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耳 慧听慧学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关于听力练习的思考
2021-11-18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顾雪蕾
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 顾雪蕾
“听”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学者保尔·兰金的统计,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语言文字使用中,75%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其中“听”占45%,“说”占30%,“读”和“写”分别只占16%和9%,可见“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并细化了学生倾听能力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里提出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并且对不同学段学生听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然而,笔者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听”的教与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听”的良好习惯和方法,教师囿于素材以及实际操作和评价技术的限制而回避听力作业的设计。
因此,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不同学段儿童的心理认知,依托大空间作业的设计理念,笔者对听力练习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结合课程标准,细化学生听力能力的标准
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里提到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并且对不同学段学生听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见表1)
表1
结合课程标准,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既要关注听力训练中学生的倾听态度和习惯,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厘清听力练习的指标。
在倾听的态度和习惯方面,主要关注四个方面:(1)在进行语言交流和听力练习中,能安静、专心、有礼貌地倾听;(2)在听对话的过程中,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3)在日常倾听过程中,能感受别人说话时的感情。比如,能体会“高兴、悲伤、后悔”等基本情绪;(4)倾听过程中,眼神和对方有交流,并能以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回应。
对学生听力练习的能力指标,笔者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从听力练习的不同年级,对听力材料类型、听力能力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进一步的厘清和明确。(见表2)只有厘清能力指标,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和作业设计。
表2
二、依据不同年级特点,厘清听力能力培养的层次及选材
语言学中,听力是由敏锐的语言感知力、准确理解语义的能力、话语品评概括的能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四大要素组成。这四大要素在语文听力中主要表现为:培养和考查听知记忆力(注意力)、听知理解力、听知辨析力和听知品评力四大能力。不同年级的学生倾听能力存在差异。低年级学生应侧重于培养和考查记忆力,中年级学生在考查记忆力的基础上加入简单的理解力的考查,高年级则可以涉及简单的辨析力。
在听力练习材料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状态和顽皮好动的特点,选择贴近他们心理特性和年级特点的素材。
1.低年级听力练习应简单有趣
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以识字断句、朗读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的无意注意力占主导,集中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差,对语言的敏感度不够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听力材料应注重形象性、趣味性、情感态度要鲜明。内容不能过多,篇幅太长的故事不适合作为这个阶段的听力材料。我们可以选择读音相近的字、简单的对话、寓言童话、自然现象、生活故事等作为听力材料。听力练习如下: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适当利用实物、图片,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对听力材料获得更加充分的理解。
除了图文题以外,短小精悍的儿童故事也可以作为低年级的听力素材。这种听力题主要考查低年级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低年级必须掌握的识字能力。
例如,二年级听《节气的故事——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蛰字下面有个虫字指的就是小动物冬眠,而惊蛰指的就是惊醒冬眠的小动物……”可以设计这样的听力测试题:
当对拼音学习进行复习巩固时,听力练习可以有效降低低年级学生进行拼音检测的笔试难度。听力练习如下:
2.中年级听力练习应承前启后
三、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过渡期。学生能够有意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指向性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的敏感度发展处在低、高年级的衔接阶段。
中年级的听力材料在内容上不能过简,也不能过繁,而且要含有一定的话语逻辑、情感态度判断等。学生不仅要听懂,还要学会抓住重点,感知重点词或中心句的意思。如可以选择简短的景点介绍、带有情境的生活对话等。这类听力素材需要学生边听边思考,通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理解。
例如:听故宫的解说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选择题的难度较低,需要依靠低年级培养出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判断题的难度略有提升,在进行信息提取后还要进行有意识地比对,体现了中年级的桥梁作用。
3.高年级听力练习应丰富思维
五、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较高的语言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挑战的意识有所增强。同时,他们渴望在语文课堂里接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听力材料要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涉及更加广泛的领域,或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听力材料要有递进的层次,有一定复杂度的话语逻辑。听力练习设计要更加指向推理判断和思维的延展。可以将新闻联播和音乐等融入听力练习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干扰。
下面的听力练习中,在进行说法判断时,是需要对所听内容进行整合,从而进行判断的,这种听的能力的提升是有别于中年级简单的信息整合的,它需要学生对已听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听力测试时间的设置上,低年级不超过10分钟,中年级不超过12分钟,高年级不超过15分钟。同时结合不同听力材料的选择,进一步提高听力练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整合学科要素,关注听力练习的设计与运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将“听”与“说”“读”“写”结合起来,“以听促说”“以听带读”“以听助写”“以听娱情”。
1.听力训练与说话练习相结合
听说结合的练习主要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应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充满了新鲜感,又有点不习惯。学生课堂表现欲强,但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主题时,应选择主题简单有趣的,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态度有礼”。于永正老师执教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时,选择的“纠正写字姿势”“招待客人”等话题,就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要通过倾听及观察,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招待客人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口语交流。这类课程既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模仿性强,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对事物的是非有了初步的认识。针对这一特点,可选择一些表演性强的话题,比如“‘对不起’,‘没关系’”“我是小导游”“今天我值日”等,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在听说的互动交际中,融入角色,关注听的态度及听的能力,进行现场交流。
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学业的压力、成长的烦恼也有所增加。教师应通过一些合适的口语交际话题了解学生的心声,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解决学生的困惑。可以开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赛,让学生倾听他人见解,发表自我观点;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话题,如“探寻宇宙奥秘”,让学生课前搜集语音信息,丰富听力素材,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2.听力训练与阅读理解共促进
听不仅要“听见”,还要“听清”“听懂”,要迅速准确地接收,合理地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声音信息,并能正确地理解、牢固地记忆,最后还要对声音信息进行评价推断,这和单纯的听觉能力是有区别的。
听读句段可以培养学生提炼语段关键信息的能力。句子类强调听出句子中生字新词的读音,搜集句子中的优美词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语段类强调能简要归纳所听语段的大意,听出语段的中心句,搜集语段的有关信息。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得准、理解快、记得牢,做到听话的一次准确性,边听边思考,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出现听到后面忘了前面,听过的材料记忆模糊、记不下来等现象。在锻炼听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高效地抓住语言要点和关键信息。
3.听力训练与写作表达
(1)听片段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补充或扩展
科技爆炸的时代,学生受到的视觉刺激过多,学生对事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的同时,却被限制了想象能力。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语言匮乏,文章缺乏想象与生命力。笔者就尝试与听力训练结合,通过优美语段的欣赏,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听寓言故事分析概括,写出听后感
很多寓言故事都比较短小,适合作为听力材料。让学生听完后写出故事中的道理,既是接受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又是对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
(3)听同学的文章,找出优缺点,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与展现。每节课请一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就这篇文章谈感受、提建议。听、评文章的同学在听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调动自己大脑中有关写作的信息,分析文章的优缺点,组织语言,积累语言素材,强化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精研评价标准,指导听力提升的简单策略与技巧
叶圣陶先生在《关于师范教育》中指出:必须认识到看书读书其实就是听他人的话——用眼睛从书面上听他人的话……读和听是同一回事……”“学习语文课本就是听他人说各种各样的话,一定要使学生能够抓住课文的要点,辨明好处在哪里,如有不足之处又在哪里,由此练成听他人的谈话、报告以及阅读各种书刊的扎实能力。”
当前,阅读教学几乎遍布语文课堂的所有环节,我们应该抓住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对学生的语文听力进行训练。在进行具体的听力练习中,需要针对听力的题型特点和听力的技巧、方法,精心研制关于“听”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对学生“听”的策略与技巧的具体指导,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十分重要。当然,无论设计怎样的评价表格,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原则。
1.有目的地捕捉信息
学生听前应浏览试题的题干与选项,预判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体裁。根据问题与选项的提示,有的放矢地去捕捉需要的信息。这样在听的时候,就可以对相关的信息特别关注,设法捕捉所需信息,减少盲目性。
2.有依据地辨认信息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始终紧扣题目,对照材料中的众多信息进行由浅到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辨认,从中选出需要的信息。
3.有方法地概括信息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中心句、过渡段、主要人物、关联情节等进行信息概括,能够更加顺利且准确地了解具体内容,找出主旨,做出推断,得出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听后推论是在听完整段对话后,独自对听力材料进行层层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听力理解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这种能力的习得不可操之过急。听力的策略和技巧是取得良好倾听效果的重要环节,但良好倾听能力的形成不能只局限于“听”这种训练形式,必须与其他形式进行有序结合,必须在课内与课外进行科学安排。笔者只是借由听力练习这个出发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力练习,是教师有意识的、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和设计,是对课程标准倡导的“听说读写”四者并重的行动诠释。身处信息时代,听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双慧眼,更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听力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让学生声声入耳,慧听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