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护士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1-11-18谢丹陈洁

中国护理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受访者护士救援

谢丹 陈洁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1]。COVID-19作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正常的医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全世界各公共健康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在尽力尝试和研究对抗COVID-19的方法,但研究结果更多集中在医学研究方面,仅少量研究涉及护士照顾COVID-19患者过程中真实体验的报告[2-3]。然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护士是医疗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护士,尤其是参与COVID-19重症患者救治的护士,面临着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护理强度大、任务繁重,长期处于高风险职业状态,其身体及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赴武汉参与COVID-19重症患者救治的11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从认知、情绪和意志体验三方面对其心理体验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和描述,为参与救治者提供有效且强有力的社会、心理、专业支持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2月4—29日在武汉某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访谈。纳入标准:①连续参加COVID-19重症患者救治时间≥30 d;②自愿参加本研究;③思维清晰,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排除标准:武汉本地护士。样本量以访谈至没有新的主题出现即资料饱和截止。共纳入护士11人,均与笔者来自同一家医院,其中男性4人、女性7人;年龄23~38岁,平均29.0岁;学历:大专2人、本科8人、硕士1人;职称:护士3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3人;工作年限1~18年,平均7.1年;原单位工作科室:内科2人、外科3人、妇产科1人、眼科1人、ICU 4人。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

1.2 方法

1.2.1 访谈方法

采取半结构式开放性、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在正式访谈前,研究者先选择2~3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访谈,以受访者的经历与体验进行开放式提问,根据预访谈的效果,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在正式访谈过程中,根据资料收集和分析情况,进一步完善访谈提纲,具体内容如下:“请您谈谈此次参与抗疫救援工作的具体情况?”“这个月的抗疫工作,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这次救援经历对您自己有何影响?”“您觉得在此次救援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面对困难,您采取了什么策略或行动?”访谈地点选在受访者居住的酒店,获得访谈对象许可后,约定时间。访谈前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录音征得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为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时同步录音、记录,访谈时间40~60 min。每次访谈后及时将录音内容逐字转录,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保留。

1.2.2 资料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Giorgi的现象学分析方法[4],包括以下步骤:①整理并反复阅读资料,以获取整体感。②以专业化视角提炼若干个意义单元,标注有重要意义的单元,详述各意义单元相互之间与整体之间的关系。③阐述该现象的本质结构,用专业化术语替代日常语言。④反思归纳所有意义单元的结构描述,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结构观念,归纳形成主题。

1.2.3 伦理问题

本研究首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过程中受访者有随时退出的权利;鉴于本研究内容可能使受访者感到苦恼,与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合作,为有需要的受访者开辟在线绿色通道,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2 结果

2.1 认知体验

认知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认知体验即为人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认识[5]。在COVID-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中,支援前线的护士脱离了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相对陌生的同伴共同应对不同于以往的工作任务,遭遇多重挑战。

2.1.1 面临被感染的危险

据研究报告,由医院相关性传播所导致的COVID-19并不少见,占所报道病例的41.3%(57/138),其中医护人员感染40例(29%),住院患者感染17例(12.3%)[6],这组数据提示医护人员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的一线,自身也面临着暴露的高风险。受访者D:“只知道COVID-19的传染性很强,没想到病情这么重,病情进展如此快,头一次觉得自己离死亡这么近。”COVID-19的突然发生与迅速蔓延,医院物资储备上难免不足,也是抗疫救援工作面临的挑战。受访者E:“由于物资的紧缺,每天的防护装备都不一样,像今天,被告知没有防护屏了,而我管一位气切患者,吸痰时飞沫会喷溅在脸上,存在暴露的风险。”受访者B:“这里使用的穿刺针很多都不是安全型无损伤针,再加上戴手套操作的不便,结果出现了针刺伤,关键这个患者还是HIV(+),尽管进行了处理,但我还是很担心(一边陈述一边哭泣)。”受访者C、F、J、K均表达了在这场救援中感受到潜在的生命危险。

2.1.2 工作强度大

COVID-19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救治难度大,护理操作频繁,工作强度大,一方面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关注他们呼吸、循环情况,同时还要严格做好人工气道管理、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俯卧位通气护理等,使得护士精神高度紧张、体能消耗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令护士身心疲惫。受访者H:“每次上班都是全副武装,从头包裹到脚,稍微一个动作就全身湿透,感觉特别累。”受访者G:“比平时在ICU的工作忙多了、累多了,在这里,32张病床全部住满,28个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还有5个血液透析治疗的,我要一刻不停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精神高度紧张,生怕没有及时观察到病人病情变化而带来严重后果。”受访者J:“每次上完班后都会腰酸背痛,即使休息了也会感觉很没有精神。”受访者E:“之前排班模式是24小时6组轮班,所以我们每天都在上班,而且1周内有一半的时间在上夜班,加之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真有点吃不消。”

2.1.3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

一篇文章实际上就等同于一个小型知识库,其中蕴含着学生可以学习的许多知识。而朗读是其获取这些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感受更多的语言美,去感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帮助自身塑造起良好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师不管在课前还是课中,都应该对学生贯彻落实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其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获取其应学会的知识。

本次访谈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于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不自信,主要体现在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不足以及缺乏传染性疾病护理相关知识。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低年资、工作经验不足的受访者往往认识到自身应急救援护理技能不足。受访者E:“之前从未护理过这么重的患者,很多操作都不熟悉,好担心患者发生什么意外情况,自己不能处理。”受访者F:“我刚上班1年,虽然临行前接受过一些重症专科知识的培训,但是当自己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才发现培训与实践差很远,一旦病人病情不稳定,我就非常紧张,不知所措。”

本研究中受访护士多数无感染科工作经历,新型传染性疾病防护知识与技能相对不足。受访者G:“日常学习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太少,面对这种新型传染病更是缺少详细明确的预防指导。”访谈期间,多数受访者建议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受访者H:“我虽然有重症护理经验,但从没接触这么多的危重症患者和仪器设备,感觉很吃力,救援知识与技能都需要再培训提高。”受访者G:“我觉得开展消毒隔离、传染病防护技术培训非常重要,这是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基本条件。”

2.2 情绪体验

情绪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7]。护士在参与COVID-19重症患者救援过程中,产生了紧张和焦虑、内疚与无奈的情绪体验。

2.2.1 紧张和焦虑

从受访者的陈述中提取编码,得出护士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对防护装备不适应的紧张,害怕目睹生命逝去的残酷,担心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工作初期,由于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适应,部分护士出现头疼、头晕、恶心、窒息等不适感。受访者F说:“穿上防护服、戴着口罩,我觉得自己喘不过气儿,马上要窒息了,这种感觉非常难受,之后每次穿防护服我就紧张。”受伤者C:“由于物资紧张,我们拿到的护目镜有可能是游泳镜、滑雪镜,我最怕分到滑雪镜,一戴上就头疼,根本看不清,有一次实在受不了,就提前退出了。”在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多数受访者体验到在疾病面前生命的脆弱,容易产生焦虑、担心情绪。正如受访者D所说:“无论是2003年的SARS,还是现今的COVID-19,都让人觉得生命非常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这场疫情将会持续多久。”还有部分受访者因担心不能胜任工作任务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受访者I:“每次给患者翻身的时候是我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患者身上有很多管路,每次翻身都怕管子脱出来,那是很危险的事。”受访者F说:“最危险的就是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稍微没注意,患者血压‘噌’就掉下来,心率也紧跟着掉下来了,特别害怕出现这种情况。”

2.2.2 内疚与无奈

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死亡患者人数逐渐增加[8]。医护人员认为虽然已经竭尽全力, 但仍有内疚和无能为力感。受访者H:“每次上班,看到他们身上插满各种管道,病情越来越重,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受访者B:“我管的一位患者是62岁的阿姨,和我妈妈一样的年龄,每次经过她的病床我都会对她说‘阿姨加油’,阿姨也会向上竖起大拇指回应我的鼓励,但是几天后她的病情恶化,我心里很难过,不敢去看她……觉得是自己没有救她。”受访者K:“今天有一位患者离开了我们,当电话通知家属时,家属在电话里嚎啕大哭,我也很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受访者J:“我觉得我能做的太少了。”

2.3 意志体验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标,通过调整、控制行动来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心理过程[7]。护士在参与抗疫救援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体验,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积极寻求控制负性情绪的方法。

2.3.1 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面对突发新型传染病的恐惧,知识技能不足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护士通过主动学习,寻求他人帮助来积极应对。受访者F:“我每天都看新闻和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最新信息。”受访者J陈述:“新冠肺炎的诊疗护理指南在不断更新,我就随着它的更新不断在学。”受访者E表示:“遇到不会的问题会随时请教小组组长或团队里高年资的老师,面对不能处理的紧急情况,也会积极寻求帮助。”对于支援护士而言,面临着环境陌生、工作流程不熟悉、新的专科知识储备不充分的困境,多数护士通过角色适应,很快完成从普通护士到应急救援护士的角色转换,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受访者A:“我们到达的当天晚上就进入医院工作了,没时间想太多,就觉得这是你该去做的。” 受访者C、K认为:“既来之,则安之,我们随时做好应急准备,有信心很快就‘上手’独自值班。”

2.3.2 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在经历最初的情绪反应后,部分护士可以识别负性情绪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受访者I采取自我暗示的方式克服负性情绪:“生活已经不易,如果老想不开心的事,岂不是更郁闷,必须让自己振作起来,这样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之后又充满了活力。”受访者D表示:“下班后享受与家人的休闲时光能让我忘记一切烦恼。”除情绪的积极转移以外,护士开始重新审视护理专业的价值。访谈中,多名受访者呈现“重建职业价值观”编码。受访者C认为:“护士‘救死扶伤,减轻痛苦’的使命,在危急情景下得到了充分发挥。”受访者G:“参加这次救援,让我重新审视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我们可以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能够挽救生命,我想这就是天使吧。”受访者J:“我们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医生和护理同行们的认可和赞扬,觉得很自豪。”受访者K:“当我们把一位年轻的重症患者治愈出院,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件事还上了报道,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3 讨论

3.1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

鉴于灾害事件的突发性特征,在应急设备、物资准备中难免较为仓促。设备、物资准备不足是本研究发现的突出问题。充分的防疫物资保障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心理负担,解除后顾之忧,提升其战胜疫情的信心。因此,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任务的相关机构应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院内收治、转运患者的物资储备,如医疗设备器材、药品、生活物资、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净化器材、转运设备、通讯设备等,并定期检查更新,随时保持完好备用,做到后勤保障到位。

3.2 加大应急救援人员知识技能培训

从本研究护士的认知体验可见,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特别对于新兴的传染病,“知识技能缺乏”尤为明显。这可能与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面对大量具有传染性的危重患者,各项操作技能及应对措施不足有关;加之疫情紧急,参与应急救援的护士多从不同科室抽调和选拔,虽然在奔赴抗疫救援现场前,各大医院开展了相关培训,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培训的内容与技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研究显示,灾害救援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实战救治能力、急救意识及综合素质,确保灾害应急救护的质量和效率[9]。因此,建议以“SARS”“埃博拉病毒”疫情为蓝本,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并把最新发布的COVID-19诊疗方案及护理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在演练场景中,提高护士的灾害救护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此外,本研究中部分受访者提到欠缺传染病护理相关知识。我国专科护理已在ICU、手术室、急诊急救、造口等多个领域得到发展,而传染病护理领域仍未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传染病患者,尤其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在每个护理单元。因此,建议医院储备传染病专科护理人才,定期组织全员学习传染病护理相关知识并考核;还可通过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3.3 重视应急救援护士的心理支持

虽然,“救死扶伤,减轻痛苦”是护士的职责所在,但他们连续超负荷、高强度工作,不可避免地蒙受了疫情灾难的阴影。疫情发生之后,管理者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患者,容易忽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显示,护士在此次抗疫救援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内疚、无奈等负性情绪体验,这可能与本次疫情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有关。虽然被访者们积极寻求控制负性情绪和缓解压力的策略,但是,早期接受心理援助能够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减轻压力反应[10]。因此,建议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安排心理医生全程参与:救援前,对选派的护士开展心理应对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识别负性情绪,积极有效应对;救援中,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其中由咨询师和灾难救援人员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的团体咨询可以解决成员共有心理问题[11];救援后,仍需要开展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辅导,并建立远期跟踪和回访机制,对严重心理应激障碍者进行深入的心理治疗,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经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的认知体验包括面临被感染的危险、工作强度大、知识技能缺乏,易产生紧张和焦虑、内疚和无奈的情绪体验,通过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实现积极应对,初步构建了护士参与COVID-19重症患者救治的体验模式,为向参与救治者提供有效且强有力的社会、心理、专业支持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本研究仅对1所救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外援护士进行访谈,不能代表其他救治医院和本院护士的观点,今后可以从本院护士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受访者护士救援
今天,你休闲了吗?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紧急救援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D打印大救援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