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综述

2021-11-17尹应会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美育小学语文

尹应会

摘要: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将美育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中的文字美、意境美、音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美育渗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渗透教学

引言

德国诗人和“真善美巨人”席勒提出了美育的意義和美育的必要性,他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品质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材这个载体,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一、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未联系实际的美育教学课程

虽说该研究的主题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教学,但是语文课堂和美育课堂终究是两个概念。若教师想要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那么将语文课堂和美育课堂相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已有的研究都在强调如何将美育教学融入语文课程,却没有注重语文课程与美育课程的联系。如果语文课堂与美育课堂相脱离,想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美育教学,想要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就会变得困难很多。

课程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

在众多研究中,大部分都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融入美育教学的方法以及意义,却忽视了这种融入教学的明确标准。一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教师就难以制定教学计划,整个课堂就不容易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获得了审美情趣的提高,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增强了创造美的能力,这些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没有标准,教师就难以看到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进步,也难以感受到自身教学的成功,也难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美是一个很宽泛而且很主观的概念,所以,要想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的实施效果作出评价和判断的话,其标准是很难界定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美育元素

(一)合理利用小学语文课文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与道德品格

小学语文教材编撰人员在编排语文课文时,会选取与小学生实际生活贴合的素材,课文内容对于小学生的人文思想、品格意识的塑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端午粽》这篇课文中,主要讲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节日里的中华传统美食——粽子。端午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每年学生都会与家人共度这一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中的端午节是怎样度过的,粽子是什么味道,并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在拓宽学生知识范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到强化学生人文思想,培育其道德品格的美育目标。

(二)借助师生互动探讨人性之美

教师不仅要通过精美图画直观展现古诗的自然之美,还要通过音乐艺术加速对想象美的感悟,更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师生互动,深度开发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去探讨文学作品中故事主角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故事主角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能够对小学生提供高价值的思想教育、美育熏陶和德育教化,教师非常有必要将故事主角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为小学生开发出来。以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身怀报国之志、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感人故事,对现代小学生非常具有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让小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全面把握“少年周恩来”的远大目标和精神追求,让小学生感悟到“少年周恩来”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并鼓励小学生以“少年周恩来”为人生楷模,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借助精美图画展现自然之美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精品资源,自然也是渗透美育的核心区域。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多是写景抒情和借物言志,自然景物的描写内容就成为古诗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展示古诗词中的自然之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的教学课件中精心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精美图画,用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古诗词中较为抽象复杂的思想情感,以此完成美育活动。以教学二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四幅精美的图画。第一幅图:“草长莺飞图”,让小学生看见生机勃勃的春草以及活泼可爱的黄莺鸟驻足树梢;第二幅图:“杨柳醉春图”,让小学生看到微风习习中河边的垂柳犹如长发少女娇媚地站在河边,河里倒映着垂柳那妩媚动人的身影;第三幅图:“孩童放学图”,让小学生看见图画中的小孩子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往家跑;第四幅图:“纸鸢高飞图”,原来图画中的小孩子快快乐乐地往家跑,是回家拿风筝,去放风筝。

阅读与品味课文中的自然语言,增强学生对自然的喜爱

之情以及审美情感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季节的变更、动植物的成长等规律缺乏清晰的认知,也很难感受到这些事物存在的价值以及本身具备的美感。语言、文字的存在,能够将事物的存在及其审美价值进行记录、传递。例如,在《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当中,其中讲述了秋雨来临时的美好景象,其中应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手法对秋雨进行了描绘,教师可以在讲解此篇课文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赋予人们的美感,融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其更加喜爱自然、爱护自然、亲近自然。

结束语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承载者和建设者。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课文内容中的美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美育和思想教育。教师要借助美育资源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内外兼修、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玮虹.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美育探析[J].名师在线,2020(31):82-83.

[2]葸金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41.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美育小学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美育教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