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随行

2021-11-17王梦琪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戏剧性舞台灯光造型

王梦琪

摘要: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光影自然也是如此,有光才有影,无光则无影。在舞台空间中,当光赋予影以形表情的功能时,光造就的“影”就如同绘画中所用的黑色画笔,作为轮廓线塑造物体。在舞台灯光设计中,设计师是利用光影自身特性变化规律,建立不同的明暗对比,运用到具体的创作对象中,让物体的客观形象充分以光的语汇表达。设计师可以凭借着光的亮度、投射方向、质量等手段,改变光与影的各种比值,塑造景物的形状与人物的形态,表现气氛与情绪。

关键词:戏剧性  光影  舞台灯光  造型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70-03

一、如影随形

“光影”最早是在绘画中被运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论绘画》中提到了许多与光影有关的理论:“阴是光线的缺乏,影是光线的遮断。”分析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阴与影是有区别的。阴是由光的投射角度、物体结构与形状造成的,物体在一定光源下具有阴暗面。影虽然有类似上述暗部的性质,但决定它特性的不单单是被照射物体本身,以及它所附着的其他物体,光线射到一个物体之上使另一个物体被黑暗遮挡,影便产生了。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光影自然也是如此,有光才有影,无光则无影。影呈现的形态受四方面影响:一是光本身,不同角度投射、光的质量、光的强度;二是传播的介质,舞台上干冰、烟机、雾机、雪花机等都是会影响光的介质;三是遮挡光的物体,光往往会照射在不同材质、不同密度、不同形状的物体上;四是承载影的物体,它的光反射能力、表面光滑程度都是形成因素。影会在以上元素组合的影响下,形成边缘或清晰或模糊,形状迥异且各种明暗程度的影。

二、影的戏剧性

(一)美学与谈影的戏剧性

以美学欣赏角度论述“影”,在中国我们常常用阳和阴来解释光与影,认为只有阴阳调和,才是和谐之美,才算是完美。因此,在歌颂美景的时候往往会用到光与影的对比,如“新月羞光影庭树”“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春月不知人事改,闲垂光影照洿宫”……这样以光影角度形容自然景色又蕴含情感的古文诗句数不胜数。

(二)建筑学与影的戏剧性

建筑学方面也有许多对光影之美的赞美,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有一段话描述阴翳在空间中的作用:“我国的寺院、建筑物上端建一大大的屋脊,屋檐下有深广的庇荫,全部构造围集其中。不仅寺院,即使宫殿、居民住宅,从外部看,不论瓦茸茅茸,最显眼的是大大的屋顶和其下充溢的浓暗。我们营造住宅时最重要的是将伞一样的屋顶扩展开来,在大地上撒落一片日荫,在这薄暗的阴翳中建造。事实上,日本居室的美与否,完全取决于阴翳的浓淡,别无其他秘诀。”建筑本身就是以一种结构突出,以立体的形式存在的景物,所以影在建筑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三)人体视觉感知与影的戏剧性

人的眼睛具有接收及分析视像的能力,物象信息由眼睛录入并发送给我们的大脑,分析出有关物象的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辨认和判断外物和对外物作出相应、及时的反应。视觉有四种基本功能,通过作为我们探察与辨别外界数据,建立视觉感知的源头,首先,人眼睛能感知到有光线照耀的物象本体的明暗。其次,物象有了明暗的对比,视觉便会判断出空间的深度,判断出现实物体的立体程度。同时,眼睛能识别形状,可以帮助我们辨认物体的形态。最后,人眼能看到色彩,称为色彩或色觉。大脑根据这些物体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知进行处理,就会延伸出意想不到的戏剧化功能效果。

(四)舞台艺术角度谈影的戏剧性

在舞台空间中,光造就的“影”就如同绘画中所用的黑色画笔,作为轮廓线塑造物体,我们视觉感受周围物体的前提是空间内具有光,直接的令观众看到空间内人物或景物的全貌,只能被称为照明,作为舞台灯光设计师,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非常巧妙的呈现方式传达信息——影。影作为一种具有的平面化、精简化特征的表现手段,用极简的形态开启人脑的自动处理,唤起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知。这在舞台造型艺术中比直接表达更具有戏剧性和趣味性,而从观演关系角度来讲,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给予观众相对自由的幻想空间。

三、戏剧演出中光赋予影的语汇

(一)空间构成

戏剧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和发展的,必然会有空间和时间概念。光影可以描述空间范围和周围环境,创造超出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的舞台幻境。阴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表现空间的基础和框架,借助阴影和亮光交织在同一现实空间内创造出多个符合戏剧要求的演出空间,还能构造传达意义的图像,就像图案电脑灯特别的图案片功能一样,这是比较具象的使用,演出中影常常也对整体舞台视觉画面具有构图作用。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有一个情节,舞者在不同的房屋内进行缝补衣物、择菜、读书等生活劳动,如何在一个有限的镜框式舞台空间内,让他们各自的活动既独立又形式统一的呈现,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依托舞美建造的26条轨道与不断移动条屏景片,形成丰富的空间组合变换,灯光穿梭在条形纱幕景片之中,大角度的高位侧光投射使地面及空中出现了变化灵动的影,强化了光影表达的假定性。舞台布景与灯光联合创造出洒满阳光的街道,让这些舞者在平行空间里自由的表演。在这部演出中,灯光设计就利用影丰富了空旷的舞蹈演出舞台,利用纱的材质特点增加了空间层次感,造成一种强透视的视觉效果,并且为表演增添了一番韵味。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孩子们过马路的场景是由一条条矩形光斑模拟斑马线打在地上,孩子们奔跑、追逐、跳跃的表演仿佛真的置身于闹市的街道。这样在艺术处理下的具体形态勾起我们的记忆,形成一种具有暗示性的图画语言,不完全写实,富有美感的交代了这一幕情节发生的地点。

(二)模拟时间空间及其转换

舞台空间是随戏剧动作的变化而变化的空间,而戏剧的“具有情节”要素决定了一部戏剧中的时间空间会有林林总总的变化。动态效果常常可以营造一个场景,或是一段路途、一场经历,不仅仅是空间的迁变,也能是时间的前进或倒退,也有可以把一段经历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动态变化中。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报社的电梯部分运用了光影的效果,电脑灯使用了网格栏杆形的图案片,以一种流动的动态效果展现,表现李侠与其他报社工作人员乘坐电梯去往不同楼层。当我们在镜框式舞台中完成艺术创作时,必然会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在这里做一个升降电梯的装置,配合布景的换场,可能会非常不便,而且和整体舞台设计风格不符,所以利用灯光具有灵活的造型能力来完成这个场景变化是非常合适又具有创意的。

(三)表现状态

“阴影是物体及其形状的表白”。影能通过形状的表现告知观者物体信息,也能通过影的形态与特点的不同进行二度创作,制造出反差浓厚与薄淡的光影效果。这些被设计师依据灯光本身属性特殊处理过的影更具有传达情绪、表现气氛的作用。

笔者作为灯光设计的剧目评剧《无言娘娘》中“挂帅”一场,高亮度的灯光从舞台正上方投射,再穿过卷起的镂空幕布景片,刀光剑影般刺眼的光束与黑色景片产生强烈对比,经历切割的光被赋予了锋利的形象,体现了钟无艳的飒爽英姿,也营造出古代冷兵器战场上的紧张气氛。这种依靠舞台布景景片对灯光进行塑形赋予特殊质感的手段也体现了戏剧的综合性。

(四)突出主体

阴影可以掩盖次要物体,从而突出我们想要重点表现的主体,将观众视线引导在这里。在舞台画面构成中,灯光设计将不重要的物体因素笼罩在阴影之中,使它的边缘虚化、形象模糊,平衡构图的主次视觉关系,并给予视觉上的统一性、连贯性。

在笔者自己的舞台灯光设计创作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独白的场景,尝试了只用影突出表演并规划整个空间。根据演出调度,冉阿让在舞台靠近上场口位置,有一段较长的独白,考虑到整体舞台布景体积庞大,会在视觉上“抢眼”,所以笔者选择把大型的舞台布景隐藏在黑影之中,用较强亮度的灯光照亮演员表演区域,并在地面形成边缘清晰的三角形光斑。但是此时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演员除了演唱没有其他动态表演,所以过小的光亮区域使整个画面看起来不协调,之后利用天排灯将仿铁皮纹理的底幕打亮,将车轮的形象以影呈现,符合冉阿让因为救下车轮下的芳汀而被沙威怀疑他身份的情节,既保证了画面统一,又强调了视觉中心。

(五)增强气氛

艺术理论家巴斯特·劳威曾说:“艺术家可用无限数的方式变化明暗间的对比,这使得他们有可能在观者内心引起同样无限数的感情,因为我们在反应一种明暗值变化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联想。”关于这样的阴影研究结论同样适合三维的舞台空间所呈现的画面。明亮到黑暗的过渡过程中产生各层级的对比,都具备其自身的气氛特征,令观众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

京剧《天下归心》中庄公终得与母亲相见。伤、痛、悔、愧随着一声“母亲”一声“王儿”而消弭,母子相拥而泣,互诉衷肠。蓝色的环境光与碎片式的光影营造凄凉的气氛,配合使用了图案片的电脑灯给两位演员打暖色光定点,在夜晚的大自然环境下,演员表演的小区域中却是极温馨的气氛。

在2018年笔者参与的昆曲《画狐》中,有一场狐妖与道士打斗的场景,灯光的处理是在台口位置放置大角度成像灯以脚光位置角度进行照明,把演员的影子投射在舞台布景上,人在下影在上,虽颠倒了自然规律,却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通过对光位的精心设计,放大戏剧冲突,并且由于整个舞台只有色温为3200k的成像灯在进行照明,与隐藏在黑暗中的底幕形成对比,制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脚光作为低角度照明,其造就的阴影效果会给人以惊悚、凶残、恐怖、怪异的心理感受。

(六)传达情绪

笔者将表现人物感情的影的方式大致由两种,分别是灯光直接投射在人身上和灯光投射在舞台布景上。而灯光投射在人身上又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通过不同光源角度给演员面部或者肢体打光造成阴影,另一种是通过将人化为影,代替真实肉体进行表演。

明暗、浓淡、虚实的对比及轮廓清晰或者模糊的变化是渲染环境、表现艺术气氛和烘托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简单的正面光源照明,容易失去立体物象的质感,使画面过于平面化,表现的平淡无奇;而顶光照明使人物头顶、前额、鼻头在视觉中被突出,而下眼窝、鼻子、两腮和下领完全隐于阴影之中,这就造就了一种反常奇特的状态,往往予人冷漠、刁钻、刻板的感受;耳光、侧光、侧逆光所造就的阴影效果增强了人物立体感,层次趋于丰富分明;逆光最擅长展现物体的轮廓,表现物体的材质,空间上能够增强舞台画面的纵深感,恰当的大胆运用会有明显的剪影效果。

法国音乐剧《埃及艳后》中,屋大维通知屋大维娅他要向安东尼宣战,屋大维娅作为一名传统罗马女性的代表,听到自己的弟弟要向背叛自己的丈夫宣战,她的内心十分痛苦却又充满保护欲,用低色温的单侧光配合演员调度,侧光出现“阴阳脸”的情况,却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表现了她内心的不安与慌张,再到她转身后逆光勾勒出她身形的背影,观众也能感受到屋大维娅的忧郁,并对这个女人产生一种同情的感觉。

音乐剧《摇滚红与黑》中于连杀害德·瑞纳夫人时,是以人背后逆光将人物身影夸张、突出的映在幕上的方式,给人一种惊悚、具有压迫感的体会,表现于连一直作为一个混迹在上流生活中人们眼里的小人物,此刻内心的委屈、愤怒、怨气将他推上情绪高点,这导致他的愤怒最终失去控制的爆发,继而开枪杀了德·瑞纳夫人。

灯光投射在舞台布景上使其影所在位置的不同也可以抽象间接的传达出人物情绪。例如中国歌舞剧院出品的舞剧《赵氏孤儿》中,“献孤”的灯光是两边高侧角度交叉打光,地面切割整齐的矩形与三角形的舞美景片相呼应,规整的画面里充满锋利的角与笔直的边,切实感受到曾经一直觉得非常概念化的一个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原则:“舞美与灯光风格统一”。舞美布景是用两个层次的光对程婴献出自己的孩子后内心痛苦、挣扎进行非常细腻的处理,一个是高亮度的光从三角镂空景片后方投射,使其镂空部分的影位于“孤”字的上边缘。自此之前都是从正面进行照明,影在“孤”字下边缘,整个景片显得平面压抑,逆光使景片更为立体,蓝白两色的搭配也使“孤”字更刺眼与悲凉。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戏剧的舞台形态不可千篇一律,要更多地拓宽和尝试。根据灯光能够创造影这个功能,舞台灯光设计师可以从光学、物理学、美学等方面开启思考,再结合实际演出,延伸出更多的具有戏剧性的组合。将“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现象带入设计思维中,将影的表现价值最大化,为戏剧演出中的舞台灯光设计增添新的语汇。

参考文献:

[1]达·芬奇著,戴勉译.达·芬奇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42-43.

[2]谷崎润一郎著,陈德文译.阴翳礼赞[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56-257.

[3]马克思·凱勒.戏剧舞台灯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布鲁克.空的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5]胡妙胜.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6]阿·波夫.论演出的艺术完整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戏剧性舞台灯光造型
长春花蓝+玉米黄
舞台灯光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戏剧性CIRCUS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灯光系统工程通过验收
《悟空传》戏剧与文学的跨界叙事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试析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不可思议的面具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