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大纲设计研究

2021-11-17莫云韦冬萍莫丹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学时课程目标

莫云 韦冬萍 莫丹萍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基于《华盛顿协议》而展开的在国际范围内对签约国的本科工程学历资格相互认可的认证工作。只有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支撑毕业要求、关注目标达成”三项原则,从课程基本信息、定位、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学时与教学安排、课程考核等多方面合理设计教学大纲,才能切实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实现,使教学大纲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最终促进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工作。

[关    键   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大纲;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78-02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基于《华盛顿协议》而展开的在国际范围内对签约国的本科工程学历资格相互认可的认证工作。其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教育导向”(也称“产出导向”)以及“持续的质量改进”。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我国各高校工科专业加强自身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作为课程的教学纲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估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也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1]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使用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大纲是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更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核的重要材料。

二、教学大纲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2],工程教育專业认证要求专业建设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到课程中,就是要在教学大纲设计时就秉持这一原则,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未来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指引,合理设计教学各环节。

(二)支撑毕业要求原则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个核心就是“以成果为导向”,要实现教学大纲对“成果”实现的支持,就要“建立从毕业要求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思维”[3]。首先要确定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其次围绕每个毕业要求和课程内容厘清对应和支撑关系,并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明确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最终在课程考核中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考核,以确保课程对毕业目标的支撑关系能落到实处。

(三)关注目标达成原则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对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达成,保证教学大纲设计的各项内容能得到有效实现,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能得到有效达成,最终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

(一)基本信息

在基本信息方面,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首要信息,必须明确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校内课程代码、学分学时、考核方式、课程性质、承担单位及面向专业,只有完善了以上课程的基本信息,才能在明确课程性质、面向专业、教学类型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定位,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二)课程定位

此部分主要阐明课程简介、课程性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要求等。本部分的作用在于整体介绍课程的基本内容,简要界定课程类型属于理论类基础课、实验上机课或是实践实操课;并阐述课程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成长和技能掌握所能起到的作用;同时将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进行介绍,厘清课程的准确定位;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定位,对可开展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简要描述,为各章节的课程思政的可结合元素和结合方式方法提供指导和方向。

(三)教学目标

本部分详细阐述课程所要实现的各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知识目标是指通过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掌握和理论理解目标,是课程讲授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能力目标是指通过课程讲授,学生应掌握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素质目标是指通过本课程,学生在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方面所能培养出的素质目标;思政育人目标是指本课程通过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地区文化、工匠精神等育人元素所能实现的思政影响和道德影响。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部分作为“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大纲的核心,体现的是课程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部分要求课程大纲的编制者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及具体指标点一一对应,并标出支撑强度,如表1所示。在“(四)教学目标”部分所列出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的毕业要求和具体指标点来确定,每项课程目标的确定,需切实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方面,保证课程的设计、讲授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毕业要求的达成。

(五)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要求(理论课程)

在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部分,编制者需根据课程的总学时,对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的学时进行简要设计,根据我校的情况,学时分配具体可分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级学时、实际学时和其他,同时对部分章节可能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简单统筹,为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提供指导,可参考表2。

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部分,要求编制者对课程内容分章节简要阐述每章节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课程思政(选填)重点和难点、支撑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建议等内容:

“主要内容”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性质任务确定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并以纲要的形式罗列出来。“支撑课程目标”应做到合理、科学,保证章节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是有理有据的,切实实现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达成,从章节内容这一最基础环节,保证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

(六)方式、要求和实施条件、仪器设备(实践课程)

本部分主要针对集中实践类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不需要填写。在本部分中,主要填写课程开展的方式和要求以及实施的条件和设备。

开展方式主要指本课程开展实践的具体方式及各环节,如现场讲授及其内容、操作演示及其规范、实际操作等;并对各环节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实施条件和仪器设备部分主要用于实验、上机、实训、课程设计等类型的课程说明对课程开展条件的要求,实习课程说明对实习单位和场所的要求。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主要分为考核形式和成绩评定两个部分,两个部分都要体现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的支撑。

考核形式结合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进行。期末考核形式有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面试、机试、课程论文、设计报告、操作技能、作品展示等;过程考核形式有作业、出勤、课堂讨论、期中测试等。

成績评定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坚持标准引领、拉开差距、分出等级。

考核形式及成绩比例应体现对课程目标考核和支撑,应从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中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可参考表3。

四、结语

随着各高校逐渐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逐渐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课程思政元素日益受到重视,教学大纲设计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将愈发显得突出。只有深入把握、持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支撑毕业要求、关注目标达成”三项原则,使教学大纲中各环节的设置符合学生发展、保证各项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促使中国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杨国程,刘钢,王鑫,等.面向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方法[J].教师,2021(2):119-120.

[2]张澎涛,张佳薇,谢永华,等.工程教育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课程大纲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5):102-104.

[3]李先祥,陈晓生.从专业认证角度审视课程教学大纲修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5):29-33.

[4]陈志娜,叶韬,程婷婷.基于成果导向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J].广州化工,2020,48(17):137-140.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学时课程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学习不是“刷学时”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