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态表达到动态交流
2021-11-18张中法
摘要:从交际语境写作角度,通过设置真实情境、提供写作支架、丰富评价形式等举措二次开发教材写作资源,可以使写作更符合“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极建构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要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關键词:交际语境写作;真实情境;支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A-0077-04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1]。写作教学本应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2]。正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疏忽了语文教学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一关键性前提,导致写作教学日渐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庸。针对这种现象,李海林教授在2005年提出了“真实写作”的概念,2010年荣维东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较为系统地把写作教学夯实在真实语用情境的框架内。
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表达。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语境意识、文体意识等,其实质就是真实写作、生活写作。近几年来,高考及部分地区的中考作文命题已较多采用这种形式,交际语境写作完全切合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等核心素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课程的编排上相当重视真实情境的设置,但总的来说,写作训练倾向于重个人表达、轻与人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动力不足、教师写作过程指导环节疏漏、师生写作评价反馈效果乏力等结果。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下二单元写作课程为例,尝试围绕交际语境写作实施二次任务开发,以求方家雅正。
一、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写作,荣维东认为关键是作文命题缺少交际语境。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写作、写给谁看,潜意识中看不到这一次写作任务的意义。无非是教师让我写,我不得不写;“命题”本身带有命令式语气,造成学生还没写作就产生反感情绪。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变作文命题为“写作任务设计”,给一些写作话题添加情境要素,使学生觉得写作有意思、有挑战性、能解决问题。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课程“学习抒情”这一课,“写作实践”二教材上是这样命题的: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下面是三个写作提示,分别从写作内容、写作手法、讨论修改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应该说,教材这个命题设计充分顾及到祖国地域广大,各地有各自不一样的地方特色,使学生有话可说。题干中还有意识以本单元课文《土地的誓言》为范文支架,使学生有模仿对象。可是我们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本文是端木蕻良在背井离乡流亡多年后,时值“九·一八”十周年之际写的文章,是把对故土的怀恋、对侵略者的愤恨积攒、凝聚成满腔爱国之情写就的血的誓言。今天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安逸的坏境里,城里长大的学生更是连大自然都难得接触几回,让他们抒发家乡之情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中国那么大,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独特的美,怎么把宏观命题细化为有地方特色的情境化任务,显然要留待各地教师结合本地特色二次开发了。鉴于此,我对本次写作任务设计作了这样的改造:
2011年10月7日,日本福井县小浜市与浙江省平湖市结为友好城市。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两市人民有过良好互动。值此两地友好城市缔结10周年之际,一年一度的平湖市西瓜灯文化节组委会拟向福井县小浜市市民介绍今日平湖,以微视频的方式连线两地。你作为青少年代表被选为“我爱平湖”微视频解说词撰稿人,要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日本人民介绍家乡。教材上面原来三个写作提示不变。
李海林老师认为真实的言语动机、真实的言语情境、真实的言语过程产生了真实的言语作品。所谓真实写作不仅仅是文章中蕴含真情实感,更主要的是真写作,即写作过程之真,基于学生真实学校、社会生活交际需要或将来立足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语篇写作才是真写作。上述写作任务设计改造之后,交际语境要素就变得齐全了。受众(读者)——福井县小浜市市民,目的——介绍家乡浙江平湖,作者——平湖市青少年代表,文体——解说词,呈现方式——微视频。改造后的写作元素如“平湖市西瓜灯文化节”、中日友好城市、疫情期间良好互动等都是真实的,让学生撰写解说词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写作任务拟真度相当高,因而更能激发学生完成本次写作任务的兴趣。
二、提供写作支架,给予过程指导
创设真实情境或拟真情境只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解决了写作兴趣的激发问题。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指向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模式才是未来学校教育的主流。写作从功能上看,主要有两类: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成了以个人表达为主的写作传统。但世界日新月异,国际社会文化交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现代社会分工明确又必须合作的社会生活体系带来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相比于个人表达(含文学创作)类写作,交际语境写作显然在现今以及未来工作、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更高。
还是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课程“学习抒情”这一课为例,“写作实践”三命题如下: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题中三个写作提示分别从产生烦恼原因、烦恼具体感受、同学交流互助等方面提出要求。这种属明显个人表达类的命题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学生写成个人牢骚类文章,二是部分内向型学生不愿意把真实烦恼写出来给大家看,导致虚假写作发生。所以有必要先行完成写作任务情境化改造。我对写作任务做了重新设计:
同学们,进入中学,你是不是觉得各种各样的烦恼多了起来,它们有时来自爸爸妈妈的唠叨,有时来自老师的眼光、同学的比较,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来自天气……学校心理专职老师乐乐老師是为你排忧解难的专家。请把你的烦恼写成一封信向乐乐老师倾诉,请她给你支招,以早日排解你的烦恼。
在学生写作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如下写作提示(写作支架):
1.范例支架:妈妈经常拿你和同学比较,谁谁数学好,谁谁英语好……;你想学街舞,爸爸妈妈都强烈反对;说话声音突然变得自己不认识了,唱歌总跑调,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了……
2.程序支架:预想好你的烦恼有哪些,按从主要到次要排好序,把与最大的烦恼相关的故事写在草稿上。回味烦恼产生时的感受,把最强烈的感受以抒情的方式写出来。
3.策略支架:把你所有的烦恼用鱼骨图标示出来,从鱼头到鱼尾按主次排列。抒情方式采用直抒胸臆结合间接抒情。
4.元认知支架:反省自己烦恼产生的原因,回读自评有没有把烦恼感受写具体;检查自己遣词造句是否得体,体会倾诉语气是否把握好尺度。
5.概念支架:什么是青春期烦恼,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
写作支架设计旨在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填补学生原本具备的学习、成长、社会生活经验与本次写作要求具备的学习、成长、社会生活经验的落差。支架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事实上这个过程指导远比以往所谓的“作文讲评”重要。
三、丰富评价形式,完善修改程序
传统写作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写几句评语,然后用一节课讲评作文中的典型问题,作文本发下去极少有学生按评语修改。这种单一的结果范式评价只是简单地给作文盖棺定论而已,很难达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新课标主张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具体学习任务的评价中,语文教师要提供细致的描述性反馈,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就写作教学而言,评价要始于写作指导前,贯穿于写作过程指导中,终于写作完成后。教师可在课前根据学情预判、制定评价量表;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要求学生对照量表开展小组内自评、互评打分,根据互评结果,各自修改完善习作;修改之作交由教师定评。
以“我爱平湖”解说词写作任务为例,教师设计了评价量(见表1)和评价量(见表2):
量表式评价的介入,使得原来属于内在心理活动和隐性技能的写作过程外显化、程序化、策略化,作文于是可学、可教、可操作了[3]。通俗地讲就是使思维可视化了,变暗中摸索为明里探讨了。
交际语境视域下的写作评价,还可以借鉴国外写作教学评价方式,制作写作任务“检查清单”供作者自查。以上述《我的烦恼》写作任务设计为例,可设计如下关于读者意识、写作目的和文体形式的自检清单:
关于读者意识的自问自检:我的烦恼自述是否适合写给心理老师?我是否表达清楚了我的烦恼,烦恼的感受写具体了吗?我的抒情语气是否适合读者(心理老师)?
关于写作目的的自问自检:我的烦恼故事是否清楚地表达了我的目的?我的烦恼倾诉是否能得到乐乐老师的充分关注并给予排解?我的抒情方式是否能打动乐乐姐姐?
关于文体形式的自问自检:我的表达是否遵循书信文体格式?我的直接抒情是否基于适切的记叙与描写?我是否用明确的中心句将段落切分开了?我的行文脉络是否清晰?
这种自我监控的自问自检元认知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样具有建设性意义。用美国“6+1(要素)”写作模式评价研究人员的话说:它使得写作可以独立自主进行,赋予学生评价自己作文的能力,能就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它能让写作能力一般、较弱的学生对照清单上的条目进行写作过程的自我引导、梳理、自检,可以帮助他们激活反省思维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自检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都应当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实施。交际语境写作(任务情境写作)以强调读者(受众)、作者(身份)、目的、话题、体式等要素凸显了真实写作的要旨。统编教材课程资源只是我们日常施教凭借的基础工具,“用教材教”的理念不会过时。如若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都能有意识地自主开发写作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真写作、写真实,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必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7(12B):4.
[3]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420.
责任编辑:颜莹
作者简介:张中法,平湖市东湖中学(浙江平湖,314200),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