,以使其能随图书馆业务发展随机调整,既满足现在的功能要求,又为未来的使用留出弹性发展余地。办公区域定于一楼,后为用户便捷性考虑,除文献资源建设部因收书需要无法上移外,主要办公部室全部调整至五楼,将最方便的楼层留给用户自修、交流与研讨,这样也可为将来开设通宵自习室提供便利,同时新馆为给读者留够充足的用户空间,还将楼顶全部对外开放,满足读者晨读晚诵的需求。考虑光环境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草堂新馆顶层为圆形玻璃穹顶,直通入低层,加上每层透光玻璃的环绕,使自然光线最大可能地渗透进图书馆的每个角落。同时,考虑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采用工业风设计元素,内部不进行大面积吊顶,既扩展了层高,增大视觉面积,又节省了预算,一举两得。另外,为每一层设计重点色,利用色彩的导向作用,使读者对布局能一目了然。

2018年初,为调研师生对建筑主体即将完工的图书馆草堂新馆内部空间需求,完善草堂新馆空间规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微信和微博平台,广泛发放图书馆空间功能设想问卷,共计收回答卷619份,读者对空间的建议意见如图1所示。

在发放空间布局调查问卷同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使用户对草堂新馆空间规划有更为直观的了解,特意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草堂新馆内部建筑图,以期广大师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5 基于调研的草堂新馆空间再造模型优化设想

草堂新馆内部布局一经对外发布,立即收获了大量的支持与赞美,不过也收到了室内设计专业部分师生的反馈与建议。根据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对草堂新馆空间设计再进一步优化,不仅根据学生深造比例,增加学生自习与信息共享区域,而且顺应图书馆职能转型,减少了员工及办公空间比例,扩大了咨询、技术服务空间。

我国人口基数大,相比国外高校,学生的基数必然更为庞大,同时随着对高等教育的认同,高校报考研究生接受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也逐年增多,对图书馆自习区域的需求一直很旺盛。由此,学生的自习空间作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点,在设计规划上成为空间布局中比重较大的区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新馆的自习区域和信息共享区域,作为师生研究、学习的主要场所,在经过改造后,经测算空间占比近似,两者相加,其空间为25 659.61平方米,占总面积比例达到63%。而藏书空间却缩小到8585.51平方米,只占总面积的21%。此外,将五楼特藏书库下移至四楼,方便用户查阅,五楼原特藏书库则变身为写作专区,便于读者在安静的氛围中写作。根据大家期望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到自然光线的意见,在设计图修订版中将三楼和四楼原定于靠窗位置的藏书区域全部与自习区域调换。具体面积比例如表2所示。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由于职能转型,所需借阅服务馆员越来越少,提供咨询与技术的馆员岗位则越来越重要,除行政办公部门、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将由幕后走向台前,将面对面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根据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内员工空间势必会逐步减少,并与用户空间融合、渗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过前瞻部署和创新布局,计划在即将开馆的草堂新馆,实施“导师+学生团队”的全新管理模式,实现“机进人退,师隐生现”的新格局。包括馆长在内的极简工作团队也将主要以实践导师的身份系统培训有意愿承担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学生,之后通过业务测试,结合学生的兴趣意愿,将其划分到不同岗位。目前,第一批“五育知行社”社员暨管理学员已招募完毕。待到新馆开馆,这批同学将从刚入校的学弟学妹中继续遴选学生馆员,教授相关技能,充实到馆内的各个岗位。这一创新举措,将大大减少草堂新馆所需工作人员数量,如此五楼办公区域1019.07平米的空间又可转化为用户空间,供师生培训、交流、研讨,使员工的办公空间在整栋建筑中的面积占比缩减至7%。

咨询区域随着未来馆员空间的渗透,笔者认为应有所扩展。休闲功能作为近年来图书馆的新兴卖点,在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中将持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会是重要内容。另外,为使空间具有多重使用和灵活配置功能,以及适应用户喜好和需求的多元化,草堂新馆的家具设计及选购多以组合式、方便移动为主。家具可在空间内任意调整,这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中家具选购的标准,确保空间随着外部需求灵活转化。

6 结语

在学习研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成功案例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雁塔馆近年来逐步对馆舍空间进行了大幅改造,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根据问卷调查和读者建议反馈,又对即将开馆的草堂校区图书馆新馆内部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出了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块和占用比例模型,并对高校图书馆新型空间各子单元比重加以分析。遗憾的是,由于草堂校区图书馆新馆暂未正式开馆,无法调研师生图书馆空间布局满意度,以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检验。期待该模型可以为之后进行空间再造的高校图书馆提供参照,并接受校验。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比·伏特认为:“大学就是一群聚集在图书馆周围的建筑。”由此可见,图书馆在整座大学校园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而图书馆建筑内部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校园师生的科研、学习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迫在眉睫,未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到空间再造的进程中来。

参考文献:

STEWART C.Building measurements:assessing success of the library's changing physical space[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6):539-541.

BAILIN K.Changes in academic library space:a case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J].Australian Academic&Research Libraries,2011(4):342-359.

CHA S H,KIM T W.What matters for students' use of physical library space? [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5(3):274-279.

BEARD J,DALE P.Library design,learning spaces

and academic literacy[J].New Library World,2010(11/12):480-492.

JOCHUMSEN H,RASMUSSEN C H, SKOT-HANSEN D.The four spaces:a new model for the public library[J].New Library World,2012(11/12):586-597.

任樹怀.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22-124,143.

肖珑.后数图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20):5-10.

杨辉,张勇.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微型电脑应用,2017(7):26-29.

王素芳,白晋铭,黄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估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2):26-38.

赵苹.提升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互动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1):80-84.

有人说“纸质书已经死了” ,真的是这样吗?[EB/OL]. (2019-08-18)[2019-12-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165017330083259&wfr=spider&for=pc.

朱朝凤.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变革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0(6):19-22,60.

张静.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2):133.

East Asion Library-History [EB/OL].[2019-12-22].https://www.lib.berkeley.edu/libraries/east-asian-library/history.

About the Library[EB/OL].[2020-01-12].http://library.um.edu.mo/html/lib_info/about_library_e.html.

上海大学图书馆校本部馆本馆概况[EB/OL].[2020-02-10].https://lib.shu.edu.cn/gybengua/bggk/xbbg.htm.

刘华.优化馆藏保存,给读者更宽敞的空间: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EB/OL]. (2016-10-28)[2020-03-20]. https://dukekunshan.edu.cn/zh/events/international-lib-symposium/slides.

DUKE UNIVERSITY LIBRARIES[EB/OL].[2020-02-28]. https://library.duke.edu/.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空间需求与设计[EB/OL]. (2016-10-28)[2020-04-10]. https://

dukekunshan.edu.cn/zh/events/international-lib-symposium/slides.

张红扬,朱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舍空间再造项目: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关键一步[EB/OL]. (2016-10-28)[2020-05-15]. https://dukekunshan.edu.cn/zh/events/international-lib-symposium/slides.

灵感的光弧:天普大学图书馆建设(2013—2016年)和设计中想象、隐喻手法运用[EB/OL].(2016-10-28)[2020-05-25]. https://dukekunshan.edu.cn/zh/events/international-lib-symposium/slides.

孔 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陕西西安,710055。

任党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陕西西安,710055。

边淑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陕西西安,710055。

(收稿日期:2020-11-18 编校:刘 明,谢艳秋)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