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式教学在通识平台选修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2021-11-17秦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通识互动式课程体系

秦洋

[摘           要]  通识平台选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分专业,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强调学科交叉,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但是,由于其自由度大的特点,部分学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修满学分为主要目的,未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研究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调查显示,加大互动教学模式占比,可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综合成绩,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    键   词]  通识教育;选修课;互动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42-0048-02

通识平台课程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以公共课程为主体,不分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本科教学以通识教育为主体的教学特点[1]。通识平台课程具体分为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两大类[2]。必修课程以大学英语、政治类课程、体育、计算机等课程为主体,其特点是以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主。另一类课程是选修课程,其特点是以大学生各自的兴趣点为出发点,本着学科交叉的原则,强调在兴趣中学到知识[3]。例如理工科专业可以选修人文、政史类课程;人文类专业可以选修科技、自然科学等。另外还有法律、艺术、财经、健康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选修课程,供感兴趣的学生选课。

食品营养与健康作为通识平台选修课程中的一门课程,是以介绍食品营养学为基础,重点讲授人们日常膳食与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一门课程[4]。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倡导“健康中国2030”的背景,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意识已经愈发强烈。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以说,健康教育在当今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通识平台选修课的特点以及主要问题

通识平台选修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激发点设置的一类范围较广的课程。与大学其他类课程相比,具有自由度大、形式广泛、兴趣较强等特点。绝大多数学生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应选修课程的学习并取得良好成绩。但对于部分态度消极的学生来说,完成此类选修课程成为他们大学期间的“任务”。因此这部分学生并不以兴趣作为出发点,而是以“修满学分”为出发点,盲目选择课程,草草结束课程。这不仅对学生本人来说收获甚微,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作为高校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调动选修本门课程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取得学分的同时有所收获,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必修的课程。

二、本研究采取的教改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容易出现的上述问题,拟采用加大平时成绩、加强过程管理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迄今为止于2019年、2020年各开设1次,分别对应的年级为2017级和2018级大三的学生,授课班级分别为化学班、化工班以及制药班。在平时成绩的设置比重为50%,基本符合选修课程成绩设置范围。在平时成绩构成中,采用了一定比例的以学生主讲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5]。其内容不受限制,与该课堂大纲范围相关内容均可,例如可以探讨某类食物的营养性,或者某类饮食习惯的健康性,抑或是推荐自己家乡的美食特产,并阐述其营养与美味的关系等。该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十分适用于本门课程[6]。在2019年首次开课之际,该部分内容占比为总成绩的5分。调查显示,化学班、化工班以及制药班参与的学生分别为6人、4人以及3人。虽然参与人数比例普遍较低,但是该教改模式已初具成型。参与的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抒发各自观点,基本达到预期目标。2020年,本门课程进行第二次开课,面向2018级化学班、化工班以及制药班学生授课。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加大了这种教学模式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由去年的5分提高到10分。结果参与互动试讲人数大幅攀升。化学班由去年的6人增加到28人;化工班由去年的4人增加到26人;制药班增幅最为明显,由去年的只有3人增加到今年的30人,增幅为去年的10倍。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学生主动投身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也带动了综合成绩的提高。结果显示,本门课程2018级综合成绩平均比2017级高2分。由此可见,发挥互动式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通识平台选修课程中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2017级与2018级各班参与互动试讲人数统计见图1,2017级与2018级各班综合成绩见表1。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项目证实了互动教学模式在通识平台选修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样化的过程管理,例如设置互动问答环节、设置互动信箱等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过程管理。还可以以多样化的结课方式,例如课程论文、问卷调查等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总之,互动式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大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提供可靠方法。

参考文献:

[1]刑耀东.“互联网+”背景下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3):347-350.

[2]王维,孙南航.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山西青年,2021(11):113-114.

[3]林海燕,于佳宁,于京平.通识选修课中医饮食营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9):153-155.

[4]金伟娇,赖俊峰.民办高校通识选修课改革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0):118-119.

[5]管银霜,陆静,费佳艳,等.陶行知教育思想下思政课堂互动式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8-9.

[6]夏焱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7):83-8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通识互动式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