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的文学灯塔
2021-11-17陈云飞
作者简介:陈云飞,汉族,出生年月1970年9月10日,籍贯海南东方市,现供职于海南省五指山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第一次与《椰城》的邂逅,是1991年,我刚到通什市(现五指山市)读大学的第二年。有一天傍晚跟同学到街上去散步,在路边的一间报刊亭里看报纸时,无意间在货架上发现了一本《椰城》。这一次的不期而遇,让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我知道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海南,能够有自己编辑出版的杂志并不是很多(恕我孤陋寡闻,之前只是听说通什市编辑出版过一本《五指山》杂志)。我拿起《椰城》只翻看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地掏钱出来要购买。尽管自己当时囊中羞涩,定价一块八毛一本的杂志对家境并不富裕的我来说,那绝对是可以吃一顿饱饭的钱了。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向同学借了五毛钱后毫不犹豫地把杂志买了。
回到宿舍后,我打开那本1992年第1期的《椰城》杂志,并认真地拜读起里面的文章。让我感到兴奋和喜爱的是《椰城》开设的一个“校园文学”专栏。我喜欢写作,在读初中的时候,心中就有一个文学梦,为了这个梦想,我曾经为此而努力和奋斗过,也积极参加一些报刊杂志举办的文学创作函授班,重点学习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因此,在我读高一的时
候,就有散文和小说在报刊上发表。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爱的枷锁》,内容写的是我的一位同学因为是家里的独子,按照农村的风俗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而過早地辍学回家娶媳妇的故事。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看了后觉得我写的故事对其他同学很有教育意义,不仅把我的文章在班里向同学们朗读,还把我的文章推荐给了学校的语文组。很快,学校语文组的老师就把我的文章整版抄录在校园里的黑板报上,并作了短评。
过后,我们的校长对我说,据他所知,我是学校建校以来第一位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在校生。当时我听了心里美了好一段时间,在同学面前也很有成就感。从此,我更加喜欢阅读和写作了。
所以,在《椰城》发现一个“校园文学”专栏,这对还是学生的我来说如获至宝。因为我写的文章,大多数还是离不开校园生活,再说《椰城》毕竟是我们海南本土的一本纯文学刊物,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让我借鉴,而且可以让我有一个投稿和发表文章的平台。特别是看到它的办刊宗旨是:培养本地作者,促进文学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坚定了我对写作的信心。
为了能更好地阅读《椰城》和方便自己的写作、投稿,从1993年第1期开始,我省吃俭用每期都要购买1本《椰城》。这样,一直到1994年第1期(总第14期)《椰城》的“校园文学”专栏上才终于第一次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哦,橡胶鞋》。从此,我由《椰城》杂志的读者成了《椰城》的作者。此后,因为经常写稿、投稿,又陆陆续续地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文学”专栏上。同时,通过书信的来往,也认识了 “校园文学”栏目的责任编辑——贾庄老师。
每次收到贾老师的退稿信或者用稿通知书,我都觉得很高兴,因为贾老师给我的总是鼓励和支持,就如同他写的工整的楷体字一样,让人看了感到既温暖又舒服,更能激发我对写作的欲望。后来,贾老师在1996年12月编辑出版的一本《海南省中学生文学作品选》,里面竟然选了我的三篇文章,其中一篇小说《平衡》,两篇散文《哦,橡胶鞋》《过去的日子》。这也是我的文章第一次以书本的形式出现。高兴之余,更多的还是感动和感激。
而让我感激的还有第二位《椰城》的编辑——崽崽老师。他当时是小说编辑,我每次给《椰城》投稿,写的小说都是转寄给他的。但可能是自己的历练不够,又或者是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不深,所写的小说总是不能让崽崽老师满意,每次退稿他都是毫不客气地对我提出一些批评。有一次,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他可能不理解我写的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居然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去信跟他讨论小说的含意。过后不久,我在《海南日报》“椰风”栏目上看到了崽崽老师发表的一篇叫做《生命的意义》的文章,里面竟然有一段内容就是写我们的这件事情,他说:“我日常给文学爱好者看稿,一天我给一青年写信,不客气地说:我不知道你要表达的是什么?他立即非常认真地回信,说是写他学武艺不成反而学会欺骗自己的父亲。我非常感动。就有许许多多青年,他们谋生之余,就拿起笔铺着纸研究人生。他们的成果在老朽看来是那么幼稚,但在他们是多么大的发现啊!相信他们时时都沉浸在生命的激动之中。”
不过,让我感到惭愧的是,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一直没有达到编辑老师所期待的那种高度。
《椰城》已经走过了30年,当中虽然也经历过多次改版,但幸庆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编辑一直坚守着这一块文学阵地,初心不改!
《椰城》从我的学生时代一直陪伴着我至今,一路走来,有欢乐、有彷徨,也有苦闷,但更多的还是感动。
现在,尽管我对写作的激情有所减退,曾经的梦想也一直没有实现,但是对《椰城》的关注还是一如既往,毕竟,她曾经是点燃我文学梦的一本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