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审视与优化路径探析

2021-11-17寇瑜陈大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归属感双一流队伍

寇瑜 陈大明

[摘           要]  国际学生辅导员作为国际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提升其专业性、完善其队伍建设既符合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通过问卷调研了51名国际学生辅导员,结合实地调研成果,提炼出我国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结合实际工作思考,提出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路径。

[关    键   词]  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来华留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58-02

2017年,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联合出台的第42号《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与中国学生辅导员享有同等待遇。”[1]充分反映了我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同时对国际学生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国际学生辅导员肩负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使命,做好国际学生辅导员的相关工作对国际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国家稳定的维护、高等学校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为全面审视我国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团体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基本情况、配备比例、专业素养、职业归属感、职业获得感等方面,面向国际学生专职、兼职辅导员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51份,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28人,占比54.9%;省属院校18人,占比35.2%;市属院校5人,占比9.9%。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33人,占比64.7%;国际学生兼职辅导员18人,占比35.3%。通过问卷,对我国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有了相对全面的调查。此外,通过查阅文献,实地与高校国际學生辅导员进行座谈交流的形式,了解各高校在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已有举措。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并探索优化路径。

一、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本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制度建设有待健全,职务、职称评定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首先,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少专门的规章制度。有76.5%的国际学生辅导员表示,学校没有专门的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其次,国际学生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有51%的国际辅导员表示,与中国学生辅导员相比,自己没有享有同等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政策。最后,在薪资待遇方面,有41.2%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在回答“您是否享有与中国学生辅导员一样的工资待遇、岗位津贴等?”问题时选择“否”,表明部分高校在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待遇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总结来看,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制度建设层面和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层面均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都对国际学生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72.55%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在过去一年参加职业能力培训的频率为1~3次,15.69%参加职业能力培训的频率为0次,5.88%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在过去一年参加了4~6次培训,5.88%参加了7次以上。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国际学生辅导员一年参加各类职业能力培训的次数为1~2次,更有部分国际学生辅导员在过去一年从未参加过培训,只有极少部分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参加了4次及以上培训。

目前,我国每年有“全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班”等面向国际学生辅导员和留管干部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但是,在实地调研中研究发现,在学校层面,有部分高校未组织或提供专门针对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培训活动。因此,国际学生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职业能力整体较强,部分能力有待提升

本研究设计了6项国际学生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题项,整体得分为4.05分,表明国际学生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能力评价较好。在“我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我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并能够应用于工作中”“我能顺利与国际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效果较好”“我能够较好地组织国际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4项能力评价的得分均高于4分,表明国际学生辅导员在专业知识、思维能力、谈心谈话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方面自我评价较高。

在“我善于开展国际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及就业辅导”“我经常组织或参与组织安全教育、国情教育系列讲座,教育引导效果较好”两项评价得分均低于4分。此外,“您认为自己亟需提升的能力有哪些”题项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有68.63%的被调查者表明自己在“学业、就业指导能力”方面有待提升。由此可见,国际学生辅导员在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学业、就业辅导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其他国际学生辅导员认为自身需要提升的能力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国际视野和时事政治洞察力、外语能力、国情教育能力、跨文化适应和交流能力、活动组织和班级团队建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四)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待提升

本研究设计了9项题目调研国际学生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查结果显示,职業归属感量表整体得分为3.79分,低于4分,可见,国际学生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不高。“我认为国际学生辅导员的社会地位高”题项的得分仅有2.67分,说明国际学生辅导员普遍认为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得分低于4分的题项还有“我认为自己会在国际学生辅导员行业干一辈子”“我认为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受人尊敬”“如果有其他就业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职业受尊敬程度不高,如果还有其他机会,会继续选择从事国际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可能性较低,职业忠诚度不高。

二、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根据调研结果,本研究发现了目前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和现存的问题。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优化路径。

(一)提供政策支持,拓展发展空间

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少专门的规章制度。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体系,把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国际化建设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把国际学生辅导员培养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工作,为国际学生辅导员落实“双线晋升”制度,提供与中国学生辅导员相同的职务职称评聘渠道。

(二)提升职业素养,提供培训机会

本研究发现,约88%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在过去一年参与各类培训的次数低于3次,培训参与频率较低。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选拔优秀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为国际学生辅导员拓展培训渠道,创造更多学习机会。尤其是针对国际学生辅导员认为自身亟须提升的学业、就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国际视野和时事政治洞察力、外语能力、国情教育能力、跨文化适应和交流能力等方面,为开展培训、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国际学生辅导员能力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加大政策倾斜,提升职业归属感

通过调查发现,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弱。这与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支持息息相关,高校要通过制定系列政策,落实“42号令”文件要求,通过政策倾斜,提升国际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此外,国际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也与高校的国际化氛围建设有关,当一所高校的国际化氛围浓厚,国际学生辅导员能从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那么职业归属感也会提升。因此,高校要从国际化氛围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学校国际化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Z].2017-3-2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归属感双一流队伍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