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课 共“圆”一个梦
——“圆的认识”在“5G双师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18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郭 莉
2020年初,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通过中国移动开发的“5G双师课堂”应用,远程、实时链接200公里以外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步互动教学,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网、新浪网等十余家媒体单位做了现场报道。我有幸成为双师课堂的主讲教师,与中益乡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进行远程课堂互动,执教了“圆的认识”这堂课。
一、双师课堂的场景呈现
这是一堂双师双线融合的数学课,执教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场两个班级的数学课例展示,共有“1+1”名教师执教,即1名线上主讲教师(笔者),1名线下助理教师(中益乡小学唐大鹏老师)。
片段一:共“情”——情境中发现“圆”源于生活
人和街小学和中益乡小学两个教学现场的大屏幕上,呈现出线上主讲教师和中益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的画面。
利用课件,主讲教师创设“套小老鼠”的游戏情境,引出圆形。
主讲教师(手拿老鼠玩具):同学们,鼠年快到了,这只可爱的小老鼠玩具,你们喜欢吗?
两地的学生齐答:喜欢!
主讲教师:我们一起来玩套圈游戏,套中就可以得到小老鼠。(两地屏幕同步出示图1)瞧,这三个小朋友分别站在这三个位置去套小老鼠,这样公平吗?请中益乡小学的同学回答。
图1
助理教师请5组1号学生回答:不公平,因为有的离小老鼠近一些,有的远一些。
(回答结束后两个场地掌声响起)
主讲教师:现在公平了吗?为什么呢?
(调整课件,屏幕同步出示图2)
图2
两地的学生齐答:公平了,因为三个小朋友离小老鼠的距离相等了。
主讲教师:如果有4个同学、8个同学、咱们全班同学,甚至全校同学都来套这只小老鼠,大胆猜想一下,大家站成什么形状去套最公平?
两地的学生齐答:圆形。
伴随两地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出示下面几幅图片(如图3、4、5、6)。
图3
图4
图5
图6
主讲教师:为什么站成近似的圆形最公平呢?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同时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两地学生齐读课题)
主讲教师:对于圆,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吧?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请中益乡小学的学生回答。
助理教师请了三个学生分别回答:在车轮上见过圆;在钟表上见过圆;在纽扣上见过圆。
(现场再次响起掌声)
主讲教师:同学们真是有心人!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示石子入水后形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中国民间的手工艺品等图片(如图7、8、9),看着一幅幅有关圆的图片,两地的学生们不时伸出手比画出圆的形状,线上线下充满了惊叹声。
图7
图8
图9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堂引入分为两个层次:唤醒、展现。主讲教师设计的“套圈公平性”话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了相关生活经验;多媒体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片段二:共“研”——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
在学生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之后。
主讲教师:同学们,这无数条半径、直径之间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
两个场地的学生齐答:想。
主讲教师:我和唐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圆片、直尺、圆规等研究工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吧。
两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两位教师巡视课堂,提醒学生可以采用画、折、量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结论记录在 “研究单”上,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随后,在两位教师的安排下,两个场地共四个小组进行了分享。同学们通过画、折、量、比等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
结论1:在同一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都相等。
结论2: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主讲教师:在刚才的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圆的许多知识,你们会合作、会研究、会分享,真了不起!
(两个场地同时响起了掌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圆的过程中,教师打破了教材对知识的呈现过程,设计了比较开放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当探索者、发现者,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在交流中感悟。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悄无声息地助力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片段三:共“享”——实践中感受“圆”的价值
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完成了一些基本练习之后。
主讲教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一起看看!
课件播放图10的动画,画面中三辆车行驶得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引得两个场地的教师和学生笑声阵阵,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有话想说,主讲教师请中益乡小学的学生发言。
图10
中益乡小学学生:车轮不能是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的,应该是圆形的。
主讲教师:哦,车轮应该是圆形的,同学们接着看。
课件播放图11的动画,画面中的汽车仍然行驶得异常颠簸,两个现场笑声、质疑声不断,片刻,课堂渐渐安静下来,很多学生举起了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11
中益乡小学学生(指着车轮的中心):这个应该安在圆心的位置。
(主讲教师告知学生,车轮的中心位置叫“车轴”,并请人和街小学的学生补充发言)
人和街小学学生:车轴要安在圆心的位置,距离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车子开起来就平稳啦!
主讲教师播放图12的动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车平稳前行,现场掌声一片。
图12
主讲教师:同学们,车轮上用到了圆的什么知识?
两地的学生齐答:同一圆内,半径都相等。
主讲教师:除了车轮,圆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屏幕。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画外音,国际上的圆桌会议、篮球比赛的开球、小朋友玩的丢手绢游戏、看表演的观众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线上线下师生沉浸其中,视频结束后两个现场掌声响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圆的知识运用”这个教学片段,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车轮、圆桌会议、篮球比赛的开球等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感知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对双师课堂的思考感悟
双师课堂的探索,从课堂出发,但不止于课堂。每一种课型的确立,每一堂课的研磨,都会留下观念逐步转变、思维不断进阶、学科专业知识不断丰盈的印迹。双师课堂的尝试与研究,突破了课堂样态,改变了教、学、评的方式。
1.双师配合,让教学精准化
双师课堂并非两位教师、两个课堂简单的组合叠加,它强调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和场景相融,因此双师课堂催生“双师”更精密的合作研讨、更专业的智慧分工、更高效的动态调整。双师课堂的教学内容由主讲教师主备、助理教师协助,两位教师共同关注并优化教学细节,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教学时主讲教师线上针对核心问题授课,精讲精导;线下助理教师实时观察学情,督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双师配合,做到目标和内容精准化、备课精细化、课堂环节精炼化,高效实现育人目标。
在开展“圆的认识”这堂课之前,笔者和线下助理教师唐大鹏多次沟通两地学生的学情、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流程的实施、重难点突破的方法、学生操作活动的细节等,这才有了现场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
2.双线融合,让资源最优化
双师课堂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位教师,它是根据教学内容、资源环境、学生经验、教师特长等具体情况,探索线下固化资源与线上开放资源的融合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课堂新样态,真正实现了教育零距离。“圆的认识”这堂课,在5G技术助攻下,为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山区学生提供了与主城的教师、学生远程互动学习的机会,让山里娃也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3.技术赋能,让效率最大化
与传统远程教育授课不同的是,5G技术赋能双师课堂教学,由高清AI跟踪摄像头对动作和语音进行实时智能识别和捕捉,呈现师生特写、教室全景和板书,增强教学现场感;同时,利用5G网络,视频画面、电子课件在两地课堂同步进行高清呈现,两位教师利用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授课,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举手回答,还可以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互动,能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双师课堂用技术为学习升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效率,实现了1+1>2的效能。
“圆的认识”这堂课,相隔数百里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的虚拟场域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互学互助,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还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双师课堂还不受时空限制,可免去主讲教师异地教学的奔波,有效拓展了教育帮扶的形式和路径,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