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及周边地区河洛大鼓艺术的生态研究

2021-11-17刘凡进白立扬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发展瓶颈新媒体

刘凡进 白立扬

摘要:河洛大鼓艺术诞生于古老的豫西大地上,带有典型的豫西语言特色,在豫西及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飞速提升,多元娱乐方式深度消解了河洛大鼓艺术的传统影响力,其困境较为凸显。因此,在泛娱乐化语境下,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助力河洛大鼓艺术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河洛文化  河洛大鼓  发展瓶颈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10-03

一、河洛大鼓艺术的渊源

根据《洛阳志》记载,“河洛大鼓形成于1900年前后,是洛阳琴书与南阳大鼓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初期,洛阳琴书在豫西地区流行,但是热度不高,“艺人们需闭目演唱、声音低沉,节奏较为缓慢,很难激起听众的热情”。机缘巧合之下,南阳艺人李四与洛阳琴书艺人相遇,至此,南阳鼓儿词与洛阳琴书发生了巧妙的“化学反应”。南阳鼓儿词的高亢与洛阳琴书的细腻悠长相得益彰,时光流转,经过时间的酝酿,该曲艺形式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大鼓书。但由于流派不一,大鼓书亦有大鼓金腔、鼓碰弦、大鼓京腔等名字。总之,大鼓书在豫西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豫西地区民间所说的“说书人”便是指河洛大鼓艺人。抗美援朝期间,偃师曲艺名家张天培随团赴朝慰问志愿军战士们,慰问期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大鼓书便有了后来的名称——河洛大鼓。2006年5月份,河洛大鼓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二、豫西及周边地区河洛大鼓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家底丰厚

传统曲目资源丰富,但流失情况明显。河洛大鼓的类型涵盖长篇、中篇、短篇,堪称豫西及周边地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从内容上看,有武侠书、朝阁书、言情书等等。像《破镜记》《回杯记》《金镯玉环记》《双锁柜》《珍珠汗衫记》等,这些都是典型作品。目前传统曲目流失较快,当前艺人普遍教授的曲目是朗朗上口的新编曲目,短篇传统曲目教授的较少,长篇传统曲目更是极少,原因在于:首先,艺人年事已高,记忆力下降。目前,河洛大鼓艺人年龄普遍偏高、长时间不唱,记忆力下滑,像长篇大书《破镜记》共约12场,一场演唱大约1小时左右,共约12小时左右,内容体量大,上了年纪的艺人较少顺畅地记忆下来。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年事高的艺人相继离世,且少见年轻河洛大鼓艺人演唱,这加剧了一些传统曲目的流失速度。

其次,多元娱乐形式强势分流,传统曲目遇冷。近些年来,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各种娱乐形式不断映入眼帘,以惊人的速度切割分流河洛大鼓艺术的受众。许多艺人纷纷离开这个行当,河洛大鼓亦变成了许多艺人的业余爱好,这导致一些传统曲目的严重流失。此外,相对于一些传统曲目,许多观众更喜欢朗朗上口的新编曲目,传统曲目再遇寒冬,冷清凋敝,这也是导致传统曲目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久而久之,传统经典曲目的演唱情况愈加堪忧。

(二)形式简单

普及形式效果明显,但需深耕细作。历经岁月积淀,才酝酿了底蕴深厚的河洛大鼓艺术。因此,要想掌握河洛大鼓艺术的精髓,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艺术熏陶与实践。在传承河洛大鼓艺术方面,艺人们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普及方法就是河洛大鼓艺术进校园,效果明显,艺人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曲目,让很多年轻的学生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但是有个问题不可避免。以河洛大鼓艺术进小学为例,学生的流动性大,本学期学完一定曲目,可能下学期一部分学生存在流失的情况,导致不能深入推进河洛大鼓艺术精髓的学习。最终当学生们看到书鼓、坠胡、月牙板、剪板之后,仅仅记得这是河洛大鼓,这个问题需要合理解决。

(三)多元拼贴

鉴于大众的多元需求,河洛大鼓更多融入了当下观众比较喜欢的元素,像电音、舞蹈、美声等元素,不可否认,这些元素的添加确实对于活态传承河洛大鼓艺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美声元素的添加,让河洛大鼓的唱腔更加圆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但是在消费语境下,越来越多消费元素的拼贴,逐渐偏离了原汁原味的河洛大鼓。有些专职艺人曾表示担忧“现在有些河洛大鼓作品越来越不像河洛大鼓了”,这一现象值得各界深度重视。

(四)收入不稳定

时下多数艺人出场机会不多,收入不稳定,难以维持家庭开销,许多艺人纷纷转行,一些年轻的学习者亦纷纷离开,导致了传承河洛大鼓艺术中坚力量的缺失,这对于河洛大鼓艺术的传承是极为不利的。但也有许多仍坚持在一线,传承河洛大鼓艺术的普通艺人他们怀有一腔热忱,切实地传承着河洛大鼓艺术,对传承河洛大鼓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普通守艺人的生活普遍清贫。

(五)非遗项目实践范围的变化与非遗项目的属地原则存在冲突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异地搬迁原因,艺人从A市搬迁到B市,艺人户籍由A市籍变更为B市籍。艺人想在B市申请河洛大鼓艺术传承人,但是囿于该非遗项目所在地为A市,因此,艺人在B市申请不了,同样,艺人在A市申请非遗传承人,但囿于户籍非A市,亦难申请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实践范围的变化与非遗的属地原则存在冲突,这让艺人们非常苦恼。

三、助力河洛大鼓艺术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科学规划

為优秀普通守艺人制定考核机制,给予切实经济补贴。在非遗传承人(河洛大鼓)传习活动之外,还有一群执着于河洛大鼓艺术传习的普通艺人,他们为河洛大鼓艺术的传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许多普通守艺人生活比较清贫,因此,可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根据演出活动情况、传习情况,给予优秀的普通守艺人一定的补贴,提升守艺人的传承热情。

(二)多管齐下

遵循规律,建构可持续发展方案。河洛大鼓艺术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部门、学校、艺人等需要多方位联动起来,建构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首先,相关部门方面。各地区可根据地域情况,加大对河洛大鼓艺术的资金支持力度,让河洛大鼓资料数据的整理工作和河洛大鼓文化的传习活动高效运转起来,助力民间河洛大鼓艺术团体吸引一些优秀人才的加入。在文旅融合大视域下,给予河洛大鼓艺术团多维的曝光机会,支持河洛大鼓团队在一些景区展开演出,让彼此相得益彰。一方面,国家级非遗提升区域知名度,刺激旅游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地域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拓展河洛大鼓艺术的传播范围。

其次,学校方面。邀请一些优秀的河洛大鼓艺人积极参与,选拔一批河洛大鼓艺术爱好者。遵循河洛大鼓艺术的学习规律,结合切实情况,制定长远的河洛大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让这些喜爱河洛大鼓艺术的学员在既定的学习周期里,由浅到深、系统地学习河洛大鼓的精髓,促进河洛大鼓艺术的活化与发展。

第三,专家学者方面。鉴于优秀传统曲目流失度快的问题,豫西及周边地区的高校可以成立大型的河洛大鼓艺术研究联盟,邀请专家和河洛大鼓艺人,参加每年既定的河洛大鼓艺术论坛,切实展开河洛大鼓艺术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各艺人之间的交流,切磋技艺,还可通过该论坛,提升河洛大鼓艺术的学术研究水平。

第四,艺人方面。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艺人们同样有着很重要的责任,艺人们需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一方面,积极提升自我文化积累,学习现代传播工具,借助现代传播媒介的优势,助力河洛大鼓艺术的时尚化传播、数字化表达。另一方面,新人是河洛大鼓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地带好徒弟,系统地培养年轻艺人。此外,艺人们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河洛大鼓的演艺和发展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河洛大鼓艺术。

(三)留住基底

豫西及周边地区联动起来,打造河洛大鼓艺术专项数据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豫西及周边地区可联动起来,打造河洛大鼓艺术专项数据库,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这样不仅方便各地区资源共享,还方便研究者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河洛大鼓艺术的保护。

首先,影像采集。利用现代影视设备,记录豫西及周边地区现存的演唱类型(长篇、中篇、短篇),按照艺人分门别类归纳至数据库;其次,文字资料的数字化。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艺人的手稿资料已严重泛黄,字迹模糊。因此,抢救这些文字资料是目前比较棘手的工作,洛阳偃师区是河洛大鼓艺术发源地,据洛阳偃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起,洛阳偃师区共采录陆四辈、王太平、王玉功、党保山、张红朝、梅遂常等演唱视频累计1543分钟,演唱录音约56.6小时”。各地区可联动起来,抓紧时间,归纳整理数字化艺人们的文字资料,为河洛大鼓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花开两表

创作受众喜爱的新编,兼顾优秀传统作品传承。在传承河洛大鼓艺术过程中,艺人们不仅需要立足于当下生活,创作一些新编曲目,提升河洛大鼓艺术的活力,吸引广大受众,焕发传统艺术的时代生机,更重要的是,在传承过程同步兼顾优秀传统曲目的传播,续存河洛大鼓艺术的文脉,让观众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河洛大鼓艺术。

(五)创新载体

利用多元新媒体形式,拓展河洛大鼓艺术的传播渠道。在多元新媒体时代,河洛大鼓艺术可以借助新型传播载体的优势,丰富河洛大鼓艺术的传播载体,扩展其传播渠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影视作品叙事。相关的影视制作机构可将河洛大鼓艺术元素纳入影视作品之中,像央视的《我们的节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通过视听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而对于河洛大鼓艺术的传承,也可考虑制作一定数量的影视作品,深度诠释河洛大鼓艺术的文化历史以及美学特征,展现河洛大鼓艺术的文化精髓。

其次,多元新媒体叙事。可以利用“新媒体+河洛大鼓艺术”的形式,拓展河洛大鼓艺术的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发展壮大一些河洛大鼓艺术网站,像河洛大鼓网、河南曲艺网等。这些门户网站不仅能彰显河洛大鼓艺术的魅力,还能发挥学术研究的功能,普及河洛大鼓艺术的知识。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短视频的火爆,短视频的用户逐年递升,河洛大鼓艺术的传习,还可借助多样的短视频平台,艺人们可录制一些精彩的短视频作品,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此外,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形式传播河洛大鼓文化。

(六)多维兼顾

既要注重现代元素的融合,又要注意传统表达形式的保护。在传承河洛大鼓艺术的过程中,既要寻求突破,注意河洛大鼓艺术与当代生活的融合,实现现代元素与传统艺术同频共振,又要兼顾传统表达形式,续写传统艺术的文脉。一方面,河洛大鼓艺术需适应大众审美需要,合理引入一些歌舞、电音、美声等元素,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时尚化的体验,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传统表达形式的保护,让观众体会到原滋原味的河洛大鼓艺术的表达形式,这同样也非常重要。

(七)多维灵活

考虑将因非遗项目传承实践范围发生变化的艺人纳入非遗传承人申请范畴,在遵循非遗项目属地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筹措因传承实践范围变化但具有一定传承实践的艺人进行深入了解,对符合传承实践的项目进行项目申请,以解决因户籍改变等原因无法参与非遗传承人申报的艺人纳入申请范畴。面对河洛大鼓艺术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不断解决,才能有效地促进河洛大鼓艺术的活态传承,提高河洛大鼓艺人的传习热情。

四、结语

河洛大鼓历史悠久,是河南地区重要的代表曲种之一,承载着豫西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记忆,是豫西及周边地区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面临多元娱乐形式的冲击,为了让河洛大鼓艺术持续发挥它的魅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多維传递河洛大鼓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巩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洛大鼓[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5.

[2]周加申,吕武成.河洛大鼓[M].北京:军事友谊出版社,2008.

[3]钟铮.河洛大鼓音乐可持续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20(11).

[4]马丹丹.流动的艺人——豫西社会与河洛大鼓[J].文化遗产,2011(01).

[5]任泽雨.河洛大鼓艺术特色与保护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12-15.

猜你喜欢

发展瓶颈新媒体
技术创新助推莱钢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成人教育呈现瓶颈滞胀状态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