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与策略
2021-11-17马莹
马莹
[摘 要] 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断增加,“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分析现阶段高校影响和限制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明确教育科研位置,建立开发平台,改进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力求提高教师水平。
[关 键 词]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互联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64-02
在目前大学教育系统中,教师不仅在日常教育和教学环节中承担重要任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大学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际交往的频繁,作为向社会传递知识的重要机构,高等学校要直面教师现在面临的困境,思索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有凝聚力的青年学子。教师教学能力从根本上关乎大学教学质量,当下教师教学能力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呢?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意义
大部分教师在初次接触大学教育时,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经验都较为欠缺,如果后期教学方式、方法没能得到及时提升,教学能力就会出现僵化现象。考虑到这些情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大学教育的沉重责任正在逐渐转移到教师身上,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大学教育才能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影响力才能扩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大环境的困境
大学自身的教育课题和大规模的聘用不能保障教师的质量,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人员的增加,导致许多教师没有时间进行额外的培训和改进,来不及提升教学能力,就匆匆投入教学。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念性认知、环境与评估系统两方面。首先,中国大学目前对提高教师能力的普遍性理念和认识存在误解,学校认为教师在硕博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从教的基础,没有必要在入职后对教师再进行集中的培训、培养。大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忽视,根本原因是大学没有从目标和计划的角度出发设定可行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聘用教师主要考虑专业能力和学术条件,注重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或育人能力。其次,传统大学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评估重点放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方面。这种不全面、有偏向的评价体系,必将导致教师忽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在科學研究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大学过分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就会忽视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校因为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而形成不良的教学环境。
(二)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专业职位评价是一种目前在大学广泛使用的系统,与高级职位在学校与教师的地位有关,它涉及工资和优惠问题。因此,很多教师为了满足晋升的条件而保持忙碌的状态,他们会进行信息确认、论文写作、课题申请等,但这些行动并非出自自主学习、热爱学业的本意,而是为了满足专业职称评聘所需要的条件。一些教师将教师这一职位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是维持个人生活和生存的必要手段。当教师个人的思考方式仅仅是满足于现状,不去为职业发展寻找突破口,主观上缺乏提高教学能力的意愿和倾向,即使学校提供充分的条件和环境,具有这种想法的教师也很难改变自身,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加之一些高校缺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土壤”,没有形成直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有效机制,或确立的机制缺乏稳定性,让机制处于虚浮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的大学开展了教师职前培训,所谓的职前培训也只是徒具形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始终不能落到实处。这就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在特定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持续形成自我风格和特色。
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平衡教育和科研天平
“教育”和“科研”是大学的两项基本技能,制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两者之间投资比例失衡。作为“传递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载体,教师需要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和传播知识,并完全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明确位置,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平衡协调关系。大学应该以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突破口,面向构建新的教学与科研综合体系,让科研对教育提供反馈,以保证教师能够依托科研开展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作用能让教师既能保证自身职位职称的晋升,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具体来说,根据以下做法,可以形成名为“研究和教育反馈”的教授和研究综合系统。
首先,科研是教育的财富,教育是科研的动力。作为高水平的教育活动机构,大学应该设置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这完全有利于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传递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知识。作为一个掌握和传播知识的过程,教育活动需要不断支持教育课题的开发,使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提高到专业化和理论化的水平,不断开拓新内容、新观点,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力量”和“紧跟时代的感觉”。
其次,整合科研力量的课程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表现为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效果,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研究得到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传播者”的作用。目前社会要求关注学生“三能”有效结合,但是科学研究活动可以丰富教师的经验,教师可以把以前自己从专家获得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逻辑判断和思维诱导的过程,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思考。
最后,充分依靠科学研究能力完成的课程,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自信,让课堂变得更完善。大学生的精神更加成熟,更接近社会成年人的精神,他们将对许多知识和问题形成意见,这些意见很容易在课堂上引发大规模讨论。教师管控课堂水平越高,越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课堂具备足够的知识系统和理论理解能力,避免使课堂陷入管不住以及知识能力不足的局面。
(三)完善激励体系
为了科研与教学能力之间能达到平衡,学校必须在机构层面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有效控制教学与科研的比例。对于提高教学能力进行明确的规定,包括评定成绩、评奖、年终奖等,并让教师了解这些规定。当教师完全了解这些规定后,必然会主动提高教学能力,让教学变得更高效。与此同时,为了在校园内形成强效教育,鼓励教育,集中营造教育能力的积极氛围,学校要积极宣传和建立积极的评价激励机制,在这样的外在环境下,教师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首先,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适时增加教师的薪酬和优惠,使教师在薪酬分配上享有一定的优势,不落后于地方居民的收入。大学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物价变动,持续调整教师的工资,并确保对购买住宅的财政支援,从而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其次,从教师工资中提高绩效工资的比例,把工资转化为反映教师业务及教学能力的直接媒介,与工作热情和献身成正比。当然,实行这一薪资改革前,学校应该提前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充分理解学校进行薪资改革的初衷;也多听听教师的心声和诉求,不断调整薪资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最后,根据教师的特点,提高职业计划,明确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职业计划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其目的在于使教师不因外部環境的变化和内部认识而改变工作态度和精神,在工作的每个阶段都有奋斗的方向,始终朝着确立的方向前进,使自己的计划和发展目标持续丰富,避免痛苦、否定、混乱的思考。改善补偿体系,将传统的以研究为中心的补偿模式转变为同时注重科研和教育的补偿模式。设立“教学成就奖”“优秀教育奖”“教学进行奖”“优秀课程奖”和其他教学能力奖,提高学校的内部激励力度,认识到精神层面的奖励的重要性,并将此与传统的教师职称和提升机制联系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我国目前高校整体数量扩大,学校层面对强调科研与疏于教育的错误认识也影响着我国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在教学与研究岗位、开发平台、激励机制管理与监督等多个环节加强研究。在探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足于现状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李涵生,马立平.教育学文集·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39.
[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5]朱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20(3):76-7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