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17蒋林岑陈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价值观

蒋林岑 陈锐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在培养新时代的青年时,除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为新时代建设做贡献。在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要素,介绍了思政教育在计算思维的融入,以及通过课程教研团队自主二次开发Google开源工具Blockly实践来实现实践教学过程。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计算思维;Blockly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06-02

步入新时代,如何培养好新青年、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学校除了要加强学科领域知识的培养,更要担当起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大任,将学校课堂传授知识的平台进行拓展,在传授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慢慢融入,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实践技能过硬的同时,兼具成为一个思想路线正确、道德高尚的新时代接班人。

一、计算思维课程思政的意义

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目前是面向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开设,重在探索计算机知识技术的思维和方法,对基础模块如何构成以及形成理论结论的过程研究,理解背后的逻辑原理,通过计算思维思考的视角来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入学大学生正值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充分挖掘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课蕴含的思想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透过具体知识进行思考。同时,配合实践课程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将理论知识进行验证。鼓励学生创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养、工匠精神。

二、计算思维课程育人目标

围绕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点,进行体系分解,突出思政融入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敬业乐群的校训融入专业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内容,形成本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体系。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以三全育人为教育目标,从德育优先、专业传授、教学反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五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三、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在计算思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具备初步的计算机工程素养为目标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塑造学生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通过计算机结构原理、操作系统的学习,培养其利用计算手段进行求解的基本思维模式,掌握程序开发思想、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挥教学团队整体的力量,采取边教学、边建设、边总结,在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在课程内容中设计与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相关的知识并融入其中;以“四个正确认识”为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评价考核等进行体系化设计,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挖掘思政元素,改进教学内容

教学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育人作用,就要在课程标准和教案设计上梳理教学内容,对标三全育人目标,对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

(二)基于Blocky自主研发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元素进行融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通过案例动手实践加强对理论点的理解。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难以迅速地接受和理解程序设计思想,教学内容较抽象无法理解等,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教研组老师自主研发通过二次开发Google的开源软件Blockly搭建了一个可视化编辑的教学平台,Blockly是Google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开源Java Script代码库,其提供丰富的图形块用以实现可视化编程,通过实际操作拖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计算思维的初步意识,如图2所示。

四、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效果

对2020级入校新生开展大一课程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我们将每个章节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明确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从原来的“被动学习”状态变成“主动学习”状态,同时,也树立了短期的目标,形成了正向的价值观。大一新生7个班级240名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通过率在95%以上。

另外,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1)如何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渗透,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备课和讨论,从而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2)思政元素的素材选取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满足现在大学生的需求和贴近立德树人的要求,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课程后续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有优化空间。

五、结语

在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在课程中不断加入思政元素,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间节点,及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爱国教育,给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树立社会责任感,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计算思维是一门专业基礎课,我们后续将继续对这门课程教学单元模块进行迭代优化,形成更好的本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Z].新华社,2019-12-08.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育部,2020-06-01.

[3]王丰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45-157.

[4]战德臣,聂兰顺.大学计算机:计算与信息素养[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谯英,刘忠慧,邱红月.“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思政[J].教育教学论坛,2021(2).

[6]孙剑斐.高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9).

[7]陈慧女,马曾,史珂.军事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思考[J].海军潜艇学院基础部,2019(12).

[8]李薇,黑新宏,王磊,等.课程思政教育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9(11).

[9]黄沙,路丕军,穆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87-88.

[10]李涛.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6):173-17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价值观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