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练习成就高效课堂
2021-11-18张春梅
张春梅
一、 练习富有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练习应该从“精”和“趣”二字上着手,要避免乏味且低效率的题海战术。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便能集中注意力,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练习,从而实现练习的有效巩固。
教学片段1:
师:6.4×( )=( ),你能在第一个括号中填一个小数,再计算出结果是多少吗?
生1:我填的是1.3,6.4×1.3=8.32。
生2:我填的是0.89,6.4×0.89=5.696。
师:把计算结果和6.4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6.4乘一个比1小的数,积就比6.4小;6.4乘一个比1大的数,积就比6.4大。
师:如果换一个数,结论还成立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验证和交流。
师: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发现吗?
生:如果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那么积就比这个数小;如果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那么积就比这个数大;如果一个数乘1,那么积就等于这个数。
这部分练习改变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计算的沉闷方式,让学生自己任选一个小数和6.4相乘,计算出结果,再相互交流、检查结果。这种新颖的形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加之计算结果各不相同,交流和检查的过程都考验学生的计算功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随之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得出结论等过程,还了解了数学结论得出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其数学素养的发展。
教学片段2:
师:想一想,○里填“>”“<”还是“=”?
6.4×0.5○6.4÷2
7.5×0.2○7.5÷5
生:这两题都填“=”。
师:仔细观察,左右两道式子有没有什么关系?
生1:左右两道算式6.4是相同的,7.5也是相同的。左右两道算式一个是乘,一个是除。
生2:6.4和7.5乘和除以的两个数相乘等于1。
师:你们还能再写出几道这样的式子,并算算是不是相等吗?
生1:4×0.1=4÷10。
生2:2.8×0.25=2.8÷4。
……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数如果乘的数与它除以的数相乘等于1,那么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
这道练习题旨在应用计算探索规律,体现小数乘小数计算的应用性,侧重寻找计算中的规律。它寓教于乐,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巩固所习得的知识,并感受到计算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值得探索和发掘的规律。
二、 练习值得探究—激起求知欲望
教师应关注过程性知识,通过探究性练习重现知识生成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学片段3:
师:不笔算,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6.5×0.7 9.4×2.83
生1:6.5×0.7,积是两位小数。因为6.5是一位小数,0.7也是一位小数,乘数里一共有两位小数,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生2:9.4×2.83的积是三位小数。因为乘数里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积是三位小数。
此前,学生在讨论中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乘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相应地,教材编制了给竖式的积点上小数点的练习,增加这道练习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题目稍稍变换了形式,去掉了竖式,不需要学生计算出结果,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练习中让学生不计算,说出积是几位数,看似简单,其实有其探究性。这些练习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练习充分开放—激活数学思维
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应当“适度开放,拓宽学生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教学片段4:
师:根据346×12=415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34.6×1.2= 3.46×1.2=
生:34.6×1.2=41.52,3.46×1.2=4.152。
师:34.6×( )=4.152,括号里应当填多少?
生:括号里应当填0.12。因为积是三位小数,说明乘数里一共有三位小数,而34.6已经是一位小数,那么括号里就应该是两位小数,所以填0.12。
师: ( )×( )=4.152 ,括号里还可以怎样填?
生1:0.346×12=4.152。
生2:346×0.012=4.152。
……
这组练习再次让学生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根据已知算式直接写出算式的积,到填出算式里未知的乘数,再到两个乘数都未知,练习的难度坡度逐步上升,学生思维的层次也随之提升。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自主发现、成功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练习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教材仔细研读,对学情深入剖析,对重难点进行把握。数学课堂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唯有精心設计,让练习焕发生机,才能成就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