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18崔金锐胡露红黄丽红汪晖官小莉尹世玉曾铁英

中国护理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维度经历护士

崔金锐 胡露红 黄丽红 汪晖 官小莉 尹世玉 曾铁英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两种最常见的创伤后心理反应[1-3]。相对PTSD而言,PTG是指个体在经历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危机事件后所体验到的正性心理变化[4-5],是在打破和重塑假设世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内在积极变化的合集,从而在逆境中实现对创伤前适应水平、心理功能或生活意识的超越[6]。目前,国内外已见在自然灾害经历者、意外创伤经历者、癌症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中的相关研究[7-11],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反刍性沉思等是已被证实的影响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3-4]。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广大医务人员成为了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中坚力量,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发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所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2]中指出,医护人员存在过度疲劳、紧张、焦虑不安,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等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2020年2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13],指出要加强医务人员支持保障,做好心理调适疏导,强化心理援助措施。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4月在武汉市某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机构内注册护士;②有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和(或)隔离病区工作经历;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原工作科室、防疫一线工作时间、是否接受过灾害护理培训、有无类似救援经历(如SARS)、有无亲友/同事疑似感染、有无亲友/同事确诊感染、有无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经历、有无经历患者死亡等。

1.2.2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

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由Tedeschi等[14]设计开发,用于评定个体创伤后成长水平。经汪际等[15]跨文化调试后,将“我的宗教信仰更加坚定了”这一条目删除,更符合我国文化背景。中文版PTGI共有20个条目5个维度:人生感悟(6个条目)、个人力量(3个条目)、新的可能性(4个条目)、与他人关系(3个条目)、自我转变(4个条目)。采取Likert 6级评分法,从“完全没有”到“非常多”依次计0~5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预示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总分≤60分为低水平成长,总分61~66分为中等水平成长,总分≥66分为高水平成长。中文版PTGI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4,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 0.611~ 0.796之间,具有较高的信度[16]。本研究采用标准化得分率比较各维度得分,标准化得分率=(各维度的实际得分/各维度的满分)×100.00%。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利用网络问卷软件生成问卷链接,通过微信平台将问卷链接发放至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护士长,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再由其统一组织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填写,填写完成后研究者可登录后台导出数据文件。为保证问卷的完整性及填写质量,将所有题目设为必答题,且设置同一账号、同一设备、同一IP地址仅能填写1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29份,经数据清理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创伤后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创伤后成长得分(表1)

2.2 护士创伤后成长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

?

2.3 护士创伤后成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以PTGI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自变量赋值见表3,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

?

3 讨论

3.1 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

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4.35±7.24)分,标准化得分率为64.35%,处于中等成长水平,这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困境有可能激发护士积极的行为和体验[10]。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经历地震[17-18]、战争[19]等强烈创伤事件后的护士的积极心理体验,以及精神科护士[20]、康复科护士[21]的创伤后成长关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可从创伤事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积极体验,以情绪为导向的应对策略(如避免、超脱、寻求情感支持等)有助于减少创伤后情绪困扰,同时指导护士进行情绪管理时应专注于创伤后成长,将有利于增强护士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国内学者报告了护理过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6年后的护士,以及经历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的创伤后成长现状,均低于本研究水平[22-23]。本文研究对象为处于临床工作期或修整期的抗疫一线护士,因人群特征集中、参加抗疫时间跨度短,除自我转变维度外,其余维度均处于中、高成长水平;人生感悟维度标准化得分率最高(71.93%),达到高水平成长,这表明经历新冠肺炎抗疫的护士更能通过积极反思、审视自身价值,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为个人力量维度,标准化得分率为68.60%,表明护士普遍从此次疫情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能更好地应对周围环境;自我转变维度标准化得分率最低(51.10%),为低水平成长,与国内常模结果一致[16],表明在调查阶段内,事件对护士的影响不足以达成自我转变,但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调研。

3.2 职称等级、文化程度越高,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职称等级越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P<0.05),这与相关研究[23-24]结果一致。更高职称的护士,其人生阅历较丰富,通过反思、整合自身潜在资源等,比低职称的护士有更强的复原力,从而实现对人生价值的重塑;高职称护士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专业技术、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面对创伤事件时有着更好的解释、解决、应对能力,通过意义重构,内化、升华成新的价值观,而职称较低的护士往往更关注创伤事件本身和自我痛苦体验。护士文化程度越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这与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的多项研究[25-26]结果一致,更高的教育水平可赋予个体丰富的认知背景,有利于通过主动反刍性沉思更好地理解创伤事件,获得良好的积极体验。因此,管理者应合理调配病区人力资源,优化护士结构,通过相互沟通交流,促进积极心理体验的传递。

3.3 感染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

我院中法新城院区作为武汉市首批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开放重症患者床位1 085张,协同18支援鄂医疗队攻坚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7]中指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重症患者以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鉴于此,感染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护士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护理的中坚力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关科室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能获得更多的积极心理体验。因此,管理者应重视应急相关科室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力资源梯队,优化防疫一线人员结构,分层使用,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核心人力的专业价值和其在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有助于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正向心理特质的形成。

3.4 防疫一线工作时间超过2周的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

一篇系统综述[28]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适度的正向相关,即创伤水平越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可能越高。就本研究而言,新冠肺炎防疫一线累计工作时间超过2周的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P<0.05),表明其经历的创伤水平可能越高。《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13]中指出,要确保轮换休整到位,安排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人员强制休息,并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疏导。因此,应充分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的轮休安排,以保障护士身心健康和良好工作状态。本研究表明,防疫一线累计工作2周可能为一个合理的工作时长,行政部门及护理管理者在调整人力资源时,可予以参考。

3.5 系统培训和类似经历可提升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系统灾害护理培训、有过类似救援经历(如SARS等)的护士其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P<0.05),这与邓先锋等[29-30]的研究结果一致。灾难护理教育和培训是护士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31],《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32]中提出,从事紧急医学救援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率应达90%以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等[33]。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过系统培训的护士比例为62.89%,这可能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紧急情况下我院采取“分批次、边培训、边上岗、持续在岗培训”有关[34]。近年来,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教育应用日渐成熟[35-36],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扩大培训人群覆盖面,严格把控岗前准入关口,重视在岗持续强化培训。本次调查显示,有过类似救援经历(如SARS等)的护士比例仅为17.19%,表明我院灾害救援专业护理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因此,各医疗机构应以新冠肺炎防控为契机,建立突发重大疫情中护士系统化培训方案及准入制度,健全专业人才储备库及使用机制,为打造具备专业作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优质护理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3.6 有无亲友/同事确诊感染、护患关系满意度、有无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经历是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中有亲友/同事疑似感染的护士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P<0.05),工作中对护患关系满意、参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抢救的护士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P<0.05)。调查中,有亲友/同事疑似感染新冠肺炎(44.34%)对防疫一线护士而言是直接的生活冲击事件,可导致其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无助等心理应激状态[37],且短期内难以缓解,故本调查实施时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P<0.05),长期水平有待进一步观测。对护患关系感到满意的护士(70.51%)能够获得较高的成长水平(P<0.05),在这场防疫攻坚战中,护士是与隔离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员,护患双方在隔离病房中建立起了良好的陪伴、协作关系,护士能够从中获得对护患关系的重新认识,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我院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调查中参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抢救的护士高到62.89%,这一特殊经历为护士提供了领悟生命的全新体验,从而实现对创伤前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活意识的超越,获得较高水平的个人成长。

4 小结

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职称、文化程度、原工作科室、防疫一线工作时间、是否接受过系统灾害护理培训、有无类似经历(如SARS等)、有无亲友/同事确诊感染、护患关系满意度、有无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经历9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了创伤后成长总变异度的42.4%。建议各医疗机构完善岗前系统化培训及资格准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为打造具备专业作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优质护理队伍提供有力保障。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充分重视对防疫一线护士的组织支持和心理调试,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积极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的心理影响,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正向心理特质的形成。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调查,样本量较小,尚需开展多中心、更长时间跨度的纵向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对新冠肺炎防疫一线护士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制订合理有效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维度经历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