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认同现状调研

2021-11-17赵亚如田欣雨李朝乾李书明

数字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认同感师范院校维度

赵亚如 田欣雨 李朝乾 李书明

摘 要:教育部近三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教育技术学被撤销的高校共26所,其中,大多数为综合类高校,但部分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减少。目前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关注学科建设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究其原因的较少。本研究结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认同的现状、差异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待加强,不同群体存在认同差异,教学方式、专业行为与课程设置是专业认同感偏弱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提升对策。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认同;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5-0046-07

引言

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本科专业,最早于1983年开始兴办,至2010年已有232所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但截至2020年,全国设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仅有191所,其中,地方师范院校83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表明,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我国教育变革的重要内驱力,开始深度影响教育实践与创新[1],也预示着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然而,我国高校设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趋势,却不增反减。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近六年普通高校新增备案与审批专业名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在2015—2020年间,共有8所高校申请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其中有4所为师范类院校,占总数的50%;共有34所高校停办,其高校类型多为综合类院校,占总数的44.1%。可见师范类院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以师范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可为学科发展开辟新思路。

目前,关于这一现象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学科建设上,如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式促进学科的发展、依据国家战略需求改变专业发展方向、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综合型大学专业发展等。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讨论专业撤销的文章还较少,尤其是针对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对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学学生进行认同状况的调查,以期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认同”一词发展而来的,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概念是专业认同是在认知所学习专业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 [2]。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国外有关专业认同的研究始于学者在1957年对临床心理学家专业认同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医学工作者、律师、教师的专业认同情况,研究内容主要关注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内涵特点以及研究对象在不同情境下的专业认同状态的变化。2001年薛春刚通过介绍美国档案工作者及其专业认同,将“专业认同”一詞引入国内,2006年之后相关文章数量开始稳步增长,研究内容聚焦于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内涵和维度层面。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认同

目前,学者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认同研究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本科生的现状调查,另一方面为本科生与毕业生的对比分析。如王玉龙[3]等对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专业认知方面、情感方面与行为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且认知与情感成反比关系。李建英[4]等从专业、课程、教师、就业四个角度,调查了该专业本科生的认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技能掌握程度和就业形势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廖江慧[5]进行了在校生与毕业生专业认同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群体的专业认同感存在较大差异。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认同研究,聚焦在现状的调查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分析,但以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还较少。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对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如何?(2)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否存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3)影响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认同水平的因素有哪些?(4)能否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促进学科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H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四个年级中分别选取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H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且该校教育学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而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教育学下的重要分支,因此选取该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问卷以纸质问卷的形式发放,由于大四年级学生外出实习,问卷以线上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320份,回收296份,问卷回收率92.50%,其中有效问卷2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32%。调查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鉴了秦攀博[6]编制的适用于本科生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了适当改编,运用SPSS 24.0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前言、个人基本信息、专业认同态度题和开放题三个部分。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及专业选择意愿。专业认同部分共22个题项,包括专业情感5项、专业认知6项、专业行为6项、专业适切5项,题项具体内容有学生对专业发展背景、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及就业现状等的了解、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态度、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等。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从“非常不认同”“比较不认同”“一般认同”“比较认同”到“非常认同”五个等级,依次赋以1~5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其专业认同感越高。

三、研究结果

(一) 信效度分析

1. 信度分析

通过SPSS 24.0软件,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果显示,量表的信度较好,其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30,各维度系数分别为专业认知0.937、专业情感0.655、专业行为0.885、专业适切0.802,除专业情感维度外,其余各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大于0.8,且去除各题项后克隆巴赫系数均小于原有值。因此可得,问卷整体及各维度的信度都较高。

2.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实现对量表效度的检验。首先,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中,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实现公共因素的提取。其次,借助于最大方差法,进行分量矩阵的旋转。结果显示,KMO值为0.93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0.000,这意味着量表的每一个项目在0.01水平上的统计差异非常显著,并且该量表的有效性较高。

3.验证性因子分析

借助Amos软件,以实现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通过分析得到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及相应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883、IFI的值为0.884、NFI的值为0.833、GFI的值为0.805、RMSEA的值为0.082、CMIN/DF的值为2.887、自由度的值为203)。其中,CFI、IFI和NFI是增值拟合指标,其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则模型与数据之间的拟合度越好,模型拟合度越高;GFI、RMSEA、CMIN/DF为绝对拟合指数,GFI的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则模型拟合度越高;RMSEA的数值越小越好,CMIN/DF数值小于 3则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较好;自由度(df)值越大,表示模型的复杂程度越小。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与模型的分析值进行比较可知,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较好,适配度较高,符合“既简单又拟合度高”的模型标准。

(二)H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

1.专业认同总体情况

通过对H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发现,专业认同总体均值为2.99,处于中等水平。由表2可看出,各维度均值介于2.87~3.19之间,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表明所测样本整体表现一般,且在不同水平上存在差异。

2.专业认同各维度情况

(1)专业认可度较高,但专业认知度较低

专业认同的情感表现为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和喜欢本专业,并希望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由表2可看出专业情感维度的均值最高(3.19),呈中等偏上水平。各个题项得分介于2.96~3.54之间,其中题项“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得分最高。表明本次所测样本普遍对专业较满意,有较好的专业情感。但在专业认知上较弱,均值最低(2.87)。进一步统计发现,导致所测样本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对专业的发展背景及学科性质的了解较少。

(2)专业学习行为较积极,但动力不足

学习行为是心理的外在反映,专业认同需要外在行为的具体体现。由表2可知,专业行为维度的均值处于中等水平(2.98),各题项得分介于2.74~3.37之间。其中,题项“我经常主动认真完成专业课的作业”得分最高,说明所测样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专业学习行为能力较强。但在专业适切性上得分相对较低,且标准差于各维度中最小(3.50)。标准差反映了数据的稳定性,标准差越小,数据越稳定。适切性即同一性,指人和专业的融合程度[7]。由此可推出所测样本普遍认为自己不太适合本专业的学习,学习动力不足。

3.不同群体专业认同情况

(1)不同性别群体存在情感上的差异

将所测样本以性别进行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所测样本男女生的专业认同总水平基本相等,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維度上的均值对比其他维度相差较大(女生均值16.30,男生均值15.80),即女生对专业的认可程度及喜爱程度高于男生。

(2)不同年级群体存在认知及行为上的显著差异

将所测样本以年级进行分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首先,进行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每个维度上的F观测值相对应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因此可认为,样本符合单因素分析中方差必须相等的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差异分析。其次,对方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置信度为0.05时,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且各个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最显著,大四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及学习行为都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见表4)。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也随之提高,大二至大三年级的认知得分增幅最大,这可能是由于大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原因。从整体来看,各维度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说明课程学习及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但效果不够明显,尤其需要关注“大二现象”,即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后,除了对专业的认知有些许提高,其余的情感、行为、适切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情感与行为的降幅比适切的降幅要更为明显。通过与大二学生的访谈总结,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与课程设置有较大关系,多数同学反映课程不仅多而杂,而且学的内容过于宽泛,从而降低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3)不同选择意愿群体存在行为及适切性上的显著差异

首先,根据选择的意愿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进行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每个维度上的F观测值相对应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样本符合单因素分析中方差必须相等的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差异分析。其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0.05的水平上,自主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被推荐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各维度上,情感性维度以及适切性维度,都存在较显著差异。另外,通过表5中数据可看出,自主选择本专业的学生总体认同感及各维度上的均值都明显高于调剂到本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见表5)。

4.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1)专业行为影响专业认同

设置专业认同总均分为因变量,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适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切性与专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设置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维度为自变量重新建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数据显示,模型常量为3.192,模型调整后,R2 = 0.985,表明模型拟合较好;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86、0.347、0.427,均为正值,说明这三个方面都对专业认同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详见表6)。因此可建立回归方程为:Y=3.192+0.386X1+0.347X2+0.427X3。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情感的显著性均小于0.001,即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极其显著,从标准化系数的角度看,专业行为方面的系数最大,因此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参加专业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效果最为明显。

(2)教学方式影响专业认同

为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看法,从所测样本中随机选取了各年级5名学生进行访谈。通过文本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影响最大,其次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形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第一名为教学方式,占总数的35.71%,多数同学表示生动有趣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专业认同;第二影响专业认同的是课程设置,占总数的30.36%,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课程的专业性。此外,就业形势、学习环境以及师资力量也对专业认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多开设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师资力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四、研究結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中等

由上述分析可知,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均值为2.99,表示H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认同感较弱,四个方面的认同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适切和专业认知。其中,专业认知水平最低,与其他专业学生的认同情况相同[8],说明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认知是认同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访谈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很模糊,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就业情况不了解,即使通过课程学习对专业的发展背景、培养目标等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不清楚未来的就业领域、方向选择等,对专业的认知仍然处在迷茫阶段。因此,高校可在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多开设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就业指导活动。

2.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认同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得出H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存在性别、年级及选择意愿上的差异。其中在年级上的差异最为显著,出现的“大二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专业选择的意愿分类,有“自主选择”“听从他人意愿”和“调剂”三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自主选择就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明显高于听从他人意愿选择此专业学生和调剂选择此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这个结果与预期相同。对自主选择就读本专业的同学进一步访谈发现,自主选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选择前已经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且有清晰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另外一类自主选择此专业是因为受到周围已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就读的学生的影响,相应地,学习目标也没有第一类学生清晰,但这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仍高于听从他人意愿和调剂选择此专业的学生。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们可适当增加专业的宣传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及前景,吸引更多学生的学习。

3.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认同水平与专业本身及教学方式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可总结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本身的课程设置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与专业行为均能促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行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最显著,但结合访谈可看出学生的专业行为与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就业形势、学校环境、师资力量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多数同学表示“专业课程设置太杂,没有针对性强化,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对专业的兴趣逐渐减少,主动的学习行为也相应减少”,部分同学反映“高级编程语言过于难学,从而产生了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此专业的心理”。因此,学校可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增加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更加贴近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多开展实践应用型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认同感。

(二)研究建议

1.顺应时代潮流,找准专业定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与技术的桥梁,应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专业定位,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贡献突出力量。近年撤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是因为新增了技术类的专业,如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转身投入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然而,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重要的在于利用新的技术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为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便捷的教育工具。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多学科协作研究等方向寻求准确的专业定位,以实现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

2.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培养体系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逐渐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水平,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可见,智能时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领域的人才。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可从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重视与其他学科的协同研究,从而进一步解决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3.结合自身优势,促进专业发展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其学科的核心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 [10],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军人物以及各高校教师的专业背景也可看出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高度融合性。因此可利用此专业特点,着力引进更多心理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共同探究专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1]万昆,任友群.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6):98-104.

[2]朱书强,刘明祥.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实证研究:以M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2):35-44.

[3]王玉龙,胡海伦.我校教育技术学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62-67.

[4]李建英,白继海,包艳宇.教育技术学在读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办公自动化,2016,21(9):48-51.

[5]廖江慧. H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6]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MAGINNIS C.A Discuss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Nursing Students [J].Journal of Perspectives in Applied Academic Prac-

tice,2018,6(1):91-97.

[8]张衍,张奕萱.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0(2):19-24.

[9]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5-14,40.

[10]陈丽,王志军,郑勤华.“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5-11,22.

(责任编辑 孙兴丽)

基金项目: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项目团队为依托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13y079);2019年度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开放基金重大项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研究与实践”(TED01);湖北师范大学2021年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质量评价研究”(20210148)

作者简介:赵亚如(1997— ), 女, 河南濮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

田欣雨(1994— ),女,湖北大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

李朝乾(1982— ),湖北黃石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

李书明(1968— ),男,湖北仙桃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

猜你喜欢

认同感师范院校维度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