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之“巨”
2021-11-18卓勇良
卓勇良
经济活动中,庞大的市场拥有成千上万个细分行业。因独有的工艺技术,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一家到几家领导企业。在浙江,这样的企业被称为“小巨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年前,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事实上,20多年前浙江就提出发展“专精新特”企业的要求,我也进行过这方面的调研。
区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客观规律。这话的意思是,世界各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2016年,日本的各类民营经济活动单位共533.1万家,其中515万家单位的从业人员小于等于49人,占总数的96.4%;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单位,仅1.2万家,占总数的0.2%。而在当时美国的2870万家公司中,99%以上是小型企业,88%公司的员工少于 20人。1953年开始,美国设立小企业管理局,简称SBA。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7.8%是中小企业,大企业只占2.2%。
中小企業发展路线的最佳选择是专精新特。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什么都做,因为这将大大降低生产效率,也不可能持久地高赢利。中小企业只有实现专精新特,才能持续较高效率,维持较强竞争力。
20多年前,我调研过一家木钻厂。这是一家典型的弄堂小厂,在杭州城东的居民区旁。虽然小,但其产品畅销欧美,效益还算可以。而在浙江中小企业大市慈溪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专门生产插头插座的小企业脱颖而出,还成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
专精新特一定是长期专注的结果。10年前,我曾在缙云县接触过一位企业家林先生。当时的他生产拉床已有10年,公司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的科研经费,研制了第一代国内领先的四轴数控拉床。2020年,在林先生进入拉床行业20年之时,他的企业研发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拉床,可用于飞机发动机涡轮零件加工。
专精新特也一定是长期琢磨的结果。前几年,我还认识一对企业家夫妻。他们卖掉原本的两家印刷厂、上海的多处房产,只为实现环保材料梦。2006年,他俩开始研发无机可塑性材料,历经多次失败,2016年终于小试成功。2018年,公司开始批量生产无机降解可塑性材料,为解决“白色污染”提供了一个方案。这是业界首创的一款“三无”产品,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及废弃过程均无污染,目前已获国家有关部门的多项绿色包装认证证书。
专精新特的企业背后,还一定有一位低调优秀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曾多次采访过鲁冠球。终其一生,鲁冠球始终一心一意致力于汽配行业。2017年夏天,时隔30年,我再次来到万向集团调研。集团总部仍在30多年前的那座小楼里,会议室也还是当年的那个会议室。感慨良多!我想,企业发展好坏往往取决于掌舵人及其团队理想信念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