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椰城》,海口的一张文化名片

2021-11-17曾万紫

椰城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椰城海南杂志

作者简介:曾万紫,女,中国作协会员,海南作协理事,海口作协副主席。祖籍文昌,生长在海口,现任教于海口四中。曾经出版长篇小说 《守望妇》 《红雨轩》,长篇励志书籍 《前途是设计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和散文随笔集 《芳龄》 《海南女人》 等专著十多部。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海口,她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因位于海南最长的河流南渡江入海口而得名。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驱车进入海口,都可以看到那一排排亭亭玉立的椰子树夹道欢迎,所以海口素有“椰城”之美称。

椰城海口地处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她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城市。海口有很多张代表性名片,如骑楼老街、五公祠、假日海滩和电影公社等,还有一张很独特、很典型、很靓丽的文化名片,那就是——《椰城》杂志。

1988年海南建省,1991年《椰城》腾空出世,她是由海口市文联主办的一家文学月刊。她立足南国,勾勒椰岛的风情,蕴含海南元素。《椰城》从创办之初就决心要做成一个文学阵地,以培养本土作者为宗旨,这也是杂志的定位。区域性、文学性,这两个因素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椰城》的前行之路任重而道远。

1993年是《椰城》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椰城》获得了公开发行刊号,正式面向全国发行。这不仅对于《椰城》来说意义重大,对于整个海口来说都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因为1988年海南建省后,省会海口一直没有公开发行的杂志,而《椰城》是首家。也就是说,创刊两年后《椰城》开始面向全国,读者和作者群遍布大江南北,时代赋予《椰城》辉煌的青春与生命,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热心支持也造就了《椰城》蓬勃的发展和未来。

作家的作品因为出版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传播,作家也因此获得声名,《椰城》和其他纯文学杂志一样,就是这样的一个“梦工厂”。杂志创刊之初,土生土长在海口的我也正值青春年华,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那时候文学的种子早就在我心里发芽,虽然上大学我读的是英文专业,但我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了。我经常把自己的文章往省内外各种报刊杂志投稿,希望通过写作成为一名作家,实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梦想。每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稿最终变为铅字而被更多人阅读,那是最开心的时候。

在积极往省内外众多报刊杂志投稿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咱们海南本地这份有名的刊物《椰城》。她没有国家级期刊那样遥不可及,她对本地作者也非常的关照和扶持,对蕴含海南本土元素的文章也很欢迎,让我感觉很亲切、实在。当时海南本地聚集着一批青年人,他们也和我一样苦心地经营着自己的文学小天地,欣喜于在笔尖之下记录生活、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椰城》的出现让一批又一批海南乃至岛外的作家、文学爱好者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的文学梦变得更加真实、美好。

一本杂志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编辑,编辑是杂志的灵魂,就像一个企业经营得好不好,企業的一把手至关重要。早期我与《椰城》打交道的时候,也结识了很多《椰城》的编辑,比如韩芍夷、郑国琳(崽崽)、闫飞(燕飞)等。韩芍夷大姐是《椰城》元老级人物,兢兢业业为《椰城》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也是海南有名的女作家。崽崽是我的前辈,当时极力推荐我进入海南作协,为我后来继续努力成为中国作协的会员奠定了基础。已经移民加拿大的燕飞是我的兄长,至今仍然和我保持着友好联系,甚至打国际长途电话也要畅谈文学写作。

大约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欧大雄先生从《海口晚报》调来海口市文联当主席,并兼任市作协主席和《椰城》主编。有一天我意外接到欧主席的来电,他对我说:“万紫,你的思维很活跃,写作也很勤奋,我常常看到你在其他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写得很好,我想请你给我们《椰城》写一篇有关海南女人的文章,怎么样?”

对于一个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经常到处投稿的人来说,杂志主编亲自来电约稿,那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信任,于是我欣喜地答应了。没多久,我的《风姿绰约的海口女人》在《椰城》发表,收到良好的反响。没多久,欧主席再次给我来电说:“虽然你生长在海口,是海口女人,可别忘了你的祖籍是文昌啊,咱们文昌女人可是全国有名的,你可否再写一篇关于文昌女人的文章呢?”我再次爽快地答应了并按时交稿,于是没多久我的散文《温婉可人的文昌阿唛》又发表在《椰城》上,同样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欧主席的鼓励下,我又陆续写了《溜溜的琼海妹子》《阳光的三亚女人》和《坚守三沙的女人》等文章。我认为人们了解一个地方,可以从当地的女人开始。海南的女人乍一看都一样的鼻子一样的眼睛,黄皮肤黑头发,细细一品尝,人们会发现即便同为“离太阳最近的女人”,她们的心境都和热带阳光一样明朗,可是各市县的女人却是各具特色的,比较典型的“传说”是:文昌阿唛贤淑聪颖、琼海妹子珠圆玉润、定安姑娘似水柔情、澄迈女孩可口可心……她们因个性鲜明时常被人们分门别类,一一说道。

既然海口女人写了,文昌阿唛也写了,琼海妹子也写了,连三沙的女人都写了,我为何不把海南各个市县的女人统统写个遍呢?于是后来的那些日子,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陆陆续续把全省各市、县的女人一一都写了。几年后,我十多万字的散文集《海南女人》出版了,此书分两辑,第一辑以一章一篇的形式,对海南各个市、县的女人从外貌到内心,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了基本的描述。第二辑阐述的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海南女人”对脚下这片热土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一些随想和感悟等。

《海南女人》的出版,是我写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部新书中,我努力探索散文写作新的表达方式。比起我之前出版过的作品,无论是创作方法还是写作风格都有一定的变化。其实,我不仅仅是在写海南女人,重要的是我在每个篇章中都引入了当地的人文背景,展现了海南各地的历史、风情和习俗,甚至方言等,表现了不同色彩的地域文化。《海南女人》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充满虔诚的文字盛放,为读者朋友们打开了一片宽广的美丽视野,呈现一个别样的海南……那几年在海南的每家书店里,甚至是在宾馆酒店的客房、客栈的书屋里都会看到我这部书,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很感兴趣,说“这个女作家对海南的描述和推介别具一格哩”。此书后来也得到再版,这要感谢欧大雄主席当初热情的约稿和鼓励,感谢《椰城》曾经给我发表的平台。

作家以作品说话。因为海南女人一系列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我与《椰城》的交往越来越多,也曾有一段时间我在欧主席的邀请下,到编辑部义务做校对,那期间,我对一份杂志的编辑、排版、校对和发行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时为了寻找稿件的错误,我的两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尽量将原稿上的别字病句、似是而非的字和用得不准的标点符号改正过来。除了杂志的校对工作,我还兼任海口市作协的副秘书长、理事,参与市作协的一些管理……后来2017年底的时候,海口市作家协会换届,我也非常荣幸地当选为市作协副主席。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椰城》,因为缘分和喜爱,我真诚地与之相伴。是的,《椰城》像一阵温馨的椰风,一直沁润着椰城海口这座美好的滨海城市。也许,起初她只是一本名气不是很大的文学刊物,后来不断地改版、不断完善,逐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继而声名鹊起,杂志的办刊风格既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也紧跟当今社会的文化思潮,浓缩了思想与文化的精华,具有海南特色、椰岛风情。

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椰城》杂志也不断开展一些活跃的文学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知名的作家、诗人、读者的关注。2021年中秋佳节前期,“月满中廖,情系家国”首届中廖村中秋诗会在三亚举行,活动期间,“椰城杂志社创作基地”在中廖村挂牌成立。《椰城》也将优秀作品集赠予村里的书屋,期望与中廖村长期保持良好的文学互动。这既为椰城的作者提供一个文学港湾,也为海南和全国的文学工作者打造了一个文学之家,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21年,《椰城》已经走过了三十载春秋。作为一份区域性的文学杂志,她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了海南文学的发展,培养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作者,也收获了自己的果实,同时作为一本地方刊物,她也见证了文化与媒介的时代变迁。这么多年来,《椰城》一代又一代编辑一直坚守着这一块文学阵地,为中国和海南的文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年轻人有更多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业余爱好,虽然新技术、新媒体为一些人不看纸质书籍提供了种种理由,纯文学也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是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的标准和要求不可取代。如今,依然有不少年轻人执着地问我:“曾老师,要发表多少作品,什么条件才能够格成为作协会员?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如何给各种报刊杂志投稿呢?”是的,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还是需要精神追求的。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也肯定有目标人群和粉丝永远地存在和追逐。想做纯文学的人和想看纯文学的人,其实一直都在努力地互相找寻着对方,就像是银河中的星星,彼此呼唤,遥知感应,相互照耀。

光阴荏苒,海南建省三十多年了,椰城海口已经成为现代化都市,作为省会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海口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海口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名片,如江东新区、海文大桥、云洞图书馆、五源河濕地等,《椰城》杂志作为海口的一张文化名片,依然那么靓丽,那么独特,那么典型。一路走来,椰城海口在变,《椰城》杂志也在变,不变的始终是她的初心、她的宗旨和她的情怀,还有我们对文学事业一如既往的热爱和追求。

因为有椰城海口灿烂的阳光,因为有《椰城》的默默滋养,使普通作者茁壮成长,文学之路才能坚持走到现在。我很荣幸,曾经跟《椰城》有过那么多美好的交集和情缘,她为我延续文学梦注入了新的动力,也给了我努力前行的力量。到目前为止,我曾经在《椰城》发表过的文章究竟有多少篇,我也没有好好数过。人生百年只为文,我一直坚信文学能够成就人生的完美,感恩《椰城》,像省内外的其他刊物一样给我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里,能够以文字的形式构建自己理想的人生殿堂。

三十年过去了,有些纯文学刊物在市场的冲击下消失了,《椰城》的编辑也因为退休或工作调动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一直到现在,《椰城》仍然在有质有量地出版,每个月准时跟广大读者朋友们见面。并且在今天,读者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读到电子版,公众号的推出也让更多外地文学爱好者了解到《椰城》这个平台,即便是通过电脑屏幕,如今再读《椰城》,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一代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饱满回忆与坚守执着。

《论语》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三十年来,《椰城》风雨兼程,承载着责任与期待,经受着挑战与考验,凝聚着付出与收获,见证了光荣与梦想;三十年来,《椰城》实现了从幼苗到大树的蜕变,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如今她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岁月如歌,细水长流。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和作者,我将一如继往地关注、支持和挚爱《椰城》,犹如关注、支持和挚爱生养我的美丽城市——椰城海口。

猜你喜欢

椰城海南杂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椰城》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椰城》共成长
《椰城》情缘
三十而立的《椰城》:征途漫漫,唯有奋进
59国免签游海南
杂志收纳碗
热带宝岛海南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